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志明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脊柱
  • 3篇腰椎
  • 3篇融合术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内窥镜
  • 3篇窥镜
  • 2篇腰椎滑脱
  • 2篇腰椎滑脱症
  • 2篇腰椎椎间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腰椎滑...
  • 2篇退行性腰椎滑...
  • 2篇切除
  • 2篇脱症
  • 2篇内镜
  • 2篇颈椎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9篇王冰
  • 9篇李亚伟
  • 9篇吕国华
  • 9篇涂志明
  • 7篇李磊
  • 3篇李鹏志

传媒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1.4±13.3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A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参数、围手术期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参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34.8±4.0个月(25~42个月)。A组患者FE术中均需进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B组患者未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两组患者术前椎间盘突出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以肩上型椎间盘突出为主(29/38,76.3%),而B组患者以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最常见(34/52,65.4%)。除A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外(分别为73.1±9.7min和55.2±7.5min,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重返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4.2%和86.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需术中采用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延长手术时间,但仍可以获得与L5/S1节段一致的良好临床疗效,而且并未增加术后神经损伤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李鹏志涂志明
完全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完全内镜(Full endoscopic,FE)经椎板间入路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失败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应用单通道FE经椎板间入路技术治疗...
王冰吕国华李亚伟涂志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前方腰椎椎间自锁式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自锁式侧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o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自锁式AL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35-67岁,平均(57.4±11.2)岁;L3.4 4例,L4.5S1 33例,L5S1 16例。按Meyerd-ing分级:I度47例,Ⅱ度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3、6、12和24个月随访时采用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临床疗效;同期行X线检查评估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及融合率,且于术后6个月行CT及MR检查测量硬膜囊矢状径及横截面积、椎间孔高度及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64.2±1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8±14.3)ml,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6.8±1.5)分、(5.6±2.4)分及58.5%±18.6%降至术后24个月随访时(1.6±1.2)分、(1.2±1.1)分和18.5%±8.8%,SF-36评分由术前(56.7±12.8)分上升至术后24个月随访时(79.4±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滑脱率由术前22.5%±8.3%下降至术后24个月随访时5.7%±2.3%,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6.2±1.6)mm和46.4°±9.2°增加至术后24个月随访时(10.5±1.4)mm和53.2°±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管矢状径与横截面积分别由术前(11.7±2.2)mm和(78.4±28.6)mm^2增加至术后6个月时(13.8±1.6)mm和(112.5±23.9)mm^2,椎�
涂志明王冰吕国华李磊李亚伟戴瑜亮
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微创性脊柱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矢状面形态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基于矢状面形态特点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进行分型,评价其在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DS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L4 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50~67岁(58.5±9.5岁).由3名观察者分别根据DS患者术前L4/5节段矢状面形态分为3型:(1)开口型,腰椎滑脱角(slip angle,SA)>5°;(2)平行型,0°≤SA≤5°;(3)闭口型,SA<0°.所有患者均采用侧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o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LIF)治疗,术中参照患者矢状位形态分型调整手术体位摆放、cage置入位置和固定等.测量术前及术后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评估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对3名观察者的分型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对各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名观察者之间分型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6~0.894,观察者自身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75~0.916,均高度一致.37例DS患者中开口型12例(A组),平行型17例(B组),闭口型8例(C组),术前各组间LL、PT、S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LL、SS显著性低于其余两组(P<0.05),各组间PI、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C组PT较术前显著性降低,SS、LL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C组患者腰痛VAS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各组腰痛、腿痛VAS,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其中C组腰痛VAS、O-DI和SF-36心理健康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基于DS矢状面形态特点分�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涂志明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后失代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椎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形成的畸形被称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种类型。据统计,新生儿中CS的发生率约为0.5‰~1‰。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46%),而半椎体又可分为完全分节(65%)、部分分节(22%)和未分节(12%)。
涂志明王冰吕国华李亚伟李磊戴瑜亮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失代偿先天性发育异常半椎体畸形混合型
经皮完全内窥镜与显微内窥镜下后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系统分析经皮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与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MI)下后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P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0月通过FE-PCF或MI-PCF治疗椎间盘侧方突出或椎间孔狭窄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将相关文献报道的并发症分类汇总。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发生率作为效应量指标,并计算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最终纳入28篇文献,共2060例患者;其中FE组410例,MI组1650例。FE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5.7%(CI:3.4%~9.5%),MI组为3.5%(CI:2.7%~4.6%),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00);而并发症的构成比例则明显不同,FE组以短暂性神经根麻痹为主(15/19,78.9%),MI组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硬脊膜撕裂(20/48,41.7%)、短暂性神经根麻痹(11/48,22.9%)和浅表伤口感染(5/48,10.4%)。其中,短暂性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在FE组为4.4%(CI:2.8%~7.1%),显著高于MI组1.6%(CI:1.0%~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硬脊膜撕裂发生率在FE组为1.6%(CI:0.7%~3.8%),MI组为1.8%(CI:1.2%~2.7%),无统计学差异(P=0.784)。结论:FE-PCF与MI-P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相对安全,二者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基本一致。然而,FE-PCF术后易出现短暂性神经根麻痹,值得广大临床医师关注。
吴鹏飞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戴瑜亮涂志明李磊
关键词:显微内窥镜META分析
钬激光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评价钬激光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采用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或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按术中是否联合应用钬激光分为A、B组:A组,PELD术中联合应用钬激光;B组,行常规PELD。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以及术前/后患者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138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年随访,平均28.2±6.4个月。其中A组66例,B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变节段、突出类型及手术入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48.2±7.3min,B组为56.2±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4.1±1.1d,B组为4.2±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年和2年随访,两组腰痛、下肢痛VAS和腰椎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痛VAS评分A组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根麻痹。术后第1年内,A组1例复发,B组7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年内,A组2例复发,B组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7.5%(A组)和85.2%(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在PELD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且降低术后早期复发发生率。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李鹏志涂志明
关键词:钬激光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复发
椎旁入路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及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椎旁入路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及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技巧手术方式和疗效分析。方法:分析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椎管肿瘤患者共153例,其中颈椎肿瘤45例,胸椎肿瘤21例,腰椎肿瘤85例,骶...
王冰吕国华涂志明李亚伟
关键词:椎管内占位显微外科手术
后路单开门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术(single open-doorpos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instrumented in situ fusion, PDF)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 LMP)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颈椎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38例K线阴性OPLL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0例,女8例;年龄48-76岁,平均(56.3±9.7)岁;骨化块椎管占位率38.6%-72.5%,平均58.1%±13.6%。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PDF组26例,LMP组12例。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变化,计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7.0年,平均(3.6±2.1)年。末次随访时PDF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7±1.6)分改善至(11.8±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44.2%±6.7%;LMP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9±1.5)分改善至(9.1±2.1)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29.5%±5.0%。两组间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P > 0.05);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1,P<0.05);JOA评分改善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741,P<0.05)。末次随访时PDF组C2-C7 Cobb角由术前3.8°±1.6°恢复至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P >0.05);LMP组由术前3.9°±1.2°减少至-2.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4,P<0.05)。两组术后共发生C5神经根麻痹10例(PDF组7例,LMP组3例),切口感染3例(PDF组2例,LMP组1例),PDF组和LM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6%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3,P >0.05)。结论 相较与LMP,PDF治疗K线阴性OPLL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能够维持颈椎矢状位曲度,提高K线阴性OPLL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涂志明李鹏志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柱融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