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明明

作品数:25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光谱
  • 5篇响应面
  • 5篇黄酮
  • 4篇棕榈油
  • 4篇夏枯草
  • 4篇小牛胸腺
  • 4篇小牛胸腺DN...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炸油
  • 3篇西式
  • 3篇西式快餐
  • 3篇吸附树脂
  • 3篇相互作用
  • 3篇响应面法
  • 3篇快餐
  • 3篇煎炸
  • 3篇煎炸油
  • 3篇光谱法
  • 3篇分离纯化

机构

  • 25篇南昌大学
  • 4篇大马棕榈油技...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马来西亚棕榈...

作者

  • 25篇胡明明
  • 19篇张国文
  • 6篇何力
  • 5篇付鹏
  • 5篇王琳
  • 3篇周佳
  • 2篇杨佳
  • 2篇熊福星
  • 2篇段学辉
  • 2篇潘军辉
  • 2篇王娟
  • 2篇吴量
  • 2篇钟业俊
  • 2篇陈加利
  • 1篇胡居吾
  • 1篇闫家凯
  • 1篇胡兴
  • 1篇赵楠

传媒

  • 7篇南昌大学学报...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棕榈油基即食食用菌制品工艺优化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
2022年
以香菇和牛肝菌为主要原料生产一种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的即食食用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油菌比、油炸时间、油炸温度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设计试验,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因素对响应值(感官评分)的影响,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了即食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即食食用菌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油炸食用油5℃棕榈油,油菌比6.3∶1,油炸时间5 min,油炸温度13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即食食用菌感官评分为87.56(n=3)。将制得的即食食用菌置于40℃下恒温加速贮藏90 d,在此期间,即食食用菌香气浓郁,无异味,口感适宜,其感官评分下降幅度小,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张桂美胡明明张国文
关键词:棕榈油感官评价贮藏稳定性
马来西亚棕榈油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及油棕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棕榈油是全球第一大产量的植物油,其性状稳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且价格具有竞争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及饲料等行业。马来西亚作为世界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对全球棕榈油市场具有重要贡献。综述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贸易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对棕榈油在食品和饲料行业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棕榈油的消费和应用提供参考。
胡明明胡明明马银辉牛跃庭陈诗晴王丹丹Jun Hao YoongNagendran Bala SundramAinie Hj Kuntom
关键词:棕榈油食品饲料可持续发展
酵母菌谷胱甘肽合成能力比较及催化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2年
试验收集培养了9株酵母菌,分别测定他们的细胞生物量和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酿酒酵母SP004细胞干重达到11.39g/L,啤酒酵母TS013胞内GSH含量达到1.5282mg/g湿细胞;验证考察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细胞内GSH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差破碎法提取效果较好。同时比较9株酵母菌催化合成GSH的能力,结果显示,絮凝酵母SP5 GSH合成酶活力相对较高,酶活达到2.385mg/g湿细胞,每克湿细胞催化前体氨基酸(AA)合成GSH转化率为7.76%。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法研究不同反应液体积与菌体量比、硫酸镁浓度、磷酸钾缓冲液浓度以及葡萄糖浓度对絮凝酵母SP5细胞催化前体AA合成GSH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GSH的适宜条件为:谷氨酸60mmol/L、半胱氨酸20mmol/L、甘氨酸20mmol/L、七水合硫酸镁20mmol/L、葡萄糖0.5mol/L、pH值为7.0磷酸钾缓冲液100mmol/L,30℃下,160r/min,振荡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絮凝酵母SP5细胞GSH合成酶活力平均达到2.9498mg/g湿细胞,每克絮凝酵母SP5湿细胞催化前体AA合成GSH的转化率平均为9.60%。
熊福星段学辉胡明明王娟吴量陈加利
关键词:谷胱甘肽酵母菌酶催化
响应面法优化钙软胶囊的制备工艺被引量:1
2020年
以沉降体积比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经单因素试验筛选内容物基质、固液比和助悬剂的合理研究范围。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钙软胶囊内容物的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各项参数为:内容物以58%熔点5℃棕榈油和42%(w/w)大豆油为基质,碳酸钙粉(400目)和基质质量比2:1(g/g),助悬剂蜂蜡加入量为基质的3%(w/w)。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得到内容物的综合评分为98.51分(n=3)。所得软胶囊内容物稳定,流动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张国文张桂美胡明明
关键词:处方优化响应面沉降体积比
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结合作用的光谱行为
