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卫

作品数:112 被引量:2,15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经济管理
  • 93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生育率
  • 43篇人口
  • 26篇总和生育率
  • 16篇低生育
  • 16篇中国人口
  • 14篇生育水平
  • 12篇低生育率
  • 12篇人口转变
  • 11篇影响因素
  • 11篇人口普查
  • 11篇生育率下降
  • 11篇计划生育
  • 10篇性别比
  • 10篇出生性别
  • 10篇出生性别比
  • 9篇生育
  • 8篇生育政策
  • 7篇老龄化
  • 7篇妇女
  • 6篇中国妇女

机构

  • 107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北京城市学院
  • 5篇澳大利亚国立...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人口研究》...
  • 2篇中国人口与发...
  • 2篇中国互联网络...
  • 2篇中国人口信息...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统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作者

  • 110篇陈卫
  • 7篇刘金菊
  • 7篇翟振武
  • 6篇杨胜慧
  • 5篇李敏
  • 4篇靳永爱
  • 3篇吴丽丽
  • 3篇郭琳
  • 2篇张银锋
  • 2篇车士义
  • 2篇杜夏
  • 2篇邬沧萍
  • 2篇侯佳伟
  • 2篇宋健
  • 2篇乔晓春
  • 2篇赵勇
  • 2篇庄亚儿
  • 2篇高爽
  • 1篇同钰莹
  • 1篇姚远

传媒

  • 40篇人口研究
  • 12篇人口学刊
  • 12篇人口与经济
  • 4篇学海
  • 4篇人口与发展
  • 3篇中国人口科学
  • 3篇南方人口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市场与人口分...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China ...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人口传媒(关...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口的初婚推迟趋势与特征被引量:13
2022年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分析中国人口的新态势和新特征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以往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中国1990~2020年的初婚推迟水平和趋势。研究表明,各类群体的初婚年龄均在推迟,且近年来推迟加速,但终身不婚率依然很低,中国婚姻正在步入晚婚普婚模式。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初婚推迟路径,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先行的超前推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婚姻的可取性、可行性、可获得性对于婚姻的阻力会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初婚还存在继续推迟的空间,但短期内普婚的特征不会改变。初婚决定因素对不同人群的作用不同,认识到初婚推迟背后的异质性非常重要,中国农村男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不婚风险。
陈卫张凤飞
关键词:婚姻模式
中国的家庭结构转变——来自居住方式与人口因素的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方法将家庭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和居住方式因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将人口因素分解为人口惯性、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四个层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人口变动相对稳定,较小的波动使其在家庭转变中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而居住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人口因素的进一步分解还发现,人口惯性及生育率水平的作用相对更大,生育率水平、结婚率水平带来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一致的,均提高了一人户、一代户、二代户的人口比重,降低了三代及以上户的人口比重。与之相反,死亡率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相反的。
杨胜慧陈卫
关键词:人口因素居住方式
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被引量:78
2007年
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一直是个谜。本文利用中国一直独立存在的严密而周全的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估计我国1990年代的生育水平。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重构2000年普查0~9岁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并将2000年0~9岁人口转换为1991~2000年历年的出生人数,进而估算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从推算和估计的结果看,我国1991年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进一步下降,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后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7~1.8。
翟振武陈卫
关键词:教育数据普查数据总和生育率生育水平
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这一主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中,针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多数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和人口抚养比下降的角度探讨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单方面的负效应.然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
陈卫聂真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女性外生殖器切割:背景与事实
1998年
陈卫尤丹珍
关键词:女性外生殖器割礼民族习俗生殖健康
中国妇女的人工流产趋势、影响因素及在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
2002年
  国际社会对中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中国的计划生育,认为中国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主要是推行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而人工流产在生育率下降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认为中国将人工流产作为计划生育的一种方法,西方一些国家和人权组织以此不断指责和攻击中国的计划生育.一方面由于问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由于资料缺乏,对中国人工流产的水平与趋势一直没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以往的研究多数是地区性和小范围的调查研究,虽然一些结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还不足以形成对全国情况的全面认识.……
陈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与特点被引量:2
1990年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意义,因此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类型、速度、劳动年龄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不同的影响。本文以三次人口普查与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以及联合国1982年《世界人口展望》的预测结果为主要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特点及其对我国目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邬沧萍陈卫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人口再生产类型出生率不同年龄人口比重
构建高效的现代金融制度:论我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陈卫
关键词:金融制度
中国生育率研究方法:30年回眸被引量:7
2009年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人口学及人口研究迅速成长的30年。生育率研究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中国的生育率研究方法既有从西方引进的各种生育率指标和模型,也有中国学者为了适应自己的需要而改进和创建的方法和模型。笔者从生育率度量指标和生育率模型两个方面总结我国生育率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变化。对在中国生育率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回顾并对这些方法对我国生育率研究的贡献进行总结。
陈卫
关键词:生育率研究方法
中国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城市贫困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2003年“城市贫困课题组”在抚顺、合肥、重庆开展的城市贫困与儿童救助的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和概括了贫困儿童的教育基本状况,使用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贫困儿童年龄、性别,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等特征对贫困儿童学习状况的影响及作用方向,深入探讨了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及城市贫困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针对构建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和建议。
李敏陈卫
关键词:城市贫困儿童教育LOGISTIC回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