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国雄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肿瘤
  • 9篇细胞癌
  • 6篇肾肿瘤
  • 3篇蛋白
  • 3篇增殖
  • 3篇肾透明细胞癌
  • 3篇肾细胞
  • 3篇肾细胞癌
  • 3篇透明细胞
  • 3篇透明细胞癌
  • 2篇胰岛
  • 2篇诊疗分析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上尿路
  • 2篇肾癌
  • 2篇肾癌细胞
  • 2篇肾癌细胞株
  • 2篇受体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罗国雄
  • 10篇孟庆禹
  • 10篇刘侃
  • 9篇张旭
  • 9篇马明辉
  • 8篇王雷
  • 5篇马鑫
  • 5篇张瑜
  • 2篇陈路遥
  • 2篇李世超
  • 2篇高宇
  • 2篇郭爱桃
  • 1篇唐露
  • 1篇叶燕熙
  • 1篇徐秋仙
  • 1篇杨华
  • 1篇陈鑫
  • 1篇陈健文
  • 1篇雷振伟
  • 1篇陈建文

传媒

  • 9篇微创泌尿外科...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199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NECK)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10例病理诊断为NECK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归纳总结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诊疗手段及临床预后。结果:10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NECK,其中男2例,女8例,平均年龄40.1(22~70)岁。左肾2例,右肾8例。肿瘤最大径平均7.35(2.5~21.0)cm。TNM分期:T1N0M02例,T2N0M03例,T3N0M04例,T3N1M01例。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1.2(1~75)个月,1例失访,2例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2例死亡。结论:NECK临床罕见,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其中类癌恶性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好,其余类型恶性度高,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武翀马明辉赵超飞王雷刘侃孟庆禹姚远新罗国雄郭爱桃张旭
关键词:肾肿瘤
异时性上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23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异时发生的上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15年收治的24例术后肿瘤复发、对侧上尿路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资料。结果:术后肿瘤复发、对侧上尿路发生移行细胞癌的病例包括男4例,女19例,异时肿瘤间隔1~124个月,平均49.1个月。随访1~116个月,平均42个月。18例异时性上尿路肿瘤患者死亡,5例存活。结论:尿路上皮肿瘤具有多发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应加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
罗国雄孟庆禹刘侃马明辉武翀姚远新张旭
关键词:上尿路肿瘤移行性细胞癌
大囊包被胰岛非低温长期保存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 研究一种理想的、能维持胰岛活性和功能的长期保存方法。方法 作者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大鼠胰岛后于37 ℃、5 % C O2 孵箱中培养,并在体内外条件下研究存放后胰岛的活性和功能。结果 此方法能保存胰岛达40 周之久,并能维持胰岛的正常形态、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接受保存1 ~27 周的大囊包被胰岛移植后,92 .8 % 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大部分宿主的正常血糖持续到大囊包被胰岛取出为止。结论 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胰岛并培养于37 ℃、5 % C O2 孵箱中是移植前长期保存胰岛的理想方法。
杨华罗国雄叶燕熙
关键词:胰岛包被血糖胶原活性琼脂糖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6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2月收治2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行开放手术4例,其中因术中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2例,微创手术2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4例,后腹腔镜手术17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根治性肾切除术12例。26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6例均获随访,随访12~82个月,平均43.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低的肾肿瘤,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治疗为多房囊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赵超飞陈路遥罗国雄李世超王雷孟庆禹姚远新高宇张瑜马鑫
关键词:肾肿瘤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4年4月8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5岁。术前诊断为肾癌者6例,术前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者2例。结果:8例患者手术治疗均成功。病理诊断为肾EAML。结论:肾EAML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姚远新赵超飞孟庆禹罗国雄马明辉武翀刘侃王雷张旭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11例报告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诊疗措施。方法:收集了1994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11例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10例。均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无痛性肉眼血尿,并经影像学和输尿管镜等检查确诊。4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行开放的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例行开放的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和肾造瘘术,4例患者拒绝手术仅行保守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随访11~113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期间6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膀胱肿瘤。结论: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根据肾功能情况可选择行保肾手术或肾输尿管切除术。保肾手术后应加强监测,以利早期发现复发和治疗。
罗国雄赵超飞刘侃马明辉武翀姚远新张旭
关键词:肾肿瘤肾盂癌输尿管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注射胰岛素引起水肿1例
2012年
患者,男,52岁,因双下肢水肿1周于2012年3月29日收入我院感染科。1周前出现双下肢踝部水肿,为凹陷性,水肿逐渐加重,蔓延至膝关节以上,无头面部水肿,无心悸气促,无咳嗽咯血,无头晕头痛,无腹胀腹痛等不适。
罗国雄童馨徐立徐秋仙张振刚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水肿
10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诊疗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0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信息。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38岁,术前均检查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等血清学肿瘤指标,并均行腹部B超检查,8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PETCT检查,3例行穿刺活检。9例以腹部包块就诊,肿瘤位于腹腔9例,位于腹股沟1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临床分期:Ⅰa期1例,Ⅱb期5例,Ⅱc期2例,Ⅲa期1例,Ⅲc期1例,9例术后病理为单纯精原细胞瘤,1例病理为合并有卵黄囊成分精原细胞瘤。术后随访1.5~15.0年,2例失访,7例患者每年定期复查未出现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1年半复发,行6周期化疗及18次放疗后复查肿瘤消失。结论:隐睾患者发生精原细胞瘤的危险性较正常人增加,继发精原细胞瘤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配合放疗和化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陈健文罗国雄张瑜雷振伟王瀚峰唐露巫胜攀马鑫
关键词:隐睾精原细胞瘤继发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等。结果:5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年龄20~55岁,平均39岁。病变均位于单侧肾脏,左肾3例,右肾2例。B超显示偏强回声结节,CT显示不同程度强化。肿瘤最大径为2.5~4.0cm,平均3.2cm。TNM分期:T1N0M04例,T1N1M01例。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3~82个月,平均49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中的一种罕见类型,预后较好。影像学检查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武翀陈路遥陈鑫赵超飞刘侃姚远新马明辉罗国雄孟庆禹王雷郭爱桃张旭
关键词:肾肿瘤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腹膜后肿瘤切除中的对比研究(附57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收治的57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手术方式、病理结果、术中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膜后肿瘤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肿瘤多为体检时发现。完整手术切除42例,腹腔镜手术切除2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切除2例,开放性手术切除14例,未切除15例。腹腔镜手术中位手术时间105min,中位出血量90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7d;完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2例,中位手术时间180min,中位出血量250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7d;开放性手术14例,中位手术时间180min,中位出血量600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9d。未手术患者15例,入院时已多发转移3例,1年内死亡6例,3年内死亡10例,手术患者42例,良性肿瘤37例,手术后至今未复发,恶性肿瘤5例,术后1年无死亡病例,术后3年死亡1例。结论: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开放性手术在切除腹膜后肿瘤时同样安全有效,但前两者在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上更具优势。
孟庆禹罗国雄彭城李世超赵超飞王雷姚远新马明辉武翀刘侃马鑫
关键词:微创技术开放手术腹膜后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