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恩圳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地震
  • 8篇耗能
  • 7篇阻尼
  • 6篇减震
  • 4篇地震动
  • 4篇延性
  • 4篇正常使用状态
  • 4篇阻尼器
  • 4篇减震耗能
  • 4篇隔震
  • 3篇延性破坏
  • 3篇全向
  • 3篇混凝土梁
  • 3篇减震技术
  • 3篇负刚度
  • 3篇刚度
  • 2篇弹簧
  • 2篇地震动合成
  • 2篇地震破坏
  • 2篇地震作用

机构

  • 2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作者

  • 21篇韩恩圳
  • 20篇何浩祥
  • 12篇吕永伟
  • 11篇丛茂林
  • 4篇李瑞峰
  • 4篇陈奎
  • 2篇闫维明
  • 2篇马裕超

传媒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
一种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属于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在管状结构外部设置内卡箍(1),内卡箍(1)将管状结构箍紧,在内卡箍(1)的轴向设置的减振弹簧(4)与轴向橡胶阻尼环(2)相连,在内卡箍(1)的环向...
何浩祥丛茂林马裕超韩恩圳
文献传递
一种跨中异形截面纤维混凝土梁
一种跨中异形截面纤维混凝土梁,其在结构正常使用状态能满足刚度强度构造要求,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高塑性,减缓建筑物破坏程度,属于结构工程的抗震减震技术领域。在保证其跨中具有能够承受足够的剪力与弯矩等正常承载力作用的前提下...
何浩祥吕永伟韩恩圳丛茂林
文献传递
限位连杆型低频隔震耗能支撑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连杆型低频隔震耗能支撑,属于结构工程抗震与减震技术领域;该支撑包括刚性垫板、碟形弹簧组、刚性防护筒、水平杆、万向铰链、拉簧组、斜杆、限位弹簧、U型支架、人字形阻尼支撑;本发明的隔震耗能支撑在正常使用状态...
何浩祥陈奎李瑞峰韩恩圳
文献传递
地震动统一谱理论及其应用
地震动是复杂的时间-空间随机变化过程。它是包括三个平动分量和三个转动分量的多维复杂运动,受震源机制、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及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在同一次地震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地震动时频特性有所差异,且同一地震动在时域...
韩恩圳
关键词:地震动数值模拟
限位连杆型低频隔震耗能支撑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连杆型低频隔震耗能支撑,属于结构工程抗震与减震技术领域;该支撑包括刚性垫板、碟形弹簧组、刚性防护筒、水平杆、万向铰链、拉簧组、斜杆、限位弹簧、U型支架、人字形阻尼支撑;本发明的隔震耗能支撑在正常使用状态...
何浩祥陈奎李瑞峰韩恩圳
文献传递
复合式全向调谐减震阻尼摆
复合式全向调谐减震阻尼摆,属于结构工程的抗震减震技术领域,包括:隔震弹簧上部钢板、隔震弹簧、隔震弹簧下部钢板、刚性吊杆、阻尼摆箱体、质量块、阻尼颗粒、竖向钢隔板、阻尼孔、阻尼孔板、横向钢隔板、万向铰、调谐液体。阻尼摆箱体...
何浩祥韩恩圳吕永伟丛茂林
文献传递
一种颗粒调谐质量式圆底形全向减震阻尼器
一种颗粒调谐质量式圆底形全向减震阻尼器属于结构工程的抗震减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颗粒阻尼箱体、颗粒阻尼、限位弹簧、竖向隔振弹簧、粘弹性材料、钢混支座、第一球面形钢板、第二球面形钢板、滚轮、挡板。阻尼器内部滚轮之上的颗粒阻...
何浩祥吕永伟韩恩圳丛茂林
文献传递
复合式全向调谐减震阻尼摆
复合式全向调谐减震阻尼摆,属于结构工程的抗震减震技术领域,包括:隔震弹簧上部钢板、隔震弹簧、隔震弹簧下部钢板、刚性吊杆、阻尼摆箱体、质量块、阻尼颗粒、竖向钢隔板、阻尼孔、阻尼孔板、横向钢隔板、万向铰、调谐液体。阻尼摆箱体...
何浩祥韩恩圳吕永伟丛茂林
文献传递
跨中自复位软钢耗能混凝土梁
跨中自复位软钢耗能混凝土梁,属于结构工程的抗震减震技术领域,包括: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锚具、波纹管、箍筋、螺旋钢筋、软钢、高强混凝土。全梁的预应力钢绞线提供弹性恢复力,同时软钢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耗散地震的能量,减小混凝土...
何浩祥韩恩圳吕永伟丛茂林
文献传递
三维地震动下结构最不利入射角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当地震波沿不同的方向输入时,结构具有不同的动力响应,并存在最不利入射角度使结构响应最大。传统的最不利入射角度计算只考虑平面内水平两向地震动作用,没有考虑竖向地震动对结构最不利反应的影响。论证了弹性力学中的平面最大主应力方向理论与平面内结构最不利入射角度在机理上是相通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空间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表达式,进而提出结构考虑三维地震动的最不利入射角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弹塑性结构瞬时最不利入射角度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空间最不利入射角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实例证明对于以竖向振型为主的结构应考虑多维地震动并计算空间最不利入射角度。同时,结构弹塑性最不利入射角度具有瞬变特性并与结构损伤程度相关。
韩恩圳何浩祥吕永伟
关键词:多维地震动主应力方向弹塑性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