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艳

作品数:39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农科院院长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玉米
  • 21篇甜玉米
  • 8篇糯玉米
  • 6篇单倍体
  • 6篇自交
  • 6篇自交系
  • 6篇鲜食
  • 6篇倍体
  • 5篇育种
  • 5篇鲜食玉米
  • 5篇基因
  • 5篇分子标记
  • 4篇选育
  • 4篇施氮
  • 3篇氮素
  • 3篇氮素利用
  • 3篇锈病
  • 3篇植物
  • 3篇农作
  • 3篇农作物

机构

  • 39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广东省农作物...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湛江市农业科...

作者

  • 39篇李春艳
  • 29篇胡建广
  • 22篇李高科
  • 20篇李余良
  • 15篇刘建华
  • 12篇李武
  • 10篇文天祥
  • 9篇于永涛
  • 9篇祁喜涛
  • 9篇卢文佳
  • 7篇郑锦荣
  • 7篇高磊
  • 5篇毛笈华
  • 4篇韩福光
  • 2篇索海翠
  • 2篇夏磊
  • 2篇陈新振
  • 1篇李智军
  • 1篇童石平
  • 1篇江奕君

传媒

  • 9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广东农村实用...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南农业科技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糯玉米新品种‘粤白糯5号’
2013年
‘粤白糯5 号’是用高产单交种‘粤白糯3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自交系‘N81-199’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抗逆糯玉米三交种。平均株高213.5 cm,穗位高79.5 cm,穗长20.1 cm,穗粗4.6 cm,秃顶短,穗行数14 行,单苞鲜质量311 g,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38% ~ 1.56%,糯性强,口感软滑,皮较薄,品质优。高抗茎腐病,抗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倒伏,适应性强。
刘建华郑锦荣胡建广李余良李春艳
关键词:糯玉米
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氮对南方甜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以田养田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地力衰竭,增加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但单一增施氮肥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水体和生态恶化的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对秸秆还田认识的深...
高磊李余良李高科李武李春艳卢文佳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施氮量氮素利用率
糯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
玉米锈病是由玉米多堆柄锈菌引起的,本文中研究主要对550份糯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材料间的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缺乏对南方玉米锈病的抗源.在所有鉴定资源中,中抗以上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28.1...
李余良刘建华胡建广郑锦荣李春艳
关键词:糯玉米种质资源锈病抗病性
糯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2011年秋季对550份糯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糯玉米种质材料间的抗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缺乏对南方玉米锈病的抗源。在所有鉴定资源中,中抗以上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28.18%,感病以上材料占71.82%。
李余良刘建华胡建广郑锦荣李春艳
关键词:糯玉米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的抗性遗传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采用经典遗传分析方法,对来源于泰国和印度的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Bangchang和P038的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将2个抗性资源分别与高感疫病自交系020和L23-9配对组合,建立各自的抗感亲本、F1(正反交)、F2及BC1(回交)4个世代群体,选用分离自广东的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作为侵染病原菌,用苗期灌根接种法对其各世代群体植株进行抗性鉴定,F2及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例采用2测验进行适合性检测,结果表明:Bangchang对广东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的抗性遗传符合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模式,而P038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相互独立的不完全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模式.
李智军龙卫平郑锦荣雷建军张衍荣李春艳
关键词:辣椒疫病抗性
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南方区和黄淮海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是通过审定区域最多的甜玉米品种。2015年以500万元成功转让了该品种的品种经营许可权,是目前转让金额最多的甜玉米品种。从2017年至今粤甜28号连续4年被评为广东省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品质优、抗倒性强,其中广东省区试2季试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分别居小组第1名和第2名;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点在62.5%以上;适口性专家评分均优于对照,最高评分达到91.3分;倒伏率和倒折率之和在0~2.4%之间,显著低于同期参试品种。以粤甜28号为材料进行栽培及有关营养、生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粤甜28号籽粒中叶黄素、叶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理想的营养型甜玉米品种。因此,粤甜28号是当前集高产、优质、营养及强抗倒伏于一体的甜玉米新品种,种植区域广,适宜机械化栽培管理和加工,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是市场亟需的突破性品种,也是理想的甜玉米基础研究材料。
李春艳李高科李坤祁喜涛于永涛刘建华李余良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品种选育抗倒性
一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南方锈病甜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南方锈病甜玉米自交系的方法,属于植物分子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已定位的南方锈病抗病区段bin10.01处开发5对与玉米抗南方锈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包括M0607、M0801、M0904、M1...
张楠祁喜涛胡建广李高科李春艳李余良
文献传递
根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2021年
为了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影响及其光合生理,指导糯玉米产量提高的化控技术应用。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V1)、京科糯928(V2)和粤白甜糯7号(V3)为材料,以根灌清水(CK)为对照,研究了孕穗期根施GABA处理(RS)对糯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与CK相比,RS处理提高了供试糯玉米品种的净穗产量(1.62%~4.97%),降低了供试糯玉米品种的苞叶产量(16.52%~23.09%),其中粤白甜糯7号的净穗产量提高和苞叶产量减低均达显著水平。RS一定程度提高了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成熟期叶片老化指数;提高穗长、行粒数、总粒数;促使抽穗期、散粉期和叶丝期提前了1~2 d。RS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功能叶CAT活性,显著降低了功能叶的MDA含量。净穗产量与鲜苞产量、鲜苞穗叶比、穗长、穗行数、总粒数和灌浆期叶片老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孕穗期根施GABA处理可以通过调控糯玉米品种的光合生理、产量构成因子和鲜苞的苞叶占比等影响糯玉米品种的净穗产量提高。
李武李春艳李光玉梁敏怡李余良文天祥涂攀峰刘建华
关键词:糯玉米Γ-氨基丁酸根施
高产、广适、抗逆型甜玉米“粤甜16号”的选育及应用
胡建广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于永涛李春艳祁喜涛郑锦荣韩福光方志伟刘晓津王志纯刘玉恒文天祥童石平章文顺卢文佳毛笈华高磊
针对中国甜玉米高产、抗逆和广适品种极度缺乏的情况,通过杂优群理论、双单倍体技术、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基因定位与克隆等创新应用,创新自交系125份,培育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许可种植范围南方15省,居第一位;区试增产...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基于SNP标记揭示中国鲜食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22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鲜食玉米最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解析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品种鉴定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aize 6K芯片对全国范围内的38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了解群体结构,划分种质类群,估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067个SNP标记在385个鲜食玉米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0.406,变幅为0.097~0.50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0.319,变幅为0.092~0.375。通过PCA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致表明,本研究所收集的品种主要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糯玉米类群(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共185个品种)、温带甜玉米类群(123个品种)和热带甜玉米类群(77个品种)。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32~0.472之间,平均值为0.37。通过FST分析检测到不同类群间有160个区域受到强烈选择,其中包括4个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sh2、su1、su2和wx1),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验证了sh2和DGAT1-2两个位点在鲜食玉米群体不同选择模式。本研究为我国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肖颖妮于永涛谢利华祁喜涛李春艳文天祥李高科胡建广
关键词:鲜食玉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