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志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单开门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价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术(single open-doorpos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instrumented in situ fusion, PDF)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 LMP)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颈椎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38例K线阴性OPLL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0例,女8例;年龄48-76岁,平均(56.3±9.7)岁;骨化块椎管占位率38.6%-72.5%,平均58.1%±13.6%。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PDF组26例,LMP组12例。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变化,计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7.0年,平均(3.6±2.1)年。末次随访时PDF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7±1.6)分改善至(11.8±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44.2%±6.7%;LMP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9±1.5)分改善至(9.1±2.1)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29.5%±5.0%。两组间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P > 0.05);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1,P<0.05);JOA评分改善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741,P<0.05)。末次随访时PDF组C2-C7 Cobb角由术前3.8°±1.6°恢复至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P >0.05);LMP组由术前3.9°±1.2°减少至-2.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4,P<0.05)。两组术后共发生C5神经根麻痹10例(PDF组7例,LMP组3例),切口感染3例(PDF组2例,LMP组1例),PDF组和LM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6%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3,P >0.05)。结论 相较与LMP,PDF治疗K线阴性OPLL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能够维持颈椎矢状位曲度,提高K线阴性OPLL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涂志明李鹏志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柱融合术
- A型激酶锚定蛋白2基因表达对生长板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A型激酶锚定蛋白2(A-kinase anchoring protein 2,AKAP2)基因表达对生长板软骨细胞(growth plate chondrocytes,GPCs)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设计AKAP2过表达和基因敲除质粒转染GPCs对AKAP2进行过表达或干扰,构建AKAP2过表达阴性对照组(Vector组)、AKAP2过表达组(AKAP2 OE组)、AKAP2干扰阴性对照组(si-NC组)、AKAP2干扰组(si-AKAP2组)和AKAP2 OE+U0126组[U0126: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通路阻滞剂],记录各组GPCs细胞增殖活力及钙盐沉积情况,检测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Ⅱalpha 1,COL2A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Ⅱ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OLⅡ)、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RY-relat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gene 9,SOX9)以及ERK1/2表达和磷酸化ERK1/2(p-ERK1/2)磷酸化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Vector组相比,AKAP2 OE组细胞内AKAP2、ALP、COL2A1基因表达与AKAP2、PCNA、SOX9、ALP、COLⅡ蛋白表达及48h细胞活力、p-ERK1/2磷酸化水平均升高,橘红色钙结节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AKAP2组上述相应检测指标均呈降低趋势(P<0.05)。与AKAP2 OE组相比,AKAP2 OE+U0126组ALP、COLⅡA1基因表达和PCNA、SOX9、ALP、COLⅡ蛋白表达及48h细胞活力、p-ERK1/2磷酸化水平均降低,橘红色钙结节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K1/2基因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KAP2基因可以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影响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并可能进一步改变正常的生长板软骨内成骨模式。
- 李亚伟徐洁涛蒋彬戴瑜亮李鹏志李磊李力吕国华王冰
- 关键词:软骨细胞增殖分化ERK1/2信号通路
- 经椎间孔镜下双频脉冲式钬激光在腰椎侧隐窝黄韧带切除减压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双频脉冲式钬激光在椎间孔镜下进行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减压、黄韧带切除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经椎间孔镜技术完成腰椎管侧隐窝减压156例,将术中使用Trimedyne系统双频脉冲...
