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社会学更多>>
- 茶酒中茶特征成分含量测定和挥发物组分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为探索茶酒中的茶特征成分与挥发物组分,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茶酒中的茶特征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仪对两种市售茶酒的挥发物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筛选出了呈香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两个年份的酒样中均测得2种儿茶素与20种游离氨基酸;两种市售茶酒中共测得67种挥发物组分,茶酒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酿酒过程。
- 徐雅琪何荟如潘欣林杰冯海强
- 关键词:茶酒
- 浙江省“香茶”茶树品种的分析与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香茶"起源于浙江,是在传统炒青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改进的优质绿茶。本文以浙江省农业厅的"香茶"生产情况调查品种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其主要茶树原料品种的类别、地理分布、采摘期与结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如下:"香茶"生产原料品种有10余个,以鸠坑种、白叶1号、龙井43、乌牛早、迎霜为主,均为适制浙江绿茶的中小叶种。"香茶"产区以丽水市、武义县、柯桥区为主。浙江"香茶"各品种的采摘集中在4月-9月,以5月份为主,乌牛早、白叶1号、迎霜三个品种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特早生、早生、中生类茶树品种栽培面积分别占"香茶"茶树原料主要品种面积的33. 48%、14. 65%、49. 55%。结合"香茶"品种的分析,本文就"香茶"适制品种的标准化、品种结构优化进行了一些思考。
- 沈哲菁卢思佳林杰丁洁平冯海强
- 关键词:香茶茶树品种适制性
- 茶树CsCYP79A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克隆茶树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的CYP79酶基因CsCYP79A1,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探究Cs-CYP79A1基因参与茶树防御的响应机制及在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CsCYP79A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嫩度叶片以及不同摇青次数叶片中的表达特性,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不同处理叶片中的苯乙腈释放量,以分析其与CsCYP79A1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的茶树CsCYP79A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1617 bp,编码538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61.07 kD,理论等电点(pI)7.64,为不稳定的脂溶性亲水蛋白。CsCYP79A1蛋白与中华猕猴桃TXG46886.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87%。CsCYP79A1蛋白存在2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共有4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氨基酸序列的49.07%、4.28%、11.71%和34.94%,三级结构与铁锈醇合酶的晶体结构(5ylw.1.A)相似度为26.61%。在4次摇青处理后,金萱和黄观音第3叶片中的CsCYP79A1基因表达量高于浙农113、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说明CsCYP79A1基因在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CsCYP79A1基因在第3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1叶和顶芽(P<0.05),且随着摇青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次摇青处理后,第3叶会释放大量苯乙腈,而第1叶和顶芽释放少量或不释放苯乙腈。苯乙腈的释放量随摇青处理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CsCYP79A1基因表达量与茶树品种、叶片嫩度和摇青次数密切相关,且其表达量和苯乙腈释放量均为第3叶最高,故推测CsCYP79A1基因是苯乙腈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
- 何荟如林杰吴叶蝶潘泓静彭志松苏祝成
- 关键词:茶树基因克隆苯乙腈生物信息学
- 浙江省香茶产业数据挖掘及效益规模判定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19年
- 香茶为浙江省主导茶叶品牌之一。本文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香茶相关数据为基础,用DEA模型构建效益规模判定模型,评价了当前21个县市香茶生产经营效率。在21个香茶生产县市中有5个处于规模报酬不变,12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趋势,4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趋势,浙江省香茶生产效率总体呈现递增趋势。浙江香茶生产效率整体良好,有一定提升空间,需要从技术管理和规模两方面共同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
- 卢思佳林杰冯海强
- 关键词:香茶产业数据DEA模型
-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红茶特征香型呈香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21
- 2016年
- 香气是茶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感官品质的一项关键因子,本研究拟对红茶"花香"、"甜香"香型的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两种香型红茶的理化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花香型"红茶的茶黄素含量(0.367%±0.021%)显著高于"甜香型"红茶(0.274%±0.019%)。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香-质谱联用(HS-SPME/GC-O-MS)技术,对两种香型的呈香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得到44种香气组分,其中19种为呈香活性成分。芳樟醇(花香)、苯甲醛(草药味)、顺式-芳樟醇氧化物(熟土豆味)、(反,反)-2,4-庚二烯醛(辛臭味)等6种成分的呈香强度显著,是两种香型红茶的主要呈香活性成分。同时,水杨酸甲酯(香草味)、橙花醇(花香)、苯甲醛等7种呈香成分是决定两种香型差异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揭示了两种特征香型红茶的呈香因子和理化成分差异,为相关茶叶香气化学研究提供借鉴。
- 葛晓杰苏祝成狄德荣文冬华林杰
- 关键词:红茶
- 利用茉莉花茶香气指数鉴定其窨制品质及构建决策树模型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检测分析32个茉莉花茶样挥发性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引证分析了茉莉花茶、茉莉花、茉莉花干和茶坯的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asmine 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结果表明,JTF值与茉莉鲜花的芳香物质整体挥发水平存在相关性;针对29种特征挥发物对32个茉莉花茶茶样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不同窨制品质的显著聚类特征,推断JTF指数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作为茉莉花茶窨制品质判定指标。进一步构建这32个茉莉花茶茶样窨制品质的决策树鉴定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3.8%),确定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峰数(节点为<4)和JTF值(节点为0.915)为判定节点,证实了JTF值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应用于茉莉花茶窨制品质鉴定与掺假判别,并且建立决策树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不同窨制品质的茉莉花茶,尤其为掺假(如添加香精)等检测提供依据。
- 唐夏妮夏益民雷永宏王校常林杰
- 关键词:茉莉花茶主成分分析决策树
- 茶树品种‘木禾种’成品茶的感官特征及干茶识别被引量:2
- 2021年
-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金美霞陈晓阳吴政孺林杰
- 关键词:茶树适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