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淑蓓
-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结核分枝杆菌动物建模试验中ABSL-3实验室内生物安全评估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实验室内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动物建模过程采样监测,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由卫生部批准的,可从事MTB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研究工作的ABSL-3实验室内实施MTB动物建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采样。用快速分子诊断和常规病原学方法对样本进行特异性检测分析。结果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使用后的清场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室环境的细菌量,BSL-3实验室在日常使用中也会存在少量的环境微生物,由于负压强度和使用频率的差异,核心区的环境洁净度明显高于准备间。70%乙醇喷洒消毒及擦拭可以使准备间物体表面的细菌量检出率从59.26%下降到9.38%;核心区物体表面的环境细菌检出率从6.59%下降到1.52%,核心区MTB检出率从10.99%下降到0。在ABSL-3实验室和生物安全柜双重负压环境下,可避免空气中MTB气溶胶污染。结论 ABSL-3实验室的负压环境和正确的防护及消毒措施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有重要的防护作用。
- 朱召芹范齐文胡香南刘芳郭建宰淑蓓杨华宋志刚吴文娟
- 关键词:生物安全评价结核分枝杆菌
- CFP10-ESAT6融合蛋白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ELISA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制备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融合蛋白,探讨CFP10-ESAT6融合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CR扩增得到CFP-10、ESAT6基因片断,将其先后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用镍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带His标签的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rCFP10-ESAT6)。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建立rCFP10-ESAT6为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以健康者血清为对照,检测170例结核患者血清的抗体。结果重组质粒pET28a-CFP10-ESAT6靶基因测序结果与预计设计完全一致。融合蛋白在E.coli BL21(DE3)工程菌中均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利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直接纯化重组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与结核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与健康者血清不发生反应。CFP10-ESAT6的兔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8 000,CFP10-ESAT6作为包被抗原的检测结核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最佳包被浓度为0.002μg/mL,患者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500。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ELISPOT>ELISA(rCFP10-ESAT6)>ELISA(kit)。结论CFP10-ESAT6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有可能成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特异抗原,对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许艳陈海丽刘晓茜熊延青席秀红宰淑蓓蔡金凤卢水华朱召芹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 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状况及菌株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以及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于2010--2012年,以上海市两家医院的肠道门诊为监测哨点,以医院的2729例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例1份粪便样本。采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培养基及生化反应分离和鉴定副溶血弧菌,采用多重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PFGE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2729份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弧菌30株,2010--2012年的分离率分别为1.1%(11/973)、1.0%(11/1120)、1.3%(8/636)。携带tlh、tdh、trh基因的菌株分别占100%(30/30)、97%(29/30)、0-30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共分为13种PFGE型(P1~13)和3种MLST型(ST-189、STG99、ST-3)。其中,P4型菌株占30%(9/30),1x)、P10型均占12%(4/30),P1、P2、P12、P13型均占7%(2/30),其余PFGE型均占3%(1/30);ST-3型占84%(25/30),ST-189型占13%(4/30),ST-799型占3%(1/30)。结论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率较低;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均携带t腕基因,不携带£旃基因,MLST型以ST-3型为主。
- 陈海丽周海健宰淑蓓蔡金凤钱方兴马亮王茉婴沈震李杨张军胡芸文阚飙朱召芹
- 关键词:弧菌副溶血性脉冲场多位点序列分型
- 上海某医院2011年1至5月住院病例2044份血及体液标本血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监测和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及体液标本血培养分离各种细菌的分布趋势,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中的菌群类型和假阳性/假阴性情况。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血培养仪和细菌鉴定仪对2011年1至5月收集的2 044份血及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标本的细菌阳性检出率不同,穿刺液标本的细菌阳性检出率最高(38.10%),其次为血液标本(30.74%)。共分离出231株细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1.30%,均为单一菌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41.13%),其次为真菌(18.18%),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少(0.87%)。结论了解血及体液标本培养的菌群类型和分布情况,对致病菌和污染菌进行综合鉴别和分析,将有助于指导或帮助临床用药,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 赵忆文朱召芹蔡金凤陈海丽王茉婴胡芸文张军宰淑蓓
- 关键词:血培养全自动血培养仪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8例乙型急性肝炎(包括乙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HBV携带者及其它非乙肝肝炎)进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 DNA。前S1抗原、抗体和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结果:在HBV复制标志物中,前S1抗原与HBeAg、HBV DN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1抗原阳性与HBV DNA阳性的符合率为80.4%;前Sl抗原比HBeAg更敏感,在648例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6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1.0%。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前Sl抗原检出率分别达66.2%、76.6%和63.6%。结论:前S1抗原、抗体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慢性HBV感染中,前S1蛋白持续阳性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
