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阻塞部位与功能恢复相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是否可以预测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86例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患者,且发病3 h内接受rt-PA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见效者(ER),即rt-PA治疗2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晚期见效者(LR),rt-PA治疗2 h-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无效果者(NR)。此外,根据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P组);大脑中动脉M1、M2段远端(D组)。结果 P组包括96例(52%)患者,D组包括90例(48%)患者。76例(41%)患者属于ER,40例(22%)患者是LR,70例(38%)患者为N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组(OR:3.04;95%CI:1.18-10.45;P=0.031)和NR(OR:4.14;95%CI,1.29-14.27;P=0.014)是1年后临床功能恢复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ER(53%,P=0.01)和LR(55%,P=0.01)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比例高于NR(23%)患者,ER和LR临床功能恢复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轻度临床症状改善不能预测脑梗塞后1年功能恢复,但是阻塞部位是rt-PA治疗后功能恢复的有效预测因素。
- 裴旭东李伟荣
- 关键词:脑卒中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20多年以来,各种研究都报道了rt-PA的应用。入院时脑卒中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血压、房颤、血糖浓度等都可预测临床功能恢复。此外,rt-PA治疗前阻塞部位及rt-PA治疗后早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与临床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
- 裴旭东李伟荣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近端NIHSS中动脉
- 42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2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方案。结果:急性多灶性脑出血发病的主要病因分别为高血压23例(54.76%),糖尿病10例(23.81%),心脏病7例(16.67%),白血病1例(2.38%),血管炎1例(2.38%)。CT显示共有92个出血灶,其中基底节49个(53.26%),脑叶24个(26.09%),丘脑9个(9.78%),小脑5个(5.43%),外囊3个(3.26%),脑干2个(2.17%)。除4例患者手术治疗外,其余38例均进行内科治疗,其中治愈6例,好转12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52.63%。结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该病虽然发病率低,但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临床医生应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 陈烜石磊李伟荣
- 关键词:急性多灶性脑出血高血压
- 神经性肌强直的临床及肌电图表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神经性肌强直(NM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特异性表现。方法总结7例确诊 NMT 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2~77岁,多在37~49岁之间。7例患者中6例有肌肉颤搐、肌肉僵硬、肌痉挛,5例有多汗的表现,3例合并肌无力,2例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均可记录到静息状态下持续的动作电位发放,呈二连、三联或多联的形式,一例行坐骨神经阻滞后,动作电位发放不减少。一例有明确家族史患者 KCNA1基因检测阴性。给予卡马西平等膜稳定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对确诊 NMT 非常重要。NMT 为周围神经高兴奋性疾病,对膜稳定剂的治疗反应较好,肌电图的特异性改变为 NMT 提供重要诊断依据。获得性 NMT 可行 VGKCs 抗体检测,对治疗手段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 许春伶伍文清李伟荣仇叶萍易立张拥波李继梅
- 关键词:神经性肌强直肌电图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获益。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男性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11例,入院和出院时分别进行改良Rankin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改良Rankin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SDS及MM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PAP联合醒脑静治疗能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获益,主要体现在精神和认知障碍方面。
- 张小冬李伟荣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创正压通气
-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是指脑梗死后缺血灶内发生的出血性转化,为脑血管闭塞或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脑组织在缺血、缺氧和坏死的基础上继发的出血,其程度为小出血点到实质血肿.由于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HT的检出率较以往增多.随着对急性脑梗死抗凝、溶栓等治疗的普及,可能会增加HT的发生率,部分发生HT的患者可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亡,给抗凝、溶栓等治疗带来风险,因此对HT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84例脑梗死HT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84例脑梗死非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寻找脑梗死HT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测和溶栓、抗凝等治疗提供依据.
- 岳红李伟荣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出血性转化神经功能恶化血流动力学障碍脑血管闭塞
- 阿加曲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观察在抗血小板治疗(100mg/d)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加曲班(10mg/次,持续泵入3h以上,每12小时1次,疗程7d)治疗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观察组),与行低分子肝素(2050AXa IU,每日2次脐周皮下注射,疗程7d)治疗的42例患者(对照组)相比较。开始治疗后1个月的痊愈、显效与有效例数,观察组分别为10、14和16例,对照组分别为6、12和16例。提示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能改善TIA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 李晓泽柳青王秉卿李伟荣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抗凝药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循环以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剂量为0.15 PNA U/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烜李伟荣石磊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尤瑞克林同型半胱氨酸
- 以癫痫发作为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内外科治疗方式对比分析
- 2015年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C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1]。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临床上常以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痛等症状为主要或唯一表现,可并发颅内出血。其中,癫痫发生率高达48.1%~79%[2],痫性发作常为CM的首发症状。
- 张小冬史静李伟荣何芙蓉
-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畸形颅内血管畸形内外科治疗MALFORMATION全面性发作
- 血浆miRNAs在急性病理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谱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在病理分期的急性期(24 h内)外周血浆中mi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例。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之内的血浆和健康对照者的清晨空腹血浆。采用TaqManMicroRNA Arrays进行miRNAs表达谱筛选。使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及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 h内外周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本研究共检测有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6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39个,下调的27个。上下调倍数变化最显著的miR4498上调7.84倍(foldchange=7.84),miR6 7 6-5P下调为0.1 6 7(foldchange=0.167),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 h内外周血浆中即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这些差异表达miRNA可能与缺血性卒中早期的缺血缺氧应激,血脑屏障破坏,早期再灌注损伤等有关,也有可能作为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新的治疗方向和靶点。
- 陈烜侯玉立李伟荣张栋何芙蓉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