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章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素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建立用于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HPLC法,并研究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丹参素钠78.1 mg·kg^-1、迷迭香酸40.4 mg·kg^-1、丹酚酸B1.2 g·kg^-1)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经盐酸酸化及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丹参素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在0.4-10.0、0.24-6.00、0.8-10.0 mg·L^-1内线性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符合要求。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分别为0.052、0.172、0.080 h;ρmax分别为1.072、2.290、4.128 mg·L^-1;AUCo-t分别为6.674、6.933、8.943 mg·h·L^-1。结论丹参素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模型,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符合二室模型。
- 梁艳芬黄鸿章许丽媛黎亮星李宁
- 关键词:丹参素钠迷迭香酸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
- 丹参脂溶性提取物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大鼠口服丹参脂溶性提取物后的2种丹参酮成分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混悬液(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8.4 mg·kg-1和70.1 mg·kg-1)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经乙腈-乙酸乙酯(体积比1∶4)液-液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隐丹参酮在0.05-5μg·mL-1内线性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9.7%~106.6%;丹参酮ⅡA在0.02-5μg·mL-1内线性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3.3%-102.5%。大鼠体内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t1/2(ka)分别为0.924、0.993 h,t1/2(ke)分别为2.632、2.126 h,Cmax分别为0.277、0.173μg·mL-1,AUC0-t分别为1.855、1.034μg·h·mL-1,CL/F(s)分别为20.700、67.763 mL·h-1·mg-1。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血浆样品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许丽媛黄彩凤黄鸿章黎亮星梁艳芬郭波红李宁
- 关键词:隐丹参酮HPLC药动学
-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制备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并对其进行体内外的相关性研究。采用自微乳化技术,将水溶性较差的山楂叶总黄酮制备成水溶性较好的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液,解决山楂叶总黄酮溶解性问题。采用聚乙二醇6000作为基质,将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化成滴丸,采用包衣技术制备成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对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进行SD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处方为0.25 g山楂叶总黄酮,0.25 g肉豆寇酸异丙酯,0.375 g聚乙二醇400,0.375 g cremophor RH 40,2 g聚乙二醇6000。包衣优化处方为4 g乙基纤维素20,0.64 g聚乙二醇400,1.8 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5%包衣增重。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符合12 h缓控释制剂的设计,而且缓控释滴丸的生物利用度是速释滴丸的2.47倍。通过自微乳化及包衣技术可以将难溶性药物山楂叶总黄酮制备成缓控释制剂。
- 王锦旋黄鸿章李宁高崇凯
- 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
- 生物分配微乳液相色谱构建丹参药动学指纹图谱的研究
- 目的
本课题以丹参为模型药材,利用生物分配微乳液相色谱和定量保留-活性关系(QRAR)构建中药多组分药动学数据与色谱保留数据的关系模型,绘制反映丹参中多组分生物有效性的药动学指纹图谱。
方法与结果
1、...
- 黄鸿章
- 关键词:DSATS药动学
- 文献传递
-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非诺贝特自微乳化与脂质立方晶体系中非诺贝特的含量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自微乳化与脂质立方晶体系中非诺贝特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微乳液相色谱法(MELC),色谱柱为Venusil ASB C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辛烷-正丁醇-H2O(质量比3.0∶0.6∶6.6∶89.8,用H3PO4调pH至2.5);检测波长为286 nm;流速为0.9mL/min;柱温为30℃。结果非诺贝特在50~1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自微乳化与脂质立方晶体系中非诺贝特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9%和101.76%,RSD分别为1.7%和1.1%。自微乳化及脂质立方晶体系中非诺贝特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8.4、11.6 mg/g。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非诺贝特自微乳化与脂质立方晶制剂的质量控制。
- 黄鸿章龙振棋李宁
- 关键词:非诺贝特自微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