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安艳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师生
  • 3篇师生互动
  • 3篇教育
  • 3篇互动
  • 2篇信息技术
  • 2篇实训
  • 2篇网络
  • 2篇网络通讯
  • 2篇络通
  • 2篇技能实训
  • 2篇教师
  • 2篇教师教育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多媒体教学效...
  • 1篇智慧校园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性
  • 1篇社会性软件

机构

  • 5篇韶关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吴安艳
  • 2篇甘睿
  • 2篇陈继良
  • 2篇张泓毅
  • 1篇何常胜
  • 1篇熊才平
  • 1篇黄勃

传媒

  • 3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网络安全技术...
  • 1篇软件导刊
  • 1篇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韶关学院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1
2014年
对韶关学院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实际,以《师范技能训练大纲》为参考,重构教师教育技能体系,采用试验班的形式开展了教改试验,试验班的同学获得了广东省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
张泓毅陈继良吴安艳
关键词:教师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课件制作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探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使教师高效地发挥课件的作用,选择最佳的方式把课堂知识灌输给学生.笔者通过分析对当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现状,阐述了课件制作在多媒体教学当中的优势,探讨如何发挥PowerPoint 2003的优势来制作出优秀的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
甘睿吴安艳何常胜
关键词: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效果POWERPOINT
即时通信软件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课堂互动一直是教学的核心所在,而网络教学中的互动问题是阻碍网络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从当前我国网络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剖析了常见即时通讯软件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提出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构建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进而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同时,对模型进行了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以及单纯的网络课程所开展的异地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区别,总结分析了我国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性软件在网络教学中心的优势和特点.
吴安艳甘睿
关键词:网络教学社会性软件网络互动师生互动
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以韶关学院的师范教育为例被引量:25
2013年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对我国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进行解读和分析,结合现代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总结分析我国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实训体系,在"微课"理念下,提出新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并加以试验,力求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探索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新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吴安艳陈继良张泓毅
关键词: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教育改革
高校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高校信息化建设新动力,也催生了高校信息化治理新体系,推进了高校信息化创新发展.针对高校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校信息化治理的制约要素:顶层设计、数据治理、评价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理念、数据治理技术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可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的信息化治理体系,以此开展高校信息化治理的对策分析;强调多元主体参与,部门连通、数据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好人本、协同、共享的理念推进校园智慧化建设。
胡贞华吴安艳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大数据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走在了前端,紧随而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发展迅速。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密切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制高点。将多媒...
吴安艳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互动互动教学网络通讯
文献传递
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被引量:41
2011年
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渗透进教育教学,使得信息时代的师生互动变得丰富而复杂。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互动范围越小。比较研究表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但互动强度不如传统的师生互动。网络教学应尽可能向师生互动强度高的同步视频互动技术方面发展。
吴安艳熊才平黄勃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通讯师生互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