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广

作品数:173 被引量:864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5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3篇玉米
  • 111篇甜玉米
  • 41篇基因
  • 31篇超甜玉米
  • 20篇选育
  • 15篇性状
  • 14篇育种
  • 13篇糯玉米
  • 13篇种子
  • 13篇转基因
  • 12篇单倍体
  • 12篇倍体
  • 11篇高产
  • 10篇玉米品种
  • 9篇栽培
  • 9篇种质
  • 9篇抗逆
  • 9篇分子标记
  • 8篇玉米种
  • 8篇玉米种子

机构

  • 159篇广东省农业科...
  • 11篇暨南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4篇广东省农作物...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湛江市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东阳玉...
  • 1篇中国农学会
  • 1篇广东省农科集...

作者

  • 173篇胡建广
  • 84篇刘建华
  • 77篇李余良
  • 66篇李高科
  • 30篇郑锦荣
  • 29篇李春艳
  • 29篇祁喜涛
  • 28篇于永涛
  • 23篇李武
  • 21篇方志伟
  • 18篇卢文佳
  • 15篇文天祥
  • 15篇韩福光
  • 12篇邱道寿
  • 12篇尹艳
  • 12篇高磊
  • 8篇王子明
  • 8篇杨金水
  • 7篇毛笈华
  • 6篇刘晓津

传媒

  • 43篇广东农业科学
  • 14篇玉米科学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遗传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园艺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Acta B...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6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广适、抗逆型甜玉米“粤甜16号”的选育及应用
胡建广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于永涛李春艳祁喜涛郑锦荣韩福光方志伟刘晓津王志纯刘玉恒文天祥童石平章文顺卢文佳毛笈华高磊
针对中国甜玉米高产、抗逆和广适品种极度缺乏的情况,通过杂优群理论、双单倍体技术、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基因定位与克隆等创新应用,创新自交系125份,培育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许可种植范围南方15省,居第一位;区试增产...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2008年度广东省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广东省甜玉米迅猛发展,产业发展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时,甜玉米也是广东省重要的高效农作物和特色产业之一。以国内外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对广东省甜玉米的种植、生产、销售、加工以及科技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广东省甜玉米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甜玉米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潘艺张禄祥万忠林黎阳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
玉米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被引量:5
1997年
以玉米F1减弱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为探针,从建立的玉米cDNA的文库中分离到相应的cDNA克隆.经测序和序列同源分析证明,该cDNA编码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其氨基酸序列与人类、大鼠、牛和鸡等动物肝脏相同基因对应区段的相似性分为为65.7%,63.4%,63.7%和61.2%.
胡建广杨金水赵相山李宝健
关键词:玉米基因克隆
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甜玉米(Sweet com)是由于受一个或几个突变基因的影响,乳熟期籽粒糖分积累量显著提高的一类特用玉米。在美国和加拿大,它是最大众化的蔬菜之一,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增长也很快。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
胡建广
文献传递
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高铁锌含量种质资源的筛选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分析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种质资源中铁锌微营养成分,筛选出浙糯玉4号、浙803糯、德宏紫玉米和梅玉米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糯玉米材料及正甜613、正甜38和粤甜13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甜玉米材料。持续稳定地选育高铁锌含量的玉米材料是改良和提升其微营养含量的有效办法,通过高铁锌含量鲜食玉米的重点推广可改善我国贫困山区人口的微营养缺乏状况。
赵福成于永涛胡尔良王桂跃胡建广潘光堂张世煌李新海郝转芳
关键词:鲜食玉米生物强化
广东甜玉米不同品种耐旱性鉴定试验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塑料大棚遮挡自然降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下8个甜玉米品种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迟,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对各甜玉米品种上述性状的影响较小,中度干旱对其影响比较大,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部分品种受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以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产量及产量的耐旱系数为主并结合营养器官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较为可行。粤甜13号和正甜38号耐旱性相对较好,在生产中可作为耐旱节水型的品种加以应用。
李余良郑锦荣胡建广刘晓津刘建华李高科
关键词:甜玉米水分胁迫耐旱性鉴定性状
基于SNP标记揭示中国鲜食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22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鲜食玉米最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解析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品种鉴定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aize 6K芯片对全国范围内的38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了解群体结构,划分种质类群,估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067个SNP标记在385个鲜食玉米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0.406,变幅为0.097~0.50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0.319,变幅为0.092~0.375。通过PCA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致表明,本研究所收集的品种主要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糯玉米类群(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共185个品种)、温带甜玉米类群(123个品种)和热带甜玉米类群(77个品种)。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32~0.472之间,平均值为0.37。通过FST分析检测到不同类群间有160个区域受到强烈选择,其中包括4个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sh2、su1、su2和wx1),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验证了sh2和DGAT1-2两个位点在鲜食玉米群体不同选择模式。本研究为我国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肖颖妮于永涛谢利华祁喜涛李春艳文天祥李高科胡建广
关键词:鲜食玉米
玉米苗期耐涝渍胁迫生理基础浅析被引量:1
2017年
玉米苗期是涝渍灾害发生最严重的时期。涝渍胁迫抑制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从而间接对地上部造成影响,导致幼苗株高、鲜重、干重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玉米幼苗可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机制来适应涝渍胁迫,包括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物酶系统调节等。本文从形态特征、理化特性以及生理指标鉴定等方面综述玉米苗期涝渍胁迫生理基础研究进展,可为玉米耐涝品种的利用和选育提供参考。
莫伟鹏刘建华胡建广唐湘如李武
关键词:玉米涝渍胁迫生理机制
不同行距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3号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甜玉米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具有水果和蔬菜的应用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粤甜13号为材料,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于2010年8月种植,试验在100、83、67、65、50 cm 5个种植行距和51 000、66 000株/hm22个密度条件下进行,探讨行距和密度对耐密植性甜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密度增加,产量显著提高,51 000、66 000株/hm2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 297.5、18 088.5 kg/hm2,密度增加15 000株/hm2,平均产量增加1 791.0 kg/hm2。在同一密度下,行距为65 cm时产量最高,51 000、66 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分别为20 880.0、21 931.5 kg/hm2,分别比该密度平均产量高28.18%和21.25%,行距为100 cm时产量最低,分别仅为12 567、13 287 kg/hm2。
文天祥李高科刘建华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行距
优质高产多抗超甜玉米粤甜11的选育被引量:4
2007年
粤甜11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自育的自交系1022为母本,C4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国家东南区和西南区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果穗产量高,食用品质佳,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
关键词:超甜玉米选育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