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天宝

作品数:60 被引量:801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16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7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社会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城市
  • 8篇地缘
  • 8篇教育
  • 4篇地缘经济
  • 4篇义务教育
  • 4篇城镇化
  • 3篇单位制
  • 3篇地缘环境
  • 3篇义务
  • 3篇政治地理
  • 3篇政治地理学
  • 3篇中国海
  • 3篇中国海洋
  • 3篇社会
  • 3篇时空分异
  • 3篇协调度
  • 3篇空间结构
  • 3篇城市化
  • 3篇脆弱性
  • 2篇地级

机构

  • 5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吴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俄勒冈大学

作者

  • 59篇刘天宝
  • 30篇韩增林
  • 14篇彭飞
  • 9篇柴彦威
  • 4篇钟敬秋
  • 4篇郭建科
  • 2篇刘桂春
  • 2篇塔娜
  • 2篇张耀光
  • 2篇于洋
  • 2篇孙才志
  • 2篇王辉
  • 2篇胡渊
  • 2篇胡伟
  • 2篇李颖
  • 2篇谷月
  • 1篇段进军
  • 1篇盖美
  • 1篇李雪铭
  • 1篇杨宇振

传媒

  • 8篇经济地理
  • 7篇地理科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人文地理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热带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教育科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新建筑
  • 1篇城市问题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海洋经济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7篇2009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消费者差异的特色均等化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大连市域范围内189所初级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5个主因子并划分为5类初中教育消费者,得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在空间上呈现出职业的城乡分化、受教育水平的南北差异等多重分异特征。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集中度指数将所研究的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划分为4类,即高学历高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城市中上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工人及办事人员子女学校。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归纳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社会空间结构的圈层分布特征。
韩增林谢永顺刘天宝于洋
关键词:义务教育消费者社会空间结构均等化
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构建及其脆弱性解析被引量:8
2019年
海洋地缘环境已成为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脆弱性作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的本质属性,是探索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机制的关键视角。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地缘环境研究,进行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构建,通过梳理其内涵、特征、尺度及结构功能,明晰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运行机制,立足脆弱性视角对其进行解析,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框架,并尝试提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以期加深地缘环境研究深度,丰富海洋政治地理学研究内容,为国家制定海洋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彭飞富宁宁张琦琦刘天宝杨鑫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脆弱性
大连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机制被引量:8
2010年
大连城市空间最初在沿海平原形成,然后圈层扩展,面积逐渐扩大,最后跨越形成组团发展模式。大连经历了从商贸港口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综合性现代化城市的演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则随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而不断调整。在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形成约束,政治因素主导了大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因素作用还不明显。
韩增林刘天宝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演进
中国城市单位大院空间及其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被引量:8
2014年
单位大院是理解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空间的重要对象。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单位大院进行了新的解读,发现单位大院是由产品生产空间和劳动力再生产空间组成的、具有轴线和中心-边缘结构的封闭性院落空间。空间的生产活动由产品生产循环及其派生出的单位职工日常活动循环、单位职工生命历程、职工子女日常活动循环和职工子女成长历程构成,不同活动之间相互交织并实现了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从生成机理来说,单位大院是计划经济时期以项目为依托进行生产组织、生活服务和社会管理模式的空间化,是现代化建设目标、传统文化及革命经验继承和资源有限等现实条件约束的结果。
刘天宝柴彦威
关键词:单位大院
城市设施环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以大连市主城区为例
2022年
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身体形态肥胖化。论文以BMI指数衡量学生体质健康,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校内、通学以及社区服务设施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异质性影响。发现:(1)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社区分异明显,超重低风险和未超重高风险社区围绕超重高风险社区集聚。(2)能量摄入型设施分布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少,能量消耗型设施表现出相反的特征,道路网密度向中心集聚,医疗设施呈离散分布。(3)学校人均绿地面积,通学距离、道路网密度,公交站、西餐厅、休憩设施、零售设施、医疗设施可达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在中心区与边缘区具有异质性。
