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神雕侠侣
  • 2篇女性
  • 2篇金庸
  • 2篇《神雕侠侣》
  • 1篇淡泊
  • 1篇电影
  • 1篇性意识
  • 1篇叙事
  • 1篇杨绛散文
  • 1篇移情
  • 1篇意象
  • 1篇隐喻
  • 1篇渊源
  • 1篇散文
  • 1篇散文特色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感
  • 1篇审美感受
  • 1篇生死
  • 1篇生死场

机构

  • 10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王维燕
  • 1篇张燕玲
  • 1篇高忠文
  • 1篇于淑静

传媒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山东省青年管...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北京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雕侠侣》中“白衣”的隐喻被引量:2
2009年
小龙女是金庸名著《神雕侠侣》的女主角,白色是金庸赋予小龙女的代表色,也是小龙女的象征。本书中,小龙女几乎总是与"白衣"同时出场,金庸大量运用"白衣"妆点小龙女的形象,意味着"白衣"是通过小龙女形象折射出的金庸女性理想中的一种"意象"。它与女性形象的纯洁密切相关,它指涉着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无瑕,它代表了金庸性别乌托邦世界对女性纯洁的渴望与守护。
王维燕
关键词:白衣意象隐喻
时空扭曲与历史放逐:数字电影对经验世界的改写被引量:1
2006年
现代影视媒介正以一种新的力量重新组织起我们的日常感知形式,这种新的力量就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技术。借助这种技术力量,人们可以编织出一个个超越现实的画面,制造出现代技术所带来的“震惊”效果。在这个世界中,“模拟被视为现实直截了当的替代品,甚而被当作现实的更完美的图式,……模拟的经验愈益被人当作真实行为的母体……”这个世界最初只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存在于计算机闪烁的屏幕上,而现在这种“模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影视产品的制作中了。
王维燕
关键词:数字电影计算机技术
魂之利刃:城市日常生活的另面——评贾平凹的《高兴》
2008年
贾平凹《高兴》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市拾荒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写照,不仅真实地呈示出富足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另面贫困,而且透过农民工噬魂的遭遇,有力凸现并发掘底层农民工充满盘诘的精神困惑,从中表达作者对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中农民的真切关怀与城乡关系问题的深切思考。
王维燕于淑静
关键词:苦难叙事
妇女解放的两难——《生死场》中女性反抗意识解析被引量:3
2006年
萧红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小说《生死场》中,通过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呈现得极为鲜明。然而萧红的这种意识在小说中依然隐含着男性崇拜的危机,并在小说关于抗日战争的人物塑造中表现了出来。萧红这种复杂的情感意识显然无法脱离时代环境的束缚,但这并不影响《生死场》在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王维燕
关键词:《生死场》女性意识
孔子情感性道德教育理论的拓展性认识
2004年
情感性道德教育是孔子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特征。孔子的情感性道德教育体现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目标、作用机制、教学过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 ,这些理论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道德教育。
高忠文王维燕
关键词:孔子
略论“韵”的美学内涵及历史渊源被引量:1
1999年
作者认为,“韵”以声起,又超越于声;“韵”体现了美,也体现了情。
王维燕
关键词:美学文学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试论“兴”与“移情”之差异被引量:1
2006年
“兴”和“移情”的审美境界都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但两者的差异是明显的。其一,主客体之对立、二分与“身与物化”、“天人合一”的不同。其二,物我关系的对立与平等的差异。其三,客体之生命情感的有无。
张燕玲王维燕
关键词:移情物我同一
论杨绛的散文特色被引量:6
2006年
杨绛的散文怀忆往昔、追想故人、感慨人生、洞察自我,自然而然地展露着她深厚的艺术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人格修养。她的散文没有虚伪和矫饰,以平实的笔调,静静地予人以淡泊、宁静的审美感受。
王维燕
关键词:杨绛散文审美感受淡泊宁静
金庸笔下的性别乌托邦——论《神雕侠侣》中的两性世界被引量:4
2005年
《神雕侠侣》是金庸的代表作,其中建造了反差极大的两性世界。男性形象在内心世界、成长过程、社会处境、人格特征等方面经历着全方位的磨砺,集合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人格理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女性形象只是作为一个符码,承载着美丽、仁慈、奉献、爱情等“圆满”的理想。这是作者所构建的一个性别乌托邦世界。
王维燕
关键词:《神雕侠侣》两性世界
论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模式的成因被引量:5
2005年
女性形象在金庸小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金庸将理想和幻想符码化,建构了一个美好、虚拟的性别乌托邦世界。在这个性别乌托邦中,主要女性形象呈现出这样的共性:容貌姣好、纯真善良、用情极专等。总体看来,此种模式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寄托了金庸时理想女性的期待和向往,也是对现实爱情缺失的一种补偿;二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审美界定;三是以现代文化意识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改造,并从现实需求出发迎合了受众的现代意识。
王维燕
关键词:金庸小说女性形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