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法清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3篇乳房
  • 3篇逆序
  • 3篇逆序法
  • 3篇假体
  • 3篇病理
  • 3篇病理特征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腋窝
  • 2篇腋窝入路
  • 2篇日间
  • 2篇日间手术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成都市第七人...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郫县中医医院

作者

  • 12篇梁法清
  • 10篇杜正贵
  • 8篇吕青
  • 3篇何阳君
  • 2篇周毅
  • 2篇周宇婷
  • 1篇李娟
  • 1篇吴泓
  • 1篇王莉莉
  • 1篇钟晓蓉
  • 1篇张辉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了解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乳腺科患者或者体检人员,分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乳腺癌病例组共138例,即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共293例,即同时期门诊彩超提示为乳腺实性包块,经穿刺诊断为纤维腺瘤或者腺病的患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对照组共259名,即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未发现乳腺相关疾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研究对象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的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分析3组基因型的遗传平衡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3组间rs717600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以及携带不同基因型乳腺癌病例组对象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分别为(44.69±8.09)、(42.33±11.44)和(41.92±9.61)岁。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对象等位基因C和T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3、0.34、0.04,P值分别为0.363、0.561、0.852),即3组对象均符合遗传平衡,具有衡定性及群体代表性。138例乳腺癌病例中,CYP19A1基因rs7176005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31),其中,携带TT和CT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以≤2 cm为主,比例分别为12/16和58%(40例),而携带TT基因型者以〉2且≤5 cm为主,比例为51%(27例);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临床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25),携带CC和CT基因型者以Ⅱ期为主,比例分别为45.3%(24例)和52.2%(36例),携带TT基因型者以Ⅰ期为
杜正贵王刘艳周毅万航宇梁法清吕青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乳腺肿瘤
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在一期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介绍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的1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2~52岁,平均43岁。术前临床分期:0期3例,Ⅰ期3例,Ⅱ期9例。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0.7~3.2 cm,平均2.2 cm;肿瘤距离乳头2~6 cm,平均3.6 cm。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用BREAST-Q评分量表从乳房满意度、性满意度、胸部功能及心理社会健康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出现乳房皮肤轻度缺血1例、皮下积液1例,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形成、感染、乳头乳晕表皮层坏死、皮瓣坏死、假体和/或补片取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0~9.5个月,平均7.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乳房及性满意度、胸部功能、心理社会健康评分降低(P<0.05),但术后3个月乳房满意度、胸部功能评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满意度、心理社会健康评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重建乳房外观较好,可获得满意疗效。
刘馨然谢妍妍梁法清张颂博文楠周宇婷黄艺璇周娇冯玉邱梦雪杨焕佐吕青杜正贵
关键词:乳房重建逆序法假体补片
医学动画制作用于肝脏外科教学的实践被引量:4
2019年
在医学教学改革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进行了积极地医学教育探索。采用将医学院学生和艺术学院学生搭配形成小组,共同制作医学动画,让医学生在制作动画过程中加深对专业解剖知识的认识,同时领略艺术的魅力。通过医学与艺术跨专业合作,将医学知识融入到动画创作中,既培养了医学生艺术和人文等方面的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李嘉鑫王莉莉梁法清吴泓
关键词:医学动画医学教育
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的创新探索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及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5月我院收治的9例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22~60)岁。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并采用BREAST-Q量表分析患者乳房重建前后社会心理健康、对乳房满意度以及胸部功能的差异。结果均为单发肿瘤,平均最大径2.4(0.6~4.7)cm;肿瘤距离乳头平均2.5(2~4)cm。术后临床分期:0期2例,Ⅰ期7例。平均手术时间161.1(125~2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1 mL,平均住院时间1.5 d,其中日间患者5例,目前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2)个月。术后1例(11.1%)患者出现乳头轻度缺血所致去色素化;全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形成、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皮瓣坏死、假体和(或)补片取出。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胸部功能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乳房及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早期并发症少、再乳房美容效果好,采用该技术行乳房重建可获得较高的近期满意度。
覃湘泉王甜甜谢妍妍梁法清冯玉周娇黄艺璇李娟邱梦雪张颂博文楠周宇婷杨焕佐吕青杜正贵
关键词:乳房重建逆序法
超重对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AIs为初始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初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乳腺癌患者为超重组,按1∶1比例配对(包括确诊年龄、确诊年限、Luminal A或Luminal B分子分型、及服用AIs药物的类型)的正常BMI乳腺癌患者(18.5 kg/m^2
谭秋雯张俊慧梁法清钟晓蓉吕青
