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雪晶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晚期
  • 2篇肿瘤
  • 2篇晚期恶性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安全性
  • 1篇低剂量
  • 1篇盐酸
  • 1篇阳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晚期胰腺癌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腺癌
  • 1篇小细胞
  • 1篇小细胞肺癌
  • 1篇疗效

机构

  • 4篇山西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冯慧晶
  • 4篇张俊萍
  • 4篇杨晓玲
  • 4篇宋东
  • 4篇杨雪晶
  • 1篇刘静毅

传媒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DC-CIK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DC-CIK治疗联合姑息或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大医院肿瘤内科进行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治疗组、姑息治疗+DC-CIK治疗组、化疗组和化疗+DC-CIK治疗组,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DC-CIK联合组治疗后患者CD8+、NKT细胞较治疗前细胞百分比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CD3+、CD8+、NK、NKT细胞百分比均有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m PFS及m OS无明显延长(P>0.05)。结论:与单纯姑息治疗和化疗相比,联合DC-CIK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延长。
宋东杨晓玲杨雪晶冯慧晶张俊萍
关键词:DC-CIK晚期胰腺癌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65例经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2例,小细胞肺癌12例,卵巢癌15例,腹膜癌6例,分析其客观总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ORR为43.7%(14/32),DCR为68.8%(22/32);小细胞肺癌ORR为8.3%(1/12),DCR为25.0%(3/12);卵巢癌ORR为33.3%(5/15),DCR为73.3%(11/15);腹膜癌ORR为0(0/6),DCR为33.3%(2/6)。非小细胞肺癌中位PFS时间8.0个月(95%CI 6.2~9.8个月),小细胞肺癌中位PFS时间3.0个月(95%CI 1.9~4.1个月),卵巢癌中位PFS时间5.0个月(95%CI 3.1~6.9个月),腹膜癌中位PFS时间2.0个月(95%CI 0.0~5.6个月)。药物相关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Ⅰ~Ⅱ级6例(9.2%),Ⅲ~Ⅳ级1例(1.5%);药物相关血液学不良事件中,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Ⅰ~Ⅱ级8例(12.3%),Ⅲ~Ⅳ级1例(1.5%),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是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选择之一。
杨雪晶宋东杨晓玲冯慧晶张俊萍
关键词:肿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以1例长期生存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及"肺癌全程化管理"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左肺黏液腺癌Ⅳ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复杂病程不同阶段合理应用化疗、ALK-TKI抑制剂治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及放疗,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初诊即为晚期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经过规范、精准的治疗,生存期已达50个月,仍高质量生存中。结论基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子特征基础上的"精准治疗"贯穿于肺癌治疗的全过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示"肺癌全程管理"至关重要。
杨雪晶杨晓玲冯慧晶宋东刘静毅张俊萍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54例初治或经多线治疗失败后给予250mg(29例)和500mg(25例)两种不同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15例,肺癌11例,卵巢癌9例,肝癌7例,软组织肉瘤6例,食管癌3例,黑色素瘤2例,腹膜癌1例。分析其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评估其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54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非血液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蛋白尿最为常见,血液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所有患者耐受性均较好。250mg剂量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0mg剂量组,其中Ⅰ~Ⅱ级高血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8,P=0.012)。近期疗效:250mg与500mg剂量组患者ORR分别为6.9%(2/29)和12.0%(3/25),DCR分别为41.4%(12/29)和52.0%(13/25),500mg剂量组均优于250mg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R:χ2=0.416,P=0.519;DCR:χ2=0.609,P=0.435)。远期疗效:500mg剂量组与250mg剂量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3.6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7.8个月和7.6个月,500mg剂量组均优于250mg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S:χ2=0.472,P=0.492;OS:χ2=0.261,P=0.609)。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可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易耐受,便于长期服用,是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选择之一。
宋东杨晓玲冯慧晶杨雪晶张俊萍
关键词:恶性肿瘤低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