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凯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胃癌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异位妊娠
  • 1篇阴性
  • 1篇预后
  • 1篇妊娠
  • 1篇杀菌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结合部
  • 1篇食管胃结合部...
  • 1篇噬菌体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机构

  • 6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6篇龙凯军
  • 1篇颜时姣
  • 1篇王军
  • 1篇吕传柱
  • 1篇陈松
  • 1篇陈云强
  • 1篇王思源

传媒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食管残胃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中预防反流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改良食管残胃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AEC)中预防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行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治疗的60例AEG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包埋组和双通道组,每组各30例,半包埋组行半包埋活瓣式吻合,双通道组行双通道吻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胃食管反流诊断量表(CerdQ)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半包埋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双通道组患者(P<0.05);半包埋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双通道组患者(P<0.05);术后7d、14d半包埋组患者GerdQ评分低于双通道组患者(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半包埋活瓣式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抗反流效果显著等优势,安全可行,可在临床推广。
欧雷罗之谦陈旺文龙凯军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近端胃切除术疗效比较研究
胃癌患者No.l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胃癌D2+根治术(联合No.14v淋巴结清扫)的1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应用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单因素分析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其他计数资料行x检验;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8例胃癌患者中,病理学检查发现No.14v淋巴结转移者19例(14.8%),No.14v淋巴结阴性者109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No.14v淋巴结微转移者5例(3.9%),No.14v淋巴结的总转移率为18.8%。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下部肿瘤、Borrmann分型I-IV型、pNj期、脉管浸润及No.6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患者的累积总生存率(37.5%us.77.9%)及无病生存率(29.2%vs.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16.142、28.691,P=0.000、0.000)。结论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与胃下部肿瘤、Bormann分型I-IV型、pN期、脉管浸润、No.6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伴有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欧雷罗之谦陈旺文龙凯军
关键词:肿瘤微转移预后
急性阑尾炎合并β-HCG阴性大网膜异位妊娠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该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及阑尾B超检查可诊断,然而临床上发生误诊或者漏诊机会仍较高。
王其清龙凯军欧雷王军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创伤救治新模式探索被引量:16
2017年
应激是指生理学和神经内分泌学中能导致机体功能失调进而打破稳态的影响因素,早在80多年前,Cuhbertson教授就阐述了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手术结果密切相关,认为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可以改善手术预后、减少并发症、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所需时间。自此,如何减轻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广泛成为各学科的研究重点,时至今日,许多研究证实将多种循证有效的干预手段综合应用于患者围手术期各方面以期最大程度保护患者机体、器官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加快术后恢复,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便应运而生。
陈云强颜时姣龙凯军陈松王思源吕传柱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创伤救治外科手术患者神经内分泌学手术结果
1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能力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筛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采用形态学、一步生长曲线、宿主范围测定分析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评估该噬菌体的疗效。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命名为HNS1。形态学观察显示,噬菌体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直径为(62.8±3.0)nm,尾部长为(54.9±5.0)nm,根据命名法则该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约为32 min,释放量约为8.04 PFU/infection center。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的裂解率达到73.3%(11/15)。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结果显示,该噬菌体能够有效在小鼠体内和环境中裂解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噬菌体具有较广的裂解谱,可能成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潜在抗菌剂。
刘睿牛路丹钟梦李雨燕龙凯军修皓孙庆惠
关键词:抗菌活性
胃癌病人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病人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病人160例作为建模组,167例作为验证组。收集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建模组胃癌病人术后6个月内VTE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VTE组和N-VTE组,对两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影响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β值,根据列线图原理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应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以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模型的内外部验证,计算区分度评价指标C指数,并通过拟合优度(H-L)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结果 建模组160例胃癌病人均接受胃癌根治手术,按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23例和N-VTE组13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灶直径≥5 cm、糖尿病、TNM/T分期为T3~T4期、淋巴结转移5个指标为影响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P=1/(1+e^(-X)),X=1.885×年龄(≥60岁=1,<60岁=0)+2.051×糖尿病(是=1,否=0)+2.646×病灶直径(≥5 cm=1,<5 cm=0)+2.952×TNM/T分期(1~2期=0,3~4期=1)+0.694×淋巴结转移(是=1,否=0)-0.436,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847(95%CI:0.784~0.932)和0.832(95%CI:0.772~0.910),H-L检验提示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度良好(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关于预测胃癌病人术后发生VTE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胃癌病人术后的VTE发生风险。
龙凯军陈旺文罗之谦
关键词:胃癌静脉血栓栓塞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