- 蔡枫孙志华宰淑蓓巫善明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抗体HBV标志物HBV
- 上海市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分析上海市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并对其进行分子特征研究.方法 于2012—2015年,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8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真菌培养标本中分离热带念珠菌,共95株;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ATB FUNGUS 3药物敏感性检测板条分析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对其进行分型,同时应用MEGA 5.2软件中UPGMA方法对95株热带念珠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5株热带念球菌分别来源于结核病患者(31株)、艾滋病患者(21株)、肝病患者(19株)和罕见原因感染或发热患者(24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2株)、0、26.3%(25株)、26.3%(25株)和26.3%(25株),其中,唑类耐药株患者分别来源于罕见原因感染或发热患者(14株)、艾滋病患者(8株)和结核病患者(3株).MLST分型分析显示,产生72个序列型(ST型),其中70种为新型别;进化树分析显示,95株临床株分布为三大簇,唑类耐药株中有24株(96.0%)分布于同一簇.结论 分离的热带念珠菌主要对唑类药物耐药,MLST分型显示与其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 陈智瑾曹宇硕宰淑蓓胡芸文朱召芹
- 关键词:念珠菌热带耐药性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相关性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 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1)。结论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张腾飞戚伟强凌云宰淑蓓王棪樊剑张蓓朱召芹
- 关键词:尿蛋白
- 诺如病毒新型GII.4流行株Sydney_2012在上海地区的检出和鉴定被引量:14
- 2013年
- 为了解上海地区诺如病毒相关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株基因型的演化情况,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集上海市两处哨点医院成人急性胃肠炎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的分子检测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502份样本中,GI群共检出19例,检出率3.78%,呈现低位流行、全年散发的状态,无明显的季节分布;GII群检出86例,检出率17.13%,在10~12月出现高位流行,并发现中老年人群GII群诺如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个体(Pd0.05)。同时首次于2012年9月在上海地区检出新型GII.4变异株Sydney-2012,证实是该变异株引发了2012年秋冬季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高位流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变异株为GII.e型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1与GII.4型ORF2的重组体,目前已成为本地区的优势流行株。研究发现,2012年上海地区出现GII.4新型变异株Sydney_2012,并引发秋冬季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高位流行。
- 沈震王刚宰淑蓓胡芸文袁正宏张军
-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唑类耐药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至2011年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血液、无菌部位和黏膜分离鉴定的白念珠菌104株,选用ATB FUNGUS3检测抗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唑类敏感、浓度依赖性敏感(S-DD)和耐药菌株之间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的差异,同时通过甲基四氮盐(XTT)代谢试验筛选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HBFs),研究其与弱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LBFs)相关基因ALS3和HWP1表达的差异。结果 104株白念珠菌中共检测出1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耐药,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S-DD。药物靶酶基因ERG11在耐药株、S-DD株和敏感菌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8),且耐药株、S-DD株分别与敏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3种菌株间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显示16株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其HWP1表达量与LB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9),ALS3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G11基因的过度表达为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重要机制。菌丝细胞壁蛋白HWP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增强相关。
- 胡绿荫宰淑蓓金鑫蔡金凤曹宇硕胡香南杜昕李天铭李敏
- 关键词:外排泵ERG11生物膜白念珠菌
- 2010年至2014年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分离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患者临床标本中真菌菌株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标本中真菌分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纳入3155例研究对象,送检深部真菌培养标本11291份,真菌分离阳性标本1786份(15.82%)。分离出真菌979株,鉴定为27个种或属,最常见的为白念珠菌(503株)、热带念珠菌(60株)、光滑念珠菌(48株)、克柔白念珠菌(41株)、新生隐球菌(179株)和马尔尼菲青霉菌(59株)。979株真菌的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最多(61.09%),其次是粪便(13.28%)、脑脊液(11.24%)和全血(11.13%);无菌组织标本真菌分离阳性率为6.92%(558/8052),主要来源于全血和脑脊液标本,分离的真菌中96.24%(537/558)为新型隐球菌和马尔尼菲青霉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药物敏感性依次为100.00%、91.67%、83.33%、70.83%和83.33%,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氟康唑的敏感性依次为96.05%、94.74%和97.37%。结论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重要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全血和脑脊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存在特殊性。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
- 陈智瑾宰淑蓓曹宇硕金鑫蔡金凤郑江花
- 关键词:念珠菌属隐球菌马尔尼菲青霉菌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