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旭东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市太航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
  • 2篇中动脉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梗死
  • 2篇NIHSS
  • 1篇动脉
  • 1篇心理学
  • 1篇血性
  • 1篇神经心理
  • 1篇神经心理学
  • 1篇缺血
  • 1篇卒中患者
  • 1篇卒中急性期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脑梗死急性
  • 1篇脑梗死急性期
  • 1篇脑卒中患者

机构

  • 3篇太原市太航医...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裴旭东
  • 2篇李伟荣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20多年以来,各种研究都报道了rt-PA的应用。入院时脑卒中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血压、房颤、血糖浓度等都可预测临床功能恢复。此外,rt-PA治疗前阻塞部位及rt-PA治疗后早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与临床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
裴旭东李伟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近端NIHSS中动脉
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经常发生。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脑梗死后的认知变化以及通过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一项研究报道,脑梗死后痴呆的患病率约为30%。研究发现,脑卒中急性期间痴呆的发病率增高,而在脑卒中3个月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因而,在早期阶段明确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减少甚至防止认知能力下进一步下降。很少有研究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对患者的影响。
裴旭东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心理学脑卒中急性期老年脑梗死大脑中动脉NIHSS
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阻塞部位与功能恢复相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是否可以预测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86例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患者,且发病3 h内接受rt-PA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见效者(ER),即rt-PA治疗2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晚期见效者(LR),rt-PA治疗2 h-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无效果者(NR)。此外,根据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P组);大脑中动脉M1、M2段远端(D组)。结果 P组包括96例(52%)患者,D组包括90例(48%)患者。76例(41%)患者属于ER,40例(22%)患者是LR,70例(38%)患者为N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组(OR:3.04;95%CI:1.18-10.45;P=0.031)和NR(OR:4.14;95%CI,1.29-14.27;P=0.014)是1年后临床功能恢复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ER(53%,P=0.01)和LR(55%,P=0.01)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比例高于NR(23%)患者,ER和LR临床功能恢复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轻度临床症状改善不能预测脑梗塞后1年功能恢复,但是阻塞部位是rt-PA治疗后功能恢复的有效预测因素。
裴旭东李伟荣
关键词: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