- 李鹏志吕国华王冰李亚伟
- 关键词:钬激光腰椎侧隐窝狭窄黄韧带
- 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1.4±13.3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A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参数、围手术期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参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34.8±4.0个月(25~42个月)。A组患者FE术中均需进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B组患者未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两组患者术前椎间盘突出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以肩上型椎间盘突出为主(29/38,76.3%),而B组患者以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最常见(34/52,65.4%)。除A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外(分别为73.1±9.7min和55.2±7.5min,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重返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4.2%和86.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需术中采用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延长手术时间,但仍可以获得与L5/S1节段一致的良好临床疗效,而且并未增加术后神经损伤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李鹏志涂志明
- 人体全长X线片的构建及其评价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构建新型人体全长X线片,并分析其评价人体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采用DR系统对30例志愿患者一次性连续曝光采集影像数据,运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全自动拼接获取人体全长X线片,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65岁(56.5±6.1岁)。同时接受全脊柱和下肢X线片检查。利用Surgimap软件由两名脊柱外科医师和一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在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分别独立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矢状面垂直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骶股角(sacrofemoral angle,KFA)、膝关节角(knee angle,KA)、踝关节角(ankle angle,AA)、骨盆位移(pelvic shift,P.Shift)。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相关参数在不同摄片方式中的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内以及观察者间参数值的一致性。结果: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与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脊柱-骨盆-下肢参数比较的P值为0.782~0.969,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一致性。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测量的TK、LL、PI、PT、SS、SVA值与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值的观察者内ICCs分别为0.696~0.857、0.724~0.873、0.672~0.943、0.691~0.851、0.648~0.852、0.645~0.867;观察者间的ICCs为0.678~0.822、0.704~0.872、0.772~0.904、0.763~0.936、0.665~0.824、0.541~0.665;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PI、PT、SS、KFA、KA、AA、P.shift值与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值的观察者内ICCs分别为0.673~0.932、0.623~0.828、0.634~0.861、0.701~0.873、0.645~0.867、0.679~0.855、0.592~0.827;观察者间的ICCs为0.665~0.914、0.631~0.811、0.625~0.843、0.541~0.765、0.591~0.753、0.613~0.798、0.543~0.762。结论:采用DR系统一次性连续曝光�
- 李鹏志王冰吕国华李亚伟李磊戴瑜亮卿亚龙吴鹏飞徐洁涛
- 关键词:可靠性
-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应用FE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9~58岁,平均38.3岁。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进行腿、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e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2.4min;平均住院时间5.2天;2例术中出现硬膜小裂口,未予处理;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8~66个月。腿痛VAS评分从术前(7.6±1.6)分降至术后3个月(1.2±0.8)分、术后1年(1.1±0.9)分、末次随访(1.6±1.2)分(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评分从术前(3.1±2.2)分降至术后3个月(1.8±1.5)分、术后1年(1.6±1.4)分、末次随访(1.7±0.9)分(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ODI指数从术前(69.5±10.5)降至术后3个月(19.3±6.5)、术后1年(15.6±5.9)、末次随访(21.8±7.0)(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93.3%的患者获得良好的主观满意度,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9%。性别、年龄、突出类型及术前腰痛与改良MacNab结果无相关性(P>0.05);而术前Pfirrmann分级、感觉缺陷及手术节段与改良MacNab结果具相关性(P<0.05)。1例L4~5节段患者术后1周发生下肢麻木加重,予以脱水、激素治疗等保守治疗后2周症状缓解;1例L5~S1节段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手术节段椎间盘再次突出,行小切口开放手术翻修。末次随访时,2例轻度运�
- 王冰吕国华李亚伟李磊邝磊周乾李鹏志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椎板切除腰椎
- 钬激光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评价钬激光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采用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或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按术中是否联合应用钬激光分为A、B组:A组,PELD术中联合应用钬激光;B组,行常规PELD。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以及术前/后患者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138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年随访,平均28.2±6.4个月。其中A组66例,B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变节段、突出类型及手术入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48.2±7.3min,B组为56.2±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4.1±1.1d,B组为4.2±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年和2年随访,两组腰痛、下肢痛VAS和腰椎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痛VAS评分A组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根麻痹。术后第1年内,A组1例复发,B组7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年内,A组2例复发,B组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7.5%(A组)和85.2%(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在PELD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且降低术后早期复发发生率。
- 李亚伟王冰吕国华李磊戴瑜亮李鹏志涂志明
- 关键词:钬激光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复发
- 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研究现状
- 2018年
-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全的畸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凸最容易进展,畸形所在部位对畸形进展亦有重要影响。腰骶段畸形在先天性脊柱侧凸中仅占4.7%~8.6%,但其位置特殊,在传递载荷、维持运动与躯干平衡方面具有 “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旦腰骶段脊柱畸形发生进展,易形成以冠状面失平衡、躯干偏移为特点的侧凸畸形,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双肩不等高、腰部不对称、骨盆倾斜等异常表现,因此需要早期外科干预。若手术时机、方式与矫形策略选择不当,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冠状面或矢状面医源性失代偿等并发症。笔者就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蒋彬王冰吕国华李磊李亚伟李鹏志郑振中王帅
- 关键词:脊柱侧凸畸形畸形矫正术冠状面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