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南省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现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大数据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湖南省多中心1年期间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湖南省MM患者真实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加强对MM规范化诊疗流程和诊疗方案的认识。方法:收集湖南省1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共529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治疗方案、疗程和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安全性。结果:529例NDMM患者确诊年龄33~90(中位数64)岁,男女比为1.38?1;临床特征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骨痛(77.7%)、贫血(66.8%)、肾功能不全(40.6%)、高钙血症(15.1%)。分型:IgG型46.5%,IgA型24.6%,IgD型2.6%,IgM型0.8%,轻链型15.7%,双克隆型3.0%,不分泌0.6%,缺失6.2%。DS(Durie-Salmon)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4.5%、10.6%、77.3%,缺失40例(7.6%);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Ⅰ期、Ⅱ、Ⅲ期分别为10.4%、24.4%、47.6%,缺失93例(17.6%);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分期Ⅰ期、Ⅱ、Ⅲ期分别为5.5%、27.0%、23.1%,缺失235例(44.4%),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单中心98例NDMM患者中DS分期缺失2.0%,ISS分期缺失12.3%,R-ISS分期缺失12.3%。治疗情况:529例患者中475例接受治疗,接受治疗率为89.8%;67.4%的患者能规范完成4个疗程诱导阶段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其中90.3%的患者接受1次以上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67.2%接受1次以上以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59.8%的患者接受1次以上含蛋白酶体抑制剂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4个疗程组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及高质量缓解率(high quality response rate,HQR)均优于2个疗程组(ORR为85%vs 65%,P=0.006;HQR为68.3%vs 24.0%,P<0.001),规范化治疗组HQR优于非规范化治疗组(65.1%vs 4
- 刘菲阳成倩宋奎禹环李君君张辉胡国瑜周明王俊丁忠奇罗自勉彭婷丁亮赵俩刘竞贺艳娟彭宏凌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多中心研究
- 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多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共收治3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56例患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对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组和未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组患者的年龄、糖耐量、体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颈椎间盘退变程度、颈椎活动强度、颈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糖尿病、吸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是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991、3.560、5.875和3.080(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吸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田进丁亮崔学文孙太存黄永辉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 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3 d,平均(6.2±0.8)d。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6例(4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3例(3足)。患足术前均行跟骨轴、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觟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52例(58足)中51例(57足)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2个月。跟骨B觟hler角术前(12.65±5.32)°与术后(30.63±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issane角(129.87±6.25)°与术后(122.1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术前分别为(64.5±7.1)mm、(34.6±5.7)mm、(30.2±5.2)mm,术后分别为(71.3±5.7)mm、(28.2±6.1)mm、(39.3±6.4)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优20足,良31足,可4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 柴雷子薛锋肖海军丁亮沈玉春赵勇
- 关键词:跟骨骨折外固定器
- CD137-CD137配体信号通路通过P38调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形成
- 2018年
- 目的 探讨CD137-CD137配体(CD137L)信号通路是否通过P38调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形成.方法 C57雄性小鼠,8周龄,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小鼠VSMC,取第3~8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CD137激动组(重组CD137L干预)、P38抑制组(CD137激动组干预基础上加P38抑制剂)和P38单独抑制组(P38抑制剂干预).采用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10-7mol/L胰岛素诱导细胞钙化.免疫荧光法检测VSMC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p-P38)、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钙化相关蛋白RUNX-2、OPN mRNA表达,微板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离子浓度.进一步将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CD137激动组(重组CD137L干预)、P38抑制组(CD137激动组干预的基础上加P38抑制剂)、CD137抑制组(CD137激动组基础上加CD137抑制剂)和P38激动组(CD137抑制组的基础上加P38激动剂),通过Von Kossa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的钙化程度.结果(1)各组VSMC中α-SMA和OPN蛋白表达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9±0.25比5.42±0.47,P<0.05),而OPN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4.91±0.23比1.63±0.26,P<0.05).P38抑制组VSMC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虽高于CD137激动组(4.48±0.27比2.79±0.25,P<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4.48±0.27比5.42±0.47,P<0.05);OPN蛋白表达水平虽低于CD137激动组(2.66±0.15比4.91±0.23,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2.66±0.15比1.63±0.26,P<0.05).而P38单独抑制组α-SMA和OPN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各组VSMC中p-P38、OPN、RUNX-2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p-P38、OP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5±0.24比3.48±0.26,2.43±0.21比1.53±0.08,和3.20±0.23比1.13±0
- 丁亮许尧杨萍陈蕊李波邵晨仲威王中群严金川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CD137
- 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1996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科19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160mL,手术时间平均105min。随访14-45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90.7%,优良率94.2%。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 左华黄永辉丁亮
- 关键词:腰椎不稳症椎弓根螺钉单侧固定
