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燕

作品数:73 被引量:410H指数:11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教学
  • 12篇生态
  • 11篇地理
  • 9篇植被
  • 8篇师范
  • 6篇植被覆盖
  • 6篇气候
  • 5篇土壤
  • 5篇黄土高原
  • 5篇教学设计
  • 5篇高校
  • 4篇地方高校
  • 4篇生态足迹
  • 4篇师范生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流域
  • 4篇教育
  • 4篇降水
  • 4篇汉江流域
  • 4篇NDVI

机构

  • 61篇陕西理工大学
  • 2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71篇李小燕
  • 16篇任志远
  • 7篇付恒阳
  • 7篇张翀
  • 7篇邢海虹
  • 6篇马彩虹
  • 4篇王丽霞
  • 2篇蒋万胜
  • 2篇梁瑞
  • 1篇郝慧梅
  • 1篇张艳芳
  • 1篇高孟绪
  • 1篇王志杰
  • 1篇党珍珍
  • 1篇王长燕
  • 1篇张嘉琪
  • 1篇莫宏伟
  • 1篇郭斌
  • 1篇吴红波
  • 1篇韦振锋

传媒

  • 5篇陕西理工学院...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陕西理工大学...
  • 3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喀什师范学院...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2篇陕西理工学院...
  • 2篇大学教育
  • 2篇创新教育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9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水北调中线汉中市水源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汉中市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主要水源地,生态地位显著,对该区进行生态环境及风险研究意义重大。选取汉中市2007年、2011年和201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利用RS和GIS空间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汉中市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汉中市近十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稳定减少为主要变化特征;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426.71,215.48 km^2,耕地减少539.33 km^2;(2)研究区林地优势度最为明显,研究期末达0.73;建设用地优势度增幅最快,10年增加了0.10;全区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3)研究区生态风险呈明显的倒'r'型分布。10年间,中高山区原有的集中连片低风险格局被打破;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生态风险显著降低;(4)汉中市景观生态风险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高—高'和'低—低'风险聚集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
李小燕柳书俊王志杰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水足迹省区差异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总结日前对于水足迹测评的常用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虚拟水的核算原则。通过对2000年中国各省人均水足迹与人均用水量的比较,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省区人均水足迹进行了系统聚类,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中国31个省区的人均水足迹划分为5类,其中人均水足迹在480m^3/a以下的仅有广西,480-550m^3/a的有四川、贵州、江西、浙江,700~850m^3/a的有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850~950n13/a的有内蒙古和青海,其余省份介于550~700m^3/a,制作了中国2000年各省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图。
高孟绪任志远郭斌李小燕
关键词:虚拟水GIS
渭南市LUCC与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人类活动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我国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安全意识淡薄,已...
李小燕
关键词:生态安全指数生态安全评价环境压力土地利用变化
文献传递
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现状与指标体系设计——以汉江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水源保护及其生态补偿成为国内外学者与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其中生态补偿标准作为决定生态补偿水平和补偿金分配额度的关键因素,而成为研究重点。但是,目前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存在数据获取途径单一、不同河段之间标准一致、重复计算和指标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具体情况,提出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指标体系。以期为当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和后期生态补偿金分配提供些许借鉴。
李小燕胡仪元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基于不同方法的区域生态安全动态分析与评价
2009年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两种评价方法,对汉中市1996-2006年的生态环境压力变化态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生态足迹法,1990~2006年汉中市环境压力指数现已由0.86增长至1.12;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汉中市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现已由1996年的6736.82元减少至2006年的6501.55元,汉中市生态环境压力在逐年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安全;两种方法在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同质效应.
李小燕马彩虹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陕南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1
2012年
利用陕南及周边28个气象站点1981年-2010年的气温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得陕南气温变化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陕南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4年为突变点,之后,陕南增温尤为明显;②陕南气温变化分布场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纬度影响温度变化呈现出南高北低;受地形地貌影响呈现出山区和盆地气温变化具有相反趋势;受季风气候影响表现出东西部气温变化具有相反趋势;受大范围大气状况影响气温变化具有普遍高温或普遍低温趋势;③陕南气温空间场对应的时间系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且年内波动性越来越强。
李小燕任志远张翀
关键词:EOF气温
双重调水工程对陕南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
2009年
陕南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水源区。双重调水将会对陕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双重调水会影响陕南水文系统指标因子,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影响陕南农业供水的丰足程度而限制农业的发展;因对减排治污的严格要求等而限制陕南工矿企业的发展;政府环保费用的增加加大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压力。面对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陕南应在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促进陕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李小燕马彩虹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补偿
山西省临汾市虚拟水动态变化研究与预测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居民消费商品实际数量,对山西省临汾市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并对研究区1985—2010年虚拟水消费量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回归曲线拟合预测,得出2015年以及2020年的虚拟水消费量。结果显示,临汾市虚拟水消费量在2010年高达6.39×109 m3,人均虚拟水消费量为1 479.27m3。1985—2010年临汾市的虚拟水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个县域中只有蒲县和大宁县的虚拟水消费量年均增长量为负;空间分布状况为山区县虚拟水消费量年均增长较慢,平川县虚拟水消费量年均增长较快;在此基础上利用GM(1,1)模型对2015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然后基于回归模型对2015和2020年的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预测,结果与2010年虚拟水消费量相比均增加的地区有临汾市、霍州市和隰县,与2010年消费量基本持平的有古县,其他县区预测结果均减少。
梁瑞任志远李小燕
关键词:水资源虚拟水
汉江源土壤流失状况及生态效益测评被引量:4
2016年
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侵蚀系数和土壤保持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用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土壤侵蚀状况及生态效益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影响下,研究区潜在土壤侵蚀量大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中高山区远大于河谷盆地区。(2)研究区实际土壤侵蚀量较小,但土壤侵蚀系数较大且空间分布规律性强。人类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贡献率高,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系数最大,局部可达0.6,中高山及盆地区相对较小。(3)中高山区水土保持效益略有增加;河谷盆地及低山丘陵区明显减小。(4)低山丘陵区应成为今后水土保护工作的重点监控和治理区,也是应重点考虑的生态补偿区。
李小燕王志杰
关键词:土壤流失生态效益
汉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1999—2010年SPOT VGT_INDV数据基础上,分析汉江流域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年内、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差异情况,并结合研究区及周边38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植被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农作物植被覆盖年内出现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林地仅出现一次高值和一次低值.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植被类型丰富的区域,采用均值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汉江流域研究时段内INDV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河流沿岸及周边的植被覆盖改善明显.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的偏相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对气温的依赖性大于降水.人类活动降低了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制约程度.
李小燕
关键词:植被覆盖汉江流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