2010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白杨素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15nm。根据实验所得热力学参数,推断了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之间的结合以静电作用为主,疏水作用力亦存在。同步荧光光谱显示白杨素使人免疫球蛋白构象发生了变化。
赵楠张国文王琳付鹏胡明明
关键词:白杨素人免疫球蛋白荧光光谱
芍药苷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正>DNA对生命遗传密码的翻译、转录、复制极其重要,也是小分子物质作用于生物体的一个重要靶标。芍药苷(Paeoniflorin)是一种双环单萜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本文在生理条件下,采用...
张国文付鹏王琳胡明明
关键词:芍药苷小牛胸腺DNA光谱法
文献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式快餐条件下煎炸油品质评价
2023年
为了研究西式快餐条件下煎炸油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考察了5种常见煎炸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及稻米油)在模拟西式快餐条件170℃连续7 d煎炸薯条过程中11个品质相关的理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5种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煎炸性能,并建立煎炸油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5种煎炸油煎炸周期结束后酸价、极性组分、羰基价、茴香胺值、全氧化值和色泽均显著升高(P<0.05),维生素E总量和氧化稳定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茴香胺值、全氧化值、羰基价两两之间均显著性正相关(r=0.877~0.997,P<0.05),色泽与酸价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P<0.01),碘值与氧化稳定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6,P<0.01),与亚油酸/棕榈酸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3,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综合性评价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4.115%,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并进一步建立煎炸油煎炸性能的综合评价得分模型F=0.405F_(1)+0.295F2+0.141F3。该模型显示棕榈油综合得分最高,具有较好的煎炸性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西式快餐条件下煎炸油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胡明明胡明明吴思纷张国文
关键词:西式快餐煎炸煎炸油主成分分析
西式快餐用煎炸油质量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22年
为对西式快餐用煎炸油质量进行快速监测,选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联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酸价和极性组分两个煎炸油质量指标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酸价和极性组分的定标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2))均为0.9974,校正标准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111和0.359,预测标准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171和0.562。盲样验证、精密度及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酸价和极性组分的NIR预测值同真实值的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4、0.9761,应用所建模型预测同一煎炸油样品的酸价和极性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34%和1.278%,表明所建模型对煎炸油样品的酸价和极性组分预测能力较好,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因此,基于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以对西式快餐用煎炸油质量进行快速、准确地监测。
胡明明胡明明宁舒娴吴思纷张国文张国文
关键词:煎炸油近红外光谱酸价
稻草粉基混合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稻草粉为主要原料,对白腐菌(White-rot fungi)NS75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S83进行固态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混合菌固态发酵与单菌固态发酵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混合菌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总体酶活明显高于单菌种发酵,其β-葡萄糖苷酶(β-G)酶活较白腐菌NS75单菌发酵提高了120.9%;葡聚糖内切酶(CMC)酶活比黑曲霉NS83单菌发酵提高了140.8%。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稻草粉麸皮质量比为9∶1,料水比为1∶2,白腐菌NS75与黑曲霉NS83的接种比例为1∶1(v∶v)时,培养第3d开始搅拌,每天搅拌一次,于30℃,培养5d,稻草粉基混合菌发酵产纤维素酶中CMC酶活达到16650U/g,β-G酶活为16108U/g、滤纸酶活(FPA)酶活为3164U/g。
段学辉胡明明熊福星吴量陈加利王娟
关键词:混合菌发酵固态发酵稻草粉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花生壳多酚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花生壳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是性能良好的花生壳多酚吸附剂,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样液pH 6.0,吸附温度35℃,样液初始浓度1.0 mg/mL;最佳解吸条件为: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95%,洗脱液料比30:1(95%乙醇溶液:大孔吸附树脂,mL/g),洗脱剂pH 6.0。
胡明明张国文何力
关键词:花生壳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