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双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玉米
  • 2篇土壤钾
  • 2篇土壤钾素
  • 2篇小麦
  • 2篇轮作
  • 2篇钾素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有效钾
  • 1篇石灰性
  • 1篇土壤有效
  • 1篇土壤有效钾
  • 1篇土壤质量
  • 1篇土壤质量评价
  • 1篇农田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师江澜
  • 4篇田霄鸿
  • 4篇李秀双
  • 3篇李硕
  • 2篇李有兵
  • 2篇王淑娟
  • 1篇姜振辉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其变异系数最高,达32.38%,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秸秆还田后其自身所含有机碳矿化以CO_2形式释放于大气,进入土壤较少,因此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为5.3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可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WH-MC)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0.751 0,其小麦籽粒和秸秆产量较高,土壤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综合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WH-MC是关中地区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李有兵李硕李秀双姜振辉师江澜田霄鸿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小麦-玉米轮作
冷硝酸浸提法对表征富钾石灰性土壤有效钾的适用性研究
2016年
通过研究西北黄土区富钾石灰性土壤中钾素形态及各形态之间的关系,为“冷硝酸浸提土壤有效钾法”在富钾石灰性土壤上的适用性提供理论依据。以关中平原麦玉轮作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多年定位试验农田土壤为供试材料,用2 mol·L-1冷硝酸浸提测定土壤有效钾,并以常规方法测得土壤钾素的其他7种组分,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上述8种组分间的关系。在麦玉轮作体系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耕层土壤中各组分钾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性,变异系数1.9%-33.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差异不显著;冷硝酸浸提钾的含量分别约为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1.43和0.30倍,且与土壤速效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r=0.82);主成分分析表明,冷硝酸浸提钾与土壤速效钾同在第一主成分中,且均具有较高载荷;通径分析表明,冷硝酸浸提钾主要由土壤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以及非交换性钾3种化学形态组成,其含量来自土壤交换性钾的贡献最大,与速效钾类似。冷硝酸浸提法可以作为表征石灰性富钾土壤有效钾水平的可靠方法,土壤交换性钾是土壤有效钾主要供方。
李秀双师江澜李硕田霄鸿
关键词:富钾有效钾
长期浅耕与秸秆还田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钾素含量及层化比率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土壤分层采样和钾素化学形态分组方法,探讨连续13年秸秆全量还田与浅耕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层化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均有显著的表聚现象和层化效应,速效钾及其组分表现尤为突出,且15-30 cm土层亏缺严重,已低于缺钾临界值;速效钾及其组分的土壤表层(0-5 cm)与5-15 cm和15-30 cm耕层土壤的比值(SR1与SR2)之间呈显著性差异,非交换性钾与矿物钾的比值则差异不显著.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维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钾库平衡有积极贡献,但应高度关注有效钾素表聚和层化对土壤钾肥力的负面效应.
师江澜李秀双王淑娟李硕李有兵田霄鸿
关键词:浅耕秸秆还田土壤钾素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关中平原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层化现象)的影响。【方法】以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连续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为对象,并以临近葡萄园土壤为对照。比较2种土壤不同土层(0~5,5~15,15~30cm)速效钾及其3种组分(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钾的层化比率和相关性。【结果】经过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0~5cm土层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有提高;在5~15和15~30cm土层中,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降低。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的层化比率总体高于葡萄园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明显降低。粮田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差异不大。粮田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非交换性钾、全钾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相关性不显著;葡萄园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和非交换性钾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全钾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整体看,秸秆还田在维持土壤钾有效成分与全钾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和协调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及空间分布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施用化学钾肥,对粮田和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及全钾含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显著。
李秀双师江澜王淑娟田霄鸿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钾素钾素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