韩增林论宇超刘天宝
关键词:设施环境中学生BMI指数
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解构——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框架被引量:7
2021年
海洋地缘政治探讨国家政治活动与海洋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的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本文构建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人海关系要素构成和国家与海洋互动机制,梳理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进路径、内容构成和阶段特征。国家意志和需求、国家文化基因、技术变革是驱动国家与海洋关系互动的主要因素,中西方国家在人海关系演化过程中均呈现"以陆涉海,以海养陆""以陆拓海,以海通陆""以海制陆,海陆冲突""陆海统筹"等阶段性特征。现实主义与和合主义、冲突扩张与消极保守、全球视野与华夏中心在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变中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国需把握好批判继承和改造借鉴的辩证关系,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范畴下的海洋地缘思想集合,丰富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理论体系。
彭飞富宁宁韩增林刘天宝杨鑫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
社区和学校邻里建成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以大连市初中学生为例
2023年
建成环境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是健康地理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多数研究仅关注社区视角,忽视了学校邻里建成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本文基于大连市第七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以及2015年空间兴趣点数据(POI)、道路网、遥感影像等数据,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传统的两层模型和交叉分类多水平模型对比分析了社区和学校邻里建成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青少年体质健康整体上处于及格水平,男生和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拥有更健康的体质。②社区和学校因素共同作用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并且学校因素强于社区因素。③社区可步行指数,社区与最近公园、海滩、体育馆、游乐园的距离,以及学校与最近公园和体育馆的距离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显著相关;社区和学校附近的公交站以及绿地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没有显著相关性。④男生对社区附近的体育馆和学校附近的公园更敏感,女生则对社区附近的海滩、游乐园以及学校附近的体育馆更敏感,社区与最近公园的距离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
论宇超王辉韩增林刘天宝陈子叶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
中国城市单位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3年
单位制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而在城市构建的基本工具,其研究是理解历史、解读转型的重要视角,其积极因素将构成规划城市未来的重要理念。单位制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涉及社会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总体而言,单位制度研究比较成熟,单位空间和社会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相对不足。单位制度起源研究有路径依赖、资源约束等视角,但确切性还不充分。单位制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转型以来,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分化明显,不同类型的单位均有研究,但整体的判断还不明确。空间研究中,物质空间研究成果较多,但解释不足,行为空间和社会空间相对缺乏。从单位制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得以广泛关注,但转型的路径、阶段、机理及其影响、优化策略等还有待深入探讨。
刘天宝柴彦威
关键词:社会
基础教育分异的时空间行为研究框架被引量:1
2021年
近期,在全球化、国家福利体系调整、社会文化变迁等多重背景中,教育、地理、社会等不同学科对教育现象展开了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基础教育领域的分异是当前国内外重要的社会与学术关切。现有研究以在校学习为重点,以资源供给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为视角,对教育活动本身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空间响应展开了广泛、细致的研究。此外,课外补习、在家学习等非传统内容也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覆盖不同领域、解读多重分异的基础性框架。论文从基础教育的现状出发,面向多重分异的刻画,以社会空间辩证法、空间-行为互动理论和时间地理学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教育消费者与其所处的时空间互动的,以在校学习、在家学习和在辅导机构学习为基本内容的研究框架。在校学习重点关注分异的总体格局、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以及教育消费者的迁居与通学等内容;在家学习重点关注学习的方式与内容、条件与情境、影响与评价等内容;在辅导机构学习重点关注学习的内容与时空间特征、支撑条件、影响与评价等内容。
刘天宝叶子聪王天依
关键词:基础教育
结构主义视角下中国城市单位制的形成逻辑被引量:9
2012年
单位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在单位制度的历史惯性和城市化、市场化及全球化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开始了制度—空间—社会的多重转型。因而,单位制构成了解读中国转型的重要视角。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建立从知识通过资源到制度—空间—实践的新框架,对单位制的形成逻辑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认为单位制的形成是在共产主义、国家主义、全能主义和国内外基本条件基本判断等知识对权威性和配置性资源控制所形成权力的支配作用下形成的,在社会现象层面表现为制度、空间和实践三个基本维度。知识对资源的支配构成了决定单位形成的深层结构,而相互融合的制度、空间和实践则构成了相对应的表层结构。
刘天宝柴彦威
关键词:单位制逻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