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聪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15例临床分析
- 刘玉峰赵少聪
- 人类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体(HPA)在不同年龄段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表达及其在IT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确诊为原发性ITP并进行HPA检测的2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HPA值分为〈1:10组、1:10组和〉1:10组,根据年龄分〈3岁组和≥3岁组,整理数据并应用SPSS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HPA和年龄、性别及治疗的短期有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288例患儿中,〈3岁组和≥3岁组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93:1.00和1.02:1.00,χ2=6.629,P〈0.05)、HPA的阳性率(分别为72.5%和59.5%,χ2=5.716,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与女童的HPA阳性率分别为65.9%和6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HPA分组中,〈1:10组、1:10组与〉1:10组的短期有效率分别为89.1%、89.1%、100.0%;〈1:10组与1:10组短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1:10组与〉1:10组(χ2=4.268,P〈0.05);〉1:10组与1:10组(χ2=4.411,P〈0.05),其短期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儿中男童偏多,主要体现在〈3岁年龄组中;HPA阳性率在〈3岁组中更高;HPA检测对ITP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HPA〉1:10组较另外2组可能在临床中有更高的短期有效率。
- 杨聪聪刘玉峰魏林林赵少聪丁靖秦好奇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性别
-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96例临床分析
- 赵少聪刘玉峰
-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96例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9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主要是继发性55例(57.29%),原因不明性38例(39.59%),肿瘤性2例(2.08%),家族遗传型1例(1.04%)。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45例(46.88%)、浅表淋巴结肿大40例(41.67%)、肝脾肿大31例(32.29%)、皮疹25例(26.04%)。给予糖皮质激素、驱虫药物、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药物应用,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儿童,病因以继发性为主,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应积极予以病因治疗。
- 赵少聪刘玉峰王叨李白苏淑芳魏林林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继发性儿童
- 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6年收治的7例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9岁,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血尿、下腹痛、夜间遗尿等。超声和CT检查示膀胱壁增厚和占位性病变。7例患儿通过膀胱活组织检查均符合嗜酸细胞性膀胱炎;6例患儿经药物治疗后在2个月内痊愈,另1例反复药物治疗1年痊愈。随访3个月~4年,排尿异常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膀胱异常变化消失。结论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与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确诊靠组织活检外,也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治疗以激素、抗组胺、抗炎药物为主。
- 赵少聪刘玉峰王叨李白苏淑芳魏林林
-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膀胱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