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红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在CD4+T细胞的比例,以1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肝癌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治疗前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百分比为(6.21±1.53)%(<50岁)和(6.68±1.53)%(≥50岁),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1个月有效者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有关,且其变化水平与临床病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周文超蔡祥胜熊小敏黄生耀郭煜徐晓松冯红梅李薇
- 关键词:肝癌流式细胞术外周血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评价两类方法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神经内科共60例住院患者TEG参数[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和常规凝血试验参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结果,将两者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中相关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R值与APTT、PT呈正相关(r=0.399、r=0.788),K值与P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r=0.756,r=-0.358),α角与P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r=-0.813,r=0.327),MA值与FIB呈正相关(r=0.801),以上均为P<0.05。TEG参数R、K在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敏感性高于常规凝血试验。结论血栓弹力图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与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检测时可起到互补作用。血栓弹力图可作为评价和监测ACI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的手段。
- 张涛陈少莲马晓桂冯红梅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弹力图凝血试验
- 移植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IL-10的表达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肝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百分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15例移植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以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移植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水平,分析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比的关系及移植前后TGF-β1、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患者移植前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移植后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为0。肝肾移植前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百分比与TGF-β1、IL-10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TGF-β1、IL-10的水平移植后低于移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CD127^low Treg的百分比与TGF-β1、IL-10的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移植后CD4^+CD25^+CD127