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旭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钢框
  • 4篇钢框架
  • 3篇钢框架结构
  • 2篇易损性
  • 2篇易损性分析
  • 2篇振动
  • 2篇振动台
  • 2篇振动台试验
  • 2篇台试
  • 2篇强震
  • 2篇抗倒塌设计
  • 1篇异构
  • 1篇数据库
  • 1篇损伤累积效应
  • 1篇强震作用
  • 1篇抗震
  • 1篇抗震分析
  • 1篇抗震分析与设...
  • 1篇框架-剪力墙
  • 1篇剪力

机构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作者

  • 5篇单旭
  • 3篇李忠献
  • 3篇徐龙河
  • 1篇吕杨
  • 1篇杨冬玲

传媒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层钢框架结构强震损伤演化分析与试验研究
本文从损伤模型、地震易损性分析、振动台试验及抗倒塌设计等几个方面对高层钢结构在强震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及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在分析现有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参数损伤模型,该模型适用...
单旭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强震作用振动台试验易损性分析抗倒塌设计
文献传递
强震下钢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及优化设计被引量:19
2013年
该文建立了一种考虑结构地震反应滞回变形幅值对累积耗能损伤影响的双参数损伤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易损性分析的评估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程度的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结构整体能力的参数指标。以一个9层Benchmark钢结构为例,针对其在强震中的反应特征,对其薄弱层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其优化前后的理论易损性曲线,对其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进行评估。基于倒塌储备系数对优化前后结构的抗倒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损伤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钢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优化设计后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显著提高。
徐龙河单旭李忠献
关键词:钢框架易损性分析抗倒塌设计
异构大数据存储方法研究
随着互联网Web2.0技术的发展,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数据存储亦面临巨大挑战。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关系数据库由于自身特性的限制,难以很好地满足数据存储提出的新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异构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方法进行...
单旭
关键词:存储模式WEB2.0应用数据库
文献传递
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钢框架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在强震分析中考虑钢材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应用塑性应变和能量损耗理论建立了钢材的损伤模型,对一个9层Benchmark结构进行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材料损伤累积效应因素后,结构塑性阶段的动力反应变大,损伤指标增加,损伤程度提高1个等级.针对结构在强震中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反应特征,通过布置斜撑对薄弱层进行了加强,使首层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程度均大大减小,上层的损伤指标虽有所增加但损伤状态变化不大.
徐龙河单旭杨冬玲李忠献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损伤累积效应抗震分析
钢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损伤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对一个1∶4缩尺的3层钢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及损伤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强度增大,结构前两阶自振频率以及层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结构位移反应增大.提出了基于构件层次的损伤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变形幅值对累积耗能的影响.用该损伤准则对模型薄弱层钢柱的损伤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IDA分析的结果以及试验结果,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徐龙河单旭吕杨李忠献
关键词:钢框架振动台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