关键词:超重肥胖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患者PTEN、p-AKT蛋白表达情况变化及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蛋白酪氨酸酶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华西医院收集的乳腺癌组织标本91例,同时选取距肿瘤边缘大于1 cm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PTE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p-AKT蛋白表达阳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p-AKT蛋白表达阳性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TEN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与患者组织分级有关(P<0.05);p-AKT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有关(P<0.05);PTEN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PTEN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0.337,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降低,p-AKT蛋白表达升高,且PTEN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梁法清何阳君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法
日间乳腺癌皮下单纯切除术后一期假体重建的华西经验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重建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已经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乳腺癌重建手术相对于乳房其他手术而言更复杂,耗时也更长,因此大多乳腺癌需乳房重建患者都是收入住院部手术,术后适当观察数天,本文总结华西医院14例乳腺癌行日间乳房重建手术的相关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华西医院2020年4月—2020年10月14例行日间乳腺癌皮下单纯切除术后一期假体重建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的医患要求、手术流程、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日间重建手术注意事项。结果:14例患者平均年龄42.6岁,大部分(11/14)为浸润性乳腺癌,均成功实施日间乳腺癌皮下切除术后一期假体重建,其中10例行腔镜乳房重建,4例行开放乳房重建。手术时间为146~215 min。术后随访3~9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发生轻微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瓣缺血,1例患者出现血清肿,均经观察后好转。根据Harris标准,术后3个月患者乳房满意度评价均为优良,术前与术后3个月BREAST-Q评分分别为:乳房满意度62.2、59.6分,性生活满意度59.9、51.0分,社会心理状况71.5、67.9分,胸部功能59.5、60.0分。结论:在常规乳腺癌日间手术的基础上开展的日间乳腺癌皮下切除后一期假体重建术可以获得与住院患者相同的安全性与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医矛盾,增加医疗资源利用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冯玉谢妍妍梁法清文楠周娇张颂博刘馨然黄艺璇邱梦雪杨焕佐吕青杜正贵
关键词:假体植入日间手术
留置针引流在乳腺良性肿瘤开放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乳腺良性肿瘤开放手术后创腔使用留置针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0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创腔放置留置针引流)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的住院时间、留置针放置时间、临床效果、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美容效果。结果109例放置留置针引流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行日间手术,住院时间均为1 d,术后留置针放置时间为(2.6±0.5)d,未出现切口感染、积液、脂肪液化、出血等并发症。患者术后乳房外形满意,活动不受影响。结论应用留置针引流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创腔,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外形影响小。
谢妍妍梁法清杜正贵吕青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疗效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和1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1A1(rs4646903)和CYP1B1(rs105683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37例乳腺癌患者以及同期46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乳腺癌患者CYP1A1(rs4646903)和CYP1B1(rs1056836)SNPs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在CYP1A1(rs4646903)基因SNPs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9,P〉0.05),CYP1B1(rs1056836)sNPs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9,P〈0.01)。在337例乳腺癌病例中,CYP1A1(rs4646903)基因SNPs分布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CYP1B1(rs1056836)基因SNPs分布与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纯合突变基因型(GG)淋巴结阴性率较高,TNM分期也较低。结论CYP1B1(m1056836)基因SNPs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在乳腺癌患者中,纯合突变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TNM分期也较低。
梁法清张辉杜正贵周毅万航宇吕青
关键词:CYP1A1CYP1B1多态性发病风险
乳腺癌组织中ALDH1及BCRP的表达状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腋窝淋巴结中乙醛脱氢酶1(ALDH1)以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状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84例,同时选取距肿瘤边缘大于1 cm正常乳腺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LDH1和BCRP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LDH1和BCRP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癌组织中ALDH1和BCRP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雌激素受体(ER)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BCRP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ER阴性患者(P<0.05);而乳腺癌组织中ALDH1和BCRP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分级、TNM分期和孕激素受体(PR)均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ALDH1和BCRP蛋白的表达也无相关性(rs=-0.092,P>0.05)。结论 ALDH1和BCRP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可能参与了肿瘤的侵袭、转移等过程。
梁法清杜正贵何阳君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蛋白乳腺癌病理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