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宇
- 作品数:87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原始诗歌韵律考辨——兼与周锡韦复先生商榷被引量:2
- 1999年
- 针对周锡先生提出的原始诗歌无韵"的观点,笔者以上古音韵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对划属原始诗歌时期的商代甲骨文的韵文及相关文献进行考察,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原始诗歌肯定有韵,尽管还不太规则和科学合理;也有其它韵律要素,主要是字数趋于整齐,节奏感明显。平仄作为中国诗歌韵律另一要素,原始诗歌则基本上没有意识;这是由当时语言和诗歌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原始诗歌不断与语言认识及表达的现有水平相抗衡,始终致力于寻求和构建合适的诗歌韵律,并使之不断趋于完善。
- 张中宇
- 关键词:韵律
- 关于《长恨歌》的劝讽主题
- 2005年
- 基于对《长恨歌》文本的分析和白居易思想等相关考察,可以认定,《长恨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李、杨情爱悲剧的复杂过程,反映封建帝王荒废朝政、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破碎、爱妃惨死及凄苦悲凉、真情无寄的严重后果,婉转批评唐玄宗因为重色情而忽视国家管理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作为后世帝王的鉴戒。需要强调的是,《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渲染了李、杨感情,因为铺写李、杨情爱极有利于表达劝讽主题,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破坏就越重,教训就越应记取。《长恨歌》不取一般讽谕之诗的说教与尖锐、直露手法,而是从艺术的典型与形象出发,动之以情,劝讽帝王。
- 张中宇
- 关键词:《长恨歌》白居易
- 当代部分新诗失误探微
- 1999年
- 张中宇
- 关键词:诗歌韵律新诗唐宋诗词语言要求诗歌内容诗歌文体
- 《论语》“礼让”“去食”考释——兼评儒家政治理想被引量:4
- 2018年
- 先秦时期,"礼让"还没有成为一个词或习用短语,《里仁》篇出现的两例"礼让"为先秦儒家文献所仅见。从北宋邢昺到现代主要注本类似"用礼让来治理国家"的阐释,均脱离先秦汉语实际,也偏离了孔子原意。《颜渊》篇"子贡问政"章的"去食",依上下语境的对应关系以及周初制度、儒家主张,应指官府免除赋税、国家停征储备粮食。儒家强调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低税率经济制度等,虽然是以恢复周初"礼制"为路径,缺乏因时而变的勇气,尤其是过度强调"礼"的仪式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是最具民本思想的政治选择,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 张中宇
- 关键词:《论语》礼让民本思想
- 《诗三百》编订“讼案”回顾与反思
- 依照司马迁描述,孔子搜集、整理和重新编定,形成了文献意义上的"善本",同时也是按照新标准("取可施于礼义")辑定的"精选本"。后人依据不同史料进行不同解读,分歧主要集中在孔子搜集整理和依据的原始文献到底有多少篇,孔子是对...
- 张中宇
- 关键词:《诗三百》文学文本儒家经典
- 文献传递
- 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的双重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本文对传统诗词样式与现代新诗之间的互补、竞争等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从中国诗歌3000余年发展历程来看,诗歌新体产生后,以前的“传统诗词样式”继续发挥作用,既是对新产生的主要诗歌样式的必要补充(甚或构成繁荣之一翼),又有利于实现新、旧诗歌发展链条的顺利连接,具有十分显著的互补效应。传统诗词样式与新诗并存形成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推动诗歌积极发展,并控制潜在负面因素膨胀对文体造成伤害。因此,适度繁荣传统诗词样式创作,可以有效促进中国诗歌多样化、丰富性,优化中国诗歌生态环境,避免诗歌艺术样式过分单一带来的“结构性”风险,增加中国诗歌取得更加丰富成果的可能性。
- 张中宇
- 关键词:艺术样式传统诗词现代新诗中国诗歌诗歌发展负面因素
- 《长恨歌》感伤说辨证被引量:1
- 2004年
- 感伤说肯定唐玄宗、杨贵妃感情,但不主张歌颂或同情,而强调感伤、惋惜、慨叹,包括对时代、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等诸多方面的体验和探索。感伤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爱情说与讽谕说巨大的分歧难以统一,因而有必要另辟溪径,寻找新的解释。不过,由于感伤说比较虚幻、玄奥,往往游离《长恨歌》文本较远,有些近于汉儒解经的无限引申、比附或搜求,所以赞同者并不多。
- 张中宇
- 汉语新诗的“雅化”及其前景被引量:2
- 2015年
- 从古代汉诗的发展路径来看,一种样式能不能最终达到高峰水平,取决于能否走出初创时期的相对粗糙,逐步实现自身"升级"。诗歌不管涉及何种题材,往往都不停留于原生状态或世俗水平的逼真表现,从内涵到形式都是最为倾向于"雅化"的文学样式,"雅化"因而成为汉诗"升级"的必然选择。抒情为主的艺术与叙事为主的艺术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互相排斥、互相替代的关系,这种非"同质"关系,决定了所谓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由小说、影视艺术等取代诗歌为不可能的假想,信息化时代为诗歌艺术创造了重要机遇。
- 张中宇
- 关键词:汉语新诗雅化
- 当代民族文学基本特征及其地位
- 2011年
- 民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通常带有原始野性、质朴清纯的特征,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对中国文学的总体结构、内在特质、时代风气、发展轨迹等都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及其外延。
- 张中宇
- 关键词:民族文学民族特性中国文学
- 为何“人人传写”岑参诗?
- 2024年
- 岑参(约715-770),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中唐杜确编《岑嘉州集》“序”中言:“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宋代陆游认为岑诗“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岑嘉州诗集》)。明人边贡更盛赞:“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刻岑诗成题其后》)后人称赏岑诗的原因何在?
- 雷正娟张中宇
- 关键词:岑参边贡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