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萍 作品数:62 被引量:53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构建“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互联网+”居家护理提供标准化、同质化的科学管理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经政策梳理、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专家会议法拟定初稿,并通过3轮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最终确立“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于2021年9月—10月共开展3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21/21)、90.48%(19/21)、95.24%(20/2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87、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5、0.211、0.219(P<0.01)。最终构建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价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湛扬 赵锐祎 兰美娟 姚梅琪 孙红玲 张玉萍 徐双燕关键词:居家护理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22年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是个体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基础,对落实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该文从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普适性、特异性层面,综述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内容、特征及应用情况。建议进一步在风险感知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开发与本土化验证研究,为后续医护人员开展风险沟通和风险干预提供依据。 郭芝廷 毛越 张玉萍 丁传琦 金静芬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风险感知 社区保健护理 运用六西格玛法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时间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转运时间的护理管理方案。方法 2015年11月至12月,实地调研普通病房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抢救的30例危重患者,运用六西格玛DMAIC五步法,将转运流程细化为7个主流程及22个子流程,确定转运过程中的质量关键点,识别对患者安全转运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为配置多功能危重患者转运车、设计危重患者转运重症监护室前核查表、增加危重患者转运小组、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运用SBAR标准交接模式等。实施系列控制方案后,2016年5月至6月再次调查30例危重患者的转运资料。结果改进后,在不增加转运人员和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危重患者从病房至重症监护室的总转运时间显著缩短(t=15.052,P<0.001),抢救成功率从91.67%提高至98.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DMAIC方法重建了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流程,能有效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宋剑平 冯燕 吕敏芳 徐珏华 张玉萍关键词:危重患者 转运时间 护理 综合医院护理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管理策略 被引量:18 2020年 为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院护理部迅速建立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并有效运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治单元的各项准备,有效调配人力资源及全方位培训人员,全面无缝隙落实防控措施,精准科学把控关键点,保证了患者的及时救治并能够遏制病毒的院内传播.本文总结了疫情防控工作中护理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金静芬 宋剑平 赵锐祎 徐双燕 封秀琴 杨燕 张玉萍关键词:护理部 突发事件 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的制订及实践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制订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并评价其在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回顾,结合临床经验和安全管理原则,初步拟定翻身床俯卧位通气核查内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及临床试用,形成翻身床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并在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俯卧位通气中应用。结果翻身床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涵盖实现俯卧位、恢复仰卧位2个过程及开始前、实施时、结束后3个重要节点,内容涉及肠内营养、气道管理、各类管路固定、镇静镇痛、不良事件预防、物品准备等方面。15例特重型烧伤患者30 d内实现俯卧位及恢复仰卧位共1320例次,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为99.9%,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患者30 d存活率为100%。结论在临时收治突发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的ICU中,使用烧伤翻身床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难度大、风险高,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可保证俯卧位通气的安全实施。 张玉萍 曾妃 封秀琴 陈华清 梁江淑渊 钟祖爱关键词:烧伤 翻身床 俯卧位通气 核查表 群体伤 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的Nomogram模型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CVD)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为临床早期筛查及靶向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72例CVD中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血管疾病风险态度和信念量表(ABCD-C)、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进行调查,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CVD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列线图模型。结果272例研究对象中,男150例,女122例,年龄(60.59±10.64)岁。ABCD-C总分(56.57±5.69)分,HPLP-Ⅱ总分为(111.92±12.47)分,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1)。以HPLP-Ⅱ总分中位数(111分)为界分为低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111分)和高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111分)2类,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吸烟(OR=0.215,95%CI 0.104~0.446)是CVD中高危人群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障碍因素,已婚(OR=14.237,95%CI 1.963~103.238)、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4.101,95%CI 1.369~12.288),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OR=1.660,95%CI 1.373~2.007)、感知到的益处和身体活动改变意图(OR=1.445,95%CI 1.255~1.663)、感知到的益处和健康饮食改变意图(OR=1.322,1.058~1.654)得分高为促进因素。结论CVD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吸烟、婚姻和经济状态、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风险态度和信念的影响,应用列线图模型开展早期筛查和重点人群靶向风险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 郭芝廷 单燕敏 张玉萍 丁传琦 金静芬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风险感知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成人ICU患者身体约束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形成适合中国本土化情况的成人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基于指南整合方法学CAN-IMPLEMENT,通过整合现有高质量指南与系统评价证据,由多学科专家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订与评估和德尔菲法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对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结果针对身体约束缩减中的11个关键临床问题,在8部指南和71篇系统评价提供的证据基础上,形成了15条推荐意见。结论该指南为以临床护士为主的实践者进行ICU身体约束管理与缩减提供了参考依据。 无 崔念奇 张玉萍 周英凤 孙红 金静芬关键词:身体约束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护理学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方法,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3家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自设患者资料调查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病情相关资料、生活背景资料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总分为(60.20±21.8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础心脏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近3月住院次数、是否经常运动、是否热心社会活动、家庭成员人数、性格是否开朗、有无宗教信仰是其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上述9个因素为自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是否经常运动、家庭成员人数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心功能较好、经常参加运动、有3人及以上家庭成员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好。 宋剑平 胡新宇 姚梅琪 张玉萍 俞申妹 鲁闻燕 朱蓓蓓 周莉莉 方红薇关键词: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非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e-fMEWS),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患者住院时间≥24h;(2)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1)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2)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3)接受姑息治疗患者;(4)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e-fMEWS评估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比例下降0.03%;启动RRT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发生院内呼吸心搏骤停例数下降(12.2%vs.13.2%)及转入重症监护单元例数较少(42.8%vs.50.6%),治愈/好转率提高(58.4%vs.56.1%)。结论应用e-fMEWS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通过早期识别非重症单元的潜在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黄冰瑛 唐佳迎 宋剑平 张玉萍 赵飞 王莺 洪灵玲 兰美娟关键词:人工智能 护理 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进行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6月13—14日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液化天然气槽罐车爆炸所致重度烧爆复合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33~92(66±17)岁。对所有患者从入院48 h后开始进行翻身床治疗,并导入前馈控制理念,包括组建翻身床前馈控制专项管理团队,明确医护人员在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职责,采取多学科医师配合策略,以“翻身床工作坊”形式对临时组建的护士团队中的80名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制订翻身床治疗核查表、评估单并持续质控。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翻身床翻身频率、翻身操作总次数及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观察治疗过程中因翻身床操作不当造成患者呼吸心搏骤停、治疗中断、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片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入院2 d内和入院30 d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最低值、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数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入院30 d内每日行翻身床翻身2~6次,共进行翻身操作1320次,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为99.9%(1319/1320)。翻身床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患者入院2 d内PaO2、PaCO_(2)最低值分别为(100±19)、(42±4)mmHg,轻、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10、2、3例,无一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患者入院30 d时PaO2、PaCO_(2)最低值分别为(135±28)、(37±8)mmHg,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3、1例,有11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结论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通过提前控制翻身床应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确保翻身床翻身安全顺利完成,可促进烧伤创面修复和呼吸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救治质量。 陈华清 封秀琴 徐彩娟 张玉萍 曾妃 钟祖爱 夏一兰 韩春茂关键词:烧伤 翻身床 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