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游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双十节
  • 4篇国民政府
  • 3篇辛亥革命
  • 3篇抗战
  • 3篇国庆
  • 2篇战时
  • 2篇汪伪
  • 2篇抗战时期
  • 2篇抗战时期国民...
  • 2篇国难
  • 2篇边区
  • 2篇边区政府
  • 1篇大学精神
  • 1篇党国
  • 1篇动员
  • 1篇疑古
  • 1篇战前
  • 1篇政府
  • 1篇政权
  • 1篇汪伪政权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周游
  • 2篇何卓恩
  • 1篇杨鹏

传媒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史林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边区政府对“双十节”的纪念和阐释被引量:5
2011年
"双十节"是国民党政府的历史文化符号,但也曾是中国共产党借以表达意识形态的历史资源。在国共合作抗战救亡的大背景下,延安边区政府对"双十节"进行了隆重的纪念,在纪念同时,一面阐释"统一战线"、"三大政策"的正确性,一面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真正继承,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国民党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同时也进行着争取现实政治权利的民主斗争。中共对"双十节"的纪念与阐释,丰富了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内涵。
周游
关键词:边区政府双十节辛亥革命
“共和”与“革命”:民初“双十节”诠释之演变被引量:11
2011年
"双十节"是武昌首义的纪念日,纪念"双十节"也是人们延续和重构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在民国初年,"双十节"的内在意涵并不十分确定,具有解释权力的北京政府和国民党,对此节日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位。以"共和"相诠解的北京政府随着掌权者的日益孤立,"双十"话语趋于衰微;以"革命"相定义的国民党随着继续革命的声势,逐渐将"双十节"的内涵直接与党的系谱相联系。二者节日叙事的背后,隐伏的都是强烈的政治暗示。
何卓恩周游
关键词:双十节
汪伪政权对“双十节”的纪念与阐释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中华民国国庆日、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双十节"是民国时期各政治力量表达意识形态、建构自身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时域,即使屈服日本的汪伪政权,也极力利用此政治资源。汪伪不仅每逢"双十节"大张旗鼓开展"国庆"纪念活动,而且也在纪念主题上借题发挥,他们通过阐释辛亥革命历史与孙中山遗嘱,凸显"中日和平",为其"和平运动"服务,连接"孙—汪",以建构自身政权的合法性。透过汪伪政权的"双十节"纪念,也可以观察到政治节日、辛亥革命历史资源政治运用的多面性。
周游
关键词:汪伪政权双十节辛亥革命
国难与国庆
“双十节”是武昌首义的纪念日,也是人们延续和重构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纪念“双十”,必言辛亥,但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会因时因利益之异,不断被阐释和重构。这一现象在抗战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抗战时期是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
周游
关键词:双十节国民政府边区政府汪伪
文献传递
国族符号、“自我东方化”与国族想象——读杨瑞松《病夫、黄祸与睡狮》被引量:5
2014年
杨瑞松通过对"病夫"、"黄祸"与"睡狮"等三个近代"西方"中国/中国人形象的考察,指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些符号的"挪用和重编",使它们成为百年来中国人共有的集体记忆符号。这些符号的国族化过程,也存在德里克所言的"自我东方化"现象。国族符号由于具有区别"我族"与"他族"、强化"我族"自我认同的效用,使它们成为中国近代国族建构想象中的重要元素。
周游
关键词:黄祸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双十节”纪念被引量:3
2011年
"双十节"作为武昌起义纪念日,不仅是人们延续和重构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时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训政的需要,"双十节"纪念趋于"党国"化,不仅"党国"符号大量出现于纪念活动中,原先纪念中叙述先烈的历史也逐渐被国民党的建国历史所代替,党与国紧密结合在一起。"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日益加重,国民政府在"双十节"纪念活动中对救亡予以凸显;与凸显救亡相伴随的是,民族复兴问题也在"双十节"纪念中得到了强调,国民政府不仅将辛亥革命阐释为民族复兴的端始,还提出具体的复兴民族之方策。
周游
关键词:国民政府党国救亡
国难与国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双十节”的纪念与阐释被引量:3
2015年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双十节"纪念,在延续战前凸显"党国"符号的同时,也有一些新变化。在纪念活动中,国民政府不仅对内凸显救亡意象,彰显民族主义,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动员,对外也与盟国共庆,将"双十节"的民族主义意象与"以建大同"的世界主义意象融为一体。在"双十"叙事中,国民政府延续战前纪念中对辛亥革命领袖及国民党先烈的颂扬,并将"辛亥精神"发展为"抗战精神"。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借继续神话孙中山,和凸显其"革命尚未成功"说,将孙-蒋连接,推衍出孙中山正统继承人蒋介石独揽大权的合法性。
周游
关键词:双十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国庆辛亥革命
傅斯年对台湾大学精神的塑造被引量:2
2012年
傅斯年是光复后台湾大学的第四任校长,也是真正实现学校从工具型大学向学术型大学转变的关键人物。他执掌校印时间虽然并不很长,但他对台湾大学的改造却是影响深远的,尤其是他对大学精神的重建。他不仅提出了"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敦品、力学、爱国、爱人"的校训,力图以此建构台大人的信念,凝聚台大精神品质;而且运用他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努力加以落实和维护,为战后的台湾大学教育留下了典范。
周游何卓恩
关键词:傅斯年大学精神
“疑古”与辨伪:顾颉刚与“古史辨”运动
2010年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震撼史学界的"层累构造的中国古史"学说,一时间,疑古成为风气。疑古思潮的兴起,不但涤荡着封建残余思想,而且对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顾颉刚为旗帜的"古史辨派",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学术"存疑辨伪"思想之时,也对胡适等人所提倡的西方科学方法作了吸收并予以本土化。但因时代所限,学术积累之故,"古史辨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他们疑古辨伪存真的精神,对打破"六经"所建立的古史系统,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周游杨鹏
关键词:疑古辨伪
政治节日与民众动员: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国庆纪念日为中心被引量:5
2015年
政治节日常被用来展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但在一定时期也可作为民众动员的场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就曾利用国庆纪念日来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抗战工作。抗战爆发后,"以抗战来纪念国庆"已成为此间政府号召国人纪念国庆节的重要方式。为更有效地动员民众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对日常动员进行扩大化运动,并采用节日献金竞赛的方式进行密集的集中动员。通过此种动员方式,民众纷纷响应号召,解囊以资抗战。通过抗战时期国庆日的民众动员,也可看到政治节日在民众动员方面的功用,使我们对政治节日有更多的认知。
周游
关键词:国庆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民众动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