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恒

作品数:57 被引量:695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社会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生态
  • 7篇资源环境
  • 6篇生态环境
  • 6篇农村
  • 6篇农户
  • 6篇城市
  • 5篇影响因素
  • 5篇人口
  • 5篇生活用能
  • 4篇协调度
  • 3篇单位人
  • 3篇生态环
  • 3篇生态环境管理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实证
  • 3篇能源
  • 3篇流域
  • 3篇经济发展

机构

  • 39篇西北大学
  • 25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陕西省社会科...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作者

  • 55篇吴文恒
  • 20篇牛叔文
  • 6篇郭晓东
  • 5篇李同昇
  • 4篇曾明明
  • 4篇刘正广
  • 3篇刘焱序
  • 3篇杨新军
  • 3篇董晓峰
  • 2篇张馨
  • 2篇李钢
  • 2篇杨振
  • 2篇马利邦
  • 2篇刘淑娟
  • 2篇陈辉
  • 2篇孙锦锦
  • 1篇李楠楠
  • 1篇李国柱
  • 1篇李鑫
  • 1篇王旭红

传媒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地理研究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开发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人口研究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华中建筑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中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消费水平不一,造成人口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差距较大。本文探究城乡不同消费群体的资源环境影响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城乡科学协调发展。基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单位人概念,研究了1957年-2005年中国城乡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时序变化及相对状况。结果表明,当前1个单位人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相当于1950年代6~7个单位人的压力;1个城镇居民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约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消费占用的空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超过农村居民约20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增加了34.2倍,农村居民增加了8.33倍;1957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36.09%、农村居民占63.91%,2005年城镇居民占68.05%、农村居民为31.95%;1997年之前农村人口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较大份额,1997年以来城镇人口消费成为资源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
吴文恒牛叔文陈辉
关键词:资源环境单位人城乡
农村生活能源利用的区域分异及成因
研究农村生活用能分异,对于优化区域用能结构、制定合理的用能方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与当面访谈、能源利用区位商、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渭南市临渭区的平原地区、黄土台塬与丘陵山地农村生活用能的分异特征及...
吴文恒乌亚娇
关键词:农村生活能源区域分异
基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的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及动力因子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研究黄河流域建成区扩展特征有助于透视用地开发效果和践行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基于1992、1997、2002、2007、2012、2018年6期夜间灯光影像与统计数据,提取建成区范围,采用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协调发展系数与灰色关联分析,探究1992—2018年黄河流域8个中心城市扩展的时空格局、质量及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化明显,中下游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大,扩展形态呈紧凑度普遍下降趋势。(2)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刻画的西安建成区综合水平高、西宁水平低,银川综合发展快、兰州慢;除西宁、呼和浩特与太原外,其他中心城市平均夜间灯光指数在1997—2018年呈下降趋势,反映城市扩展水平降低。(3)中心城市人口-土地协调发展系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除呼和浩特、太原和济南外,人口-土地由基本协调型向土地过快扩展型转变;中心城市经济-土地协调发展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经济年均增长率降低,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率增加,基本由经济过快增长型向经济-土地协调发展型转变。(4)中心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受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从中心城市整体看,全时段(1996—2018年)行政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内源力(人口规模)影响作用较大,分时段(1996—2002年、2002—2012年与2012—2018年)行政力影响系数亦较高,市场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外向力(实际利用外资额)影响作用程度随时间增加明显。新时期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空间扩展应注重内部提质增效,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史海金吴文恒李研刘金凤万赟
关键词:动力因子灰色关联分析黄河流域
村庄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研究村庄格局演变,对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黄淮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村落密布,随经济发展村庄转型剧烈。以江苏邳州市吴楼村为例,采用当面问询式访谈和GPS量测的方法研究村庄格局的...
吴文恒牛叔文
