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振辉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秸秆
  • 3篇土壤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农田
  • 2篇农田土壤
  • 2篇中微量元素
  • 2篇微量元素
  • 2篇小麦
  • 1篇碘化
  • 1篇碘化钾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玉米
  • 1篇生物炭
  • 1篇酸铜
  • 1篇碳矿化
  • 1篇土壤有机碳矿...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姜振辉
  • 3篇田霄鸿
  • 2篇李有兵
  • 2篇李硕
  • 2篇师江澜
  • 1篇万丹
  • 1篇王淑娟
  • 1篇曹亚飞
  • 1篇李秀双
  • 1篇丁婷婷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配施中微量元素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中量元素(S)和微量元素(Fe和Zn)对粮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进行了为期52 d的室内玉米秸秆腐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解过程中分别添加S、Fe和Zn元素,均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土壤CO_2-C矿化速率,52 d腐解培养结束后,CO_2-C的累积矿化量显著提高,但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未显著降低;3种元素中,添加Fe或Zn的处理提高了土壤惰性碳库、惰性碳库比例及土壤有机碳表观平衡,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持,而添加S的处理却降低了惰性有机碳比例及土壤有机碳表观平衡,不利于有机碳固持.因此,在施N、P肥基础上,秸秆还田添加S、Fe或Zn均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进程,但添加Fe或Zn可使更多有机碳固持于土壤中,添加S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姜振辉师江澜贾舟丁婷婷田霄鸿
关键词:秸秆还田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机碳矿化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其变异系数最高,达32.38%,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秸秆还田后其自身所含有机碳矿化以CO_2形式释放于大气,进入土壤较少,因此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为5.3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可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WH-MC)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0.751 0,其小麦籽粒和秸秆产量较高,土壤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综合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WH-MC是关中地区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李有兵李硕李秀双姜振辉师江澜田霄鸿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目前,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已成为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秸秆在腐解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碳以CO2形式释放。如何使更多秸秆碳被固持于土壤中对于农田土壤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首先通...
姜振辉
关键词:农田土壤秸秆还田中微量元素生物炭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高效腐解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高效腐解剂及其使用方法,将麸皮、硫酸亚铁、氯化钾和硫酸镁、碘化钾、硼酸钠、氯化锰、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铵、土壤、尿素、普钙溶于水中,水量按秸秆∶水为1∶1.5的重量比添加,溶液均匀撒施于小麦秸秆中,进...
田霄鸿曹亚飞李王军李硕万丹李有兵姜振辉王淑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