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铭

作品数:16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球藻
  • 5篇雨生红球藻
  • 5篇生态系统
  • 5篇红球藻
  • 4篇水塘
  • 4篇污染
  • 4篇工法
  • 3篇氮磷
  • 3篇碳酸酐酶
  • 3篇硝化
  • 3篇反硝化
  • 2篇底泥
  • 2篇生态处理
  • 2篇碳酸酐酶活性
  • 2篇脱氮
  • 2篇污染底泥
  • 2篇污染生态
  • 2篇硝化反硝化
  • 2篇酶活
  • 2篇酶活性

机构

  • 16篇暨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6篇王铭
  • 7篇李爱芬
  • 6篇乔永民
  • 6篇杨扬
  • 5篇李丽
  • 5篇张成武
  • 5篇陶然
  • 4篇徐宁
  • 2篇李涛
  • 2篇段舜山
  • 2篇刘然
  • 2篇唐小燕
  • 2篇李星
  • 2篇杨凤娟
  • 2篇赵建成
  • 2篇杨扬
  • 1篇张敏
  • 1篇杨瑾
  • 1篇桑敏
  • 1篇刘晓娟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27
2006年
分析了13种微藻(包括7种绿藻,5种杂色藻和1种红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门类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绿藻的脂肪酸组成以C16和C18为主;杂色藻类的脂肪酸组成相近,金藻门含有14:0、16:0、18:1、18:4等特征脂肪酸,三角褐指藻主要的脂肪酸为14:0、16:0、16:1、16:3和20:5,而粉核油球藻的脂肪酸以14:0、16:0、20:5为主;紫球藻的脂肪酸组成以16:0、20:4和20:5为主。在测试的13种微藻中,杜氏盐藻的亚麻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60.9%;等鞭金藻的十八碳四烯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9.6%;紫球藻和粉核油球藻中花生四烯酸与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7.1%和20.9%。
王铭刘然徐宁李爱芬段舜山
关键词:微藻脂肪酸EPA
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利用河流自然生态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通过沉水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表面流系统,通过导流保证水流以折流方式运行,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
杨扬陶然王铭李丽乔永民赵建成
不同理化因子对雨生红球藻CG-11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雨生红球藻CG-11为实验藻株,探讨在不同CO2、HCO3-、Zn2+浓度以及pH和氮磷比例条件下,藻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对这些理化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通入空气实验组的碳酸酐酶活性最高,为(75.20±1.53)U·mg-1(Chla),通入5%CO2条件下的碳酸酐酶活性为(9.96±1.43)U·mg-1(Chla);高浓度HCO3-对碳酸酐酶活性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培养液中可溶性无机碳的浓度与碳酸酐酶活性呈负相关;在实验设置的pH范围内,pH9.0时碳酸酐酶活性最高,为(62.32±3.25)U·mg-1(Chla);适当的氮磷比与Zn2+浓度显著提高了雨生红球藻CG-11的生长速率,碳酸酐酶的活性亦有明显提高。
王铭桑敏李爱芬张成武杨扬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碳酸酐酶活性
一种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方法,利用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在底泥-水界面形成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层,并在覆盖层上种植沉水植物,实现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水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以及底栖生境...
杨扬李星王铭唐小燕乔永民
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自然平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自然平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通过水生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河涌系统,利用水流运行中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水生植物密植区布置单元,以科学模拟A/O工艺实现自然平流式表...
杨扬王铭陶然李丽杨凤娟乔永民
文献传递
光照、温度和pH对雨生红球藻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采用测定光合放氧速率和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光照强度、温度和pH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CG-11绿色游动细胞阶段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pluvialis CG-11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为109.1μmol/m2·s,最大光合放氧速率为75.9μmolO2/mg Chla·h;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在25—30℃之间,温度在25℃时光合速率最大;pH在7.5—8.0范围内,光合效率较高,在pH为7.5时放氧速率最大,为75.5μmolO2/mg Chla·h。在实验pH条件下,H.pluvialisCG-11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6.0—7.5范围内,Fv/Fm、Fv/F0、ΦPSⅡ和ETR值随pH升高而增大,pH为7.5时达到最大值,pH超过7.5时,Fv/Fm和Fv/F0值明显下降,而ΦPSⅡ和ETR的下降趋势不明显。
王铭李涛李爱芬徐宁张成武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光照强度PH叶绿素荧光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碳酸酐酶活性在不同理化因子条件下的响应
<正>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单细胞淡水绿藻,在胁迫条件下,细胞内大量积累虾青素,是生产天然虾青素的理想材料。国内外关于利用雨生红球藻开发生产虾青素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目前为止...
王铭李爱芬张成武
关键词:碳酸酐酶氮磷比
文献传递
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垂直流串联水平潜流的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有植物和无植物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母体及N 4 乙酰代谢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组合湿地的去除效率为72.31%,高于无植物组合湿地的59.71%;不同种类湿地植物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收累积能力存在差异,美人蕉积累量最大,其次为风车草,花叶芦竹最低;植物各部位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积累为地下组织(根)大于地上组织(叶和茎);基质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表现为有植物基质吸附量大于无植物基质,变化范围为0.34-1.59 ng/g dw,表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更有利于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垂直流-潜流组合湿地能较好地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但其降解机理及植物在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丽杨扬陶然钟胜强张敏王铭
关键词:水处理磺胺类抗生素
氮胁迫对雨生红球藻色素积累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选用雨生红球藻CG-06为试验藻株,以BBM为基础培养基,分别设置了0、13.7、27.5、41.2mg·L-1四个硝态氮浓度梯度,分析并探讨在不同硝态氮浓度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生长、生理特性、细胞内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细胞中色素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与初始硝态氮浓度成反比,与抗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缺氮时,培养到第3天的藻细胞中虾青素含量达到4.95μg·mg-1,而对照组在培养到第9天的细胞中才开始产生虾青素,而且在整个培养周期内细胞中的虾青素最大含量仅为4.17μg·mg-1。酶活测定结果显示,虾青素含量较高的红色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明显高于绿色细胞,且GSH-Px活性最高。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可能有两种过氧化防御机制,绿色细胞阶段以抗氧化酶作用为主,在培养后期启动虾青素保护机制,两种机制具有协同作用。
杨瑾王铭李涛李爱芬张成武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氮胁迫虾青素抗氧化酶
南亚热带大型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王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