煤炭开采对农户生活用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农村用能政策,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新农村、促进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陕西渭北"黑腰带"白水县的调查数据,深入探究采煤对农户生活用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煤炭开采破坏耕地,农户的非商品用能大减,多依靠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户均与人均用能的数量较非采煤区少;煤炭开采影响农户收入,影响农户生活用能的费用支出、结构与水平、行为与模式以及用能的正常机理,造成生活用能的贫困,影响生活质量;采煤区的农户生活用能受农业生产影响小,煤炭与电能的利用受家庭总收入影响大,非采煤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农业生产)与非商品能源作物秸秆、薪柴显著正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商品能源煤炭、电能、液化气、太阳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反映了采煤对区内农户生活用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吴文恒姜银苹
关键词:煤炭开采
黄河上游玛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和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设计
黄河上游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参考Costanza等人提出的方法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玛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为96.25亿元/年,远高于经济产品1.93亿元/年的现价。基...
牛叔文曾明明刘正广吴文恒
关键词:NPP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文献传递
企业社区居民地方认同变化及作用机理——以西北第一印染厂社区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地方认同是衡量人地情感、理解人与地方认知关系的重要概念,能够反映人地互动的复杂动态关系。企业社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居住空间,理解居民地方认同对于科学开展城市社区更新、街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西北第一印染厂社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社会环境变迁和社区重构影响下,居民个人身份与地方认同的变化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企业社区居民个人身份认同是从单位人向社会人,以及未来作为留守老年群体的转变。2)延续传承的集体记忆维系居民积极式认同,社会交往生疏化和社区管理社会化加剧地方认同弱化,破败的建筑环境和落后的配套设施带来消极式认同。3)居民在生活、成长的企业社区环境和社会互动中构建了自身及对地方的认同,随着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居民个体特征而变化。外部社会环境的国企改革、住房改革使企业转轨、社区社会空间转变,加以居住时间差异、个体特征、心理因素与个人经历变化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其变化过程。
黄坤吴文恒杨毕红史海金
关键词:扎根理论
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村庄格局演变实证分析被引量:52
2008年
研究村庄格局演变,对于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以江苏邳州市的吴楼村为典型实例,采用当面问询式访谈和GPS量测的方法分析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村庄格局的演变。结果表明:1)该村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绝对缓慢发展、改革开放前相对缓慢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快速扩张、90年代稳定前进、新世纪逐步衰退的系列演化格局,并伴随道路和池塘的相应变化。2)经济原因、社会结构演变、城镇化、村民传统观念变革及不同时期国家政策影响是村庄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而村内人口数量变化是根本。3)改革开放以前村庄规模变化较小,改革开放以来至90年代是村庄规模扩大最明显的时期,2000年左右村庄内部空弃房屋开始增多。4)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大量增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核心家庭地位提升以及保护耕地意识淡薄等是村庄规模大面积扩张的主要原因。5)近期村庄空废房屋大量出现主要缘于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影响、户籍管理制度不断放松、种粮比较效益低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
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李钢陈辉
渭河下游不同类型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平原地区、黄土台塬、秦岭山地的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利用灰色关联法识别用能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地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显著。沼气比例较大的黄土台塬用能排放最低(1850.43 kg),薪柴为主的秦岭山地用能排放最高(2556.68 kg),多元化用能的平原地区排放居中(1863.20 kg)。2生活用能主要污染物CO2的排放量由平原向台塬、山区依次升高;其余污染物排放量高低,三类地区并无固定顺序:TSP排放秦岭山地居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原地区居多,这与各类地区主导用能类型相关。3影响用能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亦与区域环境影响下农户特征差异有关,依次为农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职业结构。
朱虹颖吴文恒杨新军张敬飒
关键词:碳排放沼气渭河下游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芯、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经济性、可获性优先;兼业户生物质能、液化气和太阳能使用突出,可获性与便捷性兼顾,呈现互补性消费;非农户优势能源为煤及其制品、电能、太阳能等商品能源,便捷性、清洁性与高效性优先。(2)可获得性是影响纯农户生物质能消费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均收入提高会减少其消耗;非农户生物质资源缺乏,煤及其制品、电能为主要生活用能,常住人口越多,煤炭、电能消费量越大,人均收入、家庭有效最高受教育程度对电能消费正向影响;兼业户液化气、太阳能消费受家庭规模与人均收入影响明显。[结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受家庭特征、人均收入、能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影响,纯农、兼业、非农3种生计方式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化、高质化用能的演替过程,呈现了生活用能的阶梯提高。城郊农户大量使用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及其制品,不利于城市地区环境改善,应重视这类群体的用能导向和管理。
张敬飒吴文恒朱虹颖孙锦锦
关键词:农户生计方式TOBIT模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