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佳雯

作品数:4 被引量:1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植被
  • 1篇植物修复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境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水源涵养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交错带
  • 1篇NDVI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4篇周佳雯
  • 2篇高志球
  • 2篇高吉喜
  • 2篇杨伟超
  • 1篇张小华
  • 1篇曹念文
  • 1篇王玥
  • 1篇郭胜利
  • 1篇田美荣
  • 1篇金宇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江西省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MODIS数据插补GIMMS NDVI数据,基于S-G滤波法重构长时间序列的NDVI数据集,反演了江西省1982—2013年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研究区及其周边25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数据,分别从年际变化和月变化出发,分析植被NDVI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植被NDVI年际变化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尺度分析,得出21世纪初植被覆盖率>20世纪90年代植被覆盖率>20世纪80年代植被覆盖率,3个年代NDVI变化呈增加趋势,这与江西省近30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逐年缓慢下降,整体呈暖干化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日照时数及气温对江西植被NDVI年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分析植被与气候要素年变化相关性发现,NDVI与日照时数、气温的关系较之与降水、相对湿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植被与气候因子月变化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对NDVI响应最为显著,气温次之,且两者皆有1个月、3个月的滞后效应。降水量与相对湿度对NDVI的响应相对不显著,且无滞后性。
郭梦媚郭胜利周佳雯曹念文
关键词:植被NDVI气候变化
气象驱动生态修复技术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气象因子是植被生长决定性因子,也是决定生态修复成败的关键,违背气象因子及其变化规律的生态修复必将增加生态退化程度,因此明确生态修复过程气象制约因子,并通过借气象因子之力促进植被恢复,对提高生态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气象因子与生态修复的关系,提出气象驱动修复是指在人为对气象因子正向干扰下,使生态系统发生正向演替,快速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修复过程,要点包括气象驱动修复的理论基础、关注焦点以及主要手段3个方面。并给出当前存在的气象因子调控下的植被生长模式与方法,从加强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模式研究、物种调查以及后续管护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并对气象驱动修复的未来研究趋向进行了展望。
杨伟超高吉喜田美荣高志球周佳雯
关键词:生态修复气象因子植物修复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解析被引量:85
2018年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多数研究中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狭义地等同于森林对降雨的拦蓄能力或对径流的调节能力,而忽略了其对各水文过程的整体性作用以及对气象和土壤因子的综合性影响。此外,在不同研究区域中,对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往往一概而论,并未考虑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征,这使得研究结果的区域针对性不足,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应用推广。针对上述问题,在全面分析森林水源涵养的含义和特征之后,定义了不同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内涵和主导服务,并给出了不同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适宜计算方法,以期为不同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全面提升和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周佳雯高吉喜高志球杨伟超
关键词:水源涵养
基于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InVEST模型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农牧交错带生境质量研究被引量:40
2020年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的关联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为生态保护及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基于2005—2015年遥感数据对内蒙古巴林右旗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林右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3者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2005—2015年,湿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335.01、298.29和258.67 km 2,增长率分别为91.80%、301.85%和12.07%,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33.98、279.28和78.71 km 2,减少率分别为28.34%、5.63%和15.40%。10 a间,草地、林地、旱地和沙地转换面积较大,其中,旱地和沙地转换为重要生态用地(林地、草地、湿地)的面积为948.70和303.53 km 2。巴林右旗生境质量指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2005年较低等级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占比最大,而2010、2015年则均以高等级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占比为最大。10 a间,高、较高和低等级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均有所增加,高等级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长和较低等级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减少最显著,变化率分别为39.65%和37.55%。10 a间,研究区平均生境质量指数由0.457提高到0.528,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表明该区域生境质量总体趋于好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生态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燕高吉喜金宇曹秉帅王玥张小华周佳雯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