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艳群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代词
  • 2篇汉语
  • 2篇方言
  • 2篇附缀化
  • 1篇新加坡英语
  • 1篇义学
  • 1篇英语
  • 1篇语码
  • 1篇语码混合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接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学
  • 1篇语音象似性
  • 1篇语用学
  • 1篇粤语
  • 1篇人家
  • 1篇弱化
  • 1篇人称代词
  • 1篇主观化

机构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6篇严艳群
  • 2篇刘丹青
  • 1篇夏俐萍
  • 1篇白鸽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方言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语言科学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 1篇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被引量:15
2012年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焦点化等句法操作,作定语时排斥"的"但允许兼用定语标记"这/那",作宾语时排斥句末及句尾强依附性成分之前的次句末位置。代词"人家"及"我、你、他"则无此限制。冀州话、光山话中亦存在类似现象。根据附缀理论,代词"人"在语音及句法上的种种特殊性表明它已在上述相关位置上发生了前附缀化。
白鸽刘丹青王芳严艳群
关键词:北京话附缀化
民族语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对中国国内121种民族语的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考察。发现它们的声母、韵母、有声调语言的声调遵守着多样的原则,体现着不同程度的语音象似性。全部样本数据汇总显示:人称代词更符合位置方向象似性(即I人称:II/III人称=内:外),对于响度———距离的符合度不如指示词,但仍然存在。与说话人有关的(I:II,I:III)相当符合象似性,尤其是位置方向象似性,远远超过偶然性的概率。与说话人无关的(II:III)象似度相对较低。总体上声调和复杂度较多符合背景原则。结果只是统计学上的倾向,即样本语言人称代词的语音形式与其所表语义之间的关系,是居于"任意性"和"必然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或然性"的。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关联应从"任意性、或然性、必然性"三分的理念出发,去发掘更多的象似性原则,开发"或然性"这一中间地带存在的规律。
严艳群刘丹青
关键词:人称代词语音象似性或然性民族语
语言接触与汉语被引量:1
2013年
汉语提供了很多语言接触研究案例,本文关注下列几点:(1)汉语族的形成中接触所担任的角色;(2)汉语地方形式中非汉语的底层影响;(3)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相互影响;(4)在像新加坡英语和夏威夷克里奥耳英语等接触语言中汉语的底层影响;(5)受汉语影响的亚洲语言;(6)东南亚语言中来自汉语的词汇和结构借用;(7)涉及汉语的语码混合。首先,"汉语"这一术语需要解释一下。一般来说。
马诗帆严艳群
关键词:语言接触粤语汉语影响语码混合新加坡英语
湘赣语小称标记“唧”的主观化及形态演变——以湖南益阳方言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流行于部分湘赣语的小称标记"唧",来源上与"孩子"义有关,在构词层面具有"表小"和"表爱"的语义语用功能。在语义和语用表达上,"唧"经历了一系列主观化过程,其使用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在形态上,"唧"经历了由构词词缀到准屈折词缀再到附缀的演变。"唧"在形态、语义、语用上的各种用法既是汉语小称作为显赫范畴的具体表现,也与"唧"自身独立的音节地位有关。
夏俐萍严艳群
关键词:湘语赣语主观化
汉语否定词弱化的跨方言考察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从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的"不"类普通否定词的附缀化入手,考察否定词的弱化现象。否定词附缀一般为前附缀,向后跨层依附。而"V不R"和"V不V"中的"不",以及"不"类句末疑问词,在音韵演变中都发生附缀方向错配。继续弱化的否定词可能与宿主词汇化,甚至合音。有些方言(如古田方言)单音节动词否定形式甚至走向内部屈折。否定词弱化会引起强化、更新,产生否定词更替现象,进而导致一个非单一否定词的复杂系统。
严艳群
关键词:附缀化词汇化合音
汉语中的附缀:语言类型学视角
本文以汉语中的附缀为研究对象,结合附缀理论,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详细考察汉语及其方言中广泛存在的语音弱化依附性成分在韵律、形态、句法等方面的各种具体表现和语法化演变路径。总结汉语附缀以及附缀化的特征所体现出的类型共性与个...
严艳群
关键词:汉语类型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