- 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内固定器对犬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聚-L-乳酸/β-磷酸三钙(PLLA/β-TCP)可吸收接骨板及螺钉对犬胫骨横行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 10只家犬制成双侧胫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右侧用PLLA/β-TCP可吸收接骨板及螺钉固定作为实验组,左侧接骨钛板及螺钉固定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X线、扫描电镜及材料弯曲强度测试。结果大体观察: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对照组愈合过程无明显差异,术后12周,实验组、对照组均已骨性愈合,愈合过程中可见PLLA/β-TCP材料吸收征象。X线:实验组、对照组骨折对位对线好,未发生骨折移位,均产生大量骨痂并获得良好愈合。SEM观察:原PLLA/β-TCP材料致密度高,基本没有空隙;术后4周出现了少量的小孔;术后8周出现了大量被侵蚀的孔洞;术后12周材料内部孔洞进一步侵蚀,表面形成壳层结构。弯曲强度测试:原PLLA/β-TCP材料弯曲强度为148MPa;术后4周143MPa;术后8周130MPa;术后12周103MPa。结论 PLLA/β-TCP可吸收接骨板和螺钉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以维持胫骨横行骨折断端间的稳定,能维持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完成。
- 黄永辉李大鹏左华沈铁城邹俊丁亮
- 关键词:骨折可吸收内固定
- CD137-CD137配体信号通路通过JNK途径影响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CD137-CD137配体(CD137L)信号通路是否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途径影响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自噬.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C57BL/6J小鼠胸主动脉VSMC原代培养,取分离培养的第3-5代VSMC进行实验.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CD137激动组[加入CD137L重组蛋白(终浓度10 μg/ml)]、JNK抑制组[予JNK抑制剂SP600125(DMSO溶解,终浓度10 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然后再加入CD137L重组蛋白(终浓度10 μg/ml)]和DMSO组[加入与JNK抑制组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30 min,然后加入CD137L重组蛋白(终浓度10 μg/ml)].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SMC磷酸化JNK(p-JN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水平.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VSMC自噬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VSMC内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变化.结果 (1)各组VSMC 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CD137激动组VSMC 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5±0.19比0.72:±0.21、1.03±0.13比0.59±0.15、1.10±0.19比0.76±0.15,P均〈0.05).JNK抑制组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D137激动组(分别为0.61±0.21比1.15±0.19、0.74±0.11比1.03±0.13、0.21±0.12比1.10±0.19,P均〈0.05).DMSO组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与CD137激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各组VSMC自噬流:CD137激动组VSMC内荧光斑点总数和黄色荧光点数均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3.00±14.11)个/细胞比(52.33±9.61)个/细胞和(64.33±6.81)个/细胞比(25.67±3.51)个/细胞,P均〈0.05],且CD137激动组VSMC内黄色荧光斑点数多于红色[分别为(64.33±6.81)、(28.67±7.51)个/细胞].而JNK抑制组VSMC内光斑点总数和黄色荧光点数均少于CD137激动组[分别为(53.00±3.17)个/细胞比(93.00±14.11)个/细胞、(15.33±4.51)个/细胞比(64.33±6.81�
- 许尧陈蕊丁亮仲威杨萍李波邵晨王中群严金川
- 关键词:肌细胞平滑肌抗原CD137自噬
- 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文献回顾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综合分析关于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已发表文献,探讨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采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纳入文献样本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指标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检出112篇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筛选后,共有10篇被纳入分析,共有186例患者(223髋),其中男128例、女58例,加权平均年龄为38.3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12.0个月。加权平均手术时间(34.9±4.9)min,加权平均出血量(57.8±10.0)mL,术后髋关节加权平均Harris评分较术前高[(86.3±3.9)分vs(59.2±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6,P<0.01)。未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深部血管栓塞、骨折、神经损伤、多孔钽棒松动和断裂等其他并发症,仅少数患者出现术后不可解释的疼痛和异位骨化。结论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短期内临床疗效良好。
- 柴雷子丁亮薛锋
- 关键词:多孔钽棒早期股骨头坏死
-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研制(英文)
- 2010年
-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后路复位固定的钉棒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力学的缺陷,钉板系统更适合在患者中广泛使用。目的:依据中国人脊柱的椎弓根间距、弧度、椎体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测量结果,研制一种新型的脊柱后路复位内固定板装置。方法:测量129例门诊查体的正常者的胸腰椎数据。依据影像学测量的结果,并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新型脊柱复位内固定器进行图纸设计及形状设计。取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给予行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内固定板装置固定,CD及Steffee组分别用CD及Steffee钢板固定,测量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及侧屈载荷状态下的位移、应变、刚度和破坏性能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内固定装置(GDP)能较好地满足人体强、刚度的要求。GDP组测得椎体固定的强度和刚度均比对照组CD和Steffee钢板系统优越(P<0.05),腰椎的扭转力学性能比CD,Steffee钢板内固定分别高出13%和14%,腰椎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GDP能承载载荷,比CD,Steffee钢板更大(P<0.05)。说明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设计符合中国人脊柱的解剖规格,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可以显著促进椎骨骨折的愈合,防止脊椎后凸的复发和高度的丧失。
- 崔学文田进丁亮吕书红
- 关键词:后路复位内固定生物力学医学植入物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短节段伤椎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比较研究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不同固定方式的尸体标本和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优化手术方式选择。[方法]6具20∽40岁青壮年胸腰椎(T11∽L3)标本,压缩法制作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平均分成3组,分别行后路长节段固定、常规短节段固定和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手术固定方式,三维运动试验机检测标本在10 N·m力矩下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材料机评估标本在500 N压力下的轴向压缩刚度。另取1具尸体为正常胸腰椎模型,借助CT扫描和有限元软件,模拟L1节段爆裂性骨折生成三种不同手术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应载荷,分析各模型的应力分布,比较并进一步验证力学分析结果。[结果]生物力学证明,后路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和伤椎短节段固定后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模型的ROM值和轴向压缩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显示,常规短节段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T12平面的应力显著小于后路长节段固定方式。[结论]三种手术固定方式均能达到T11∽L3节段的稳定,但后路常规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更易于对伤椎的保护,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 朱海明丁亮张东吴鸣倪伟峰薛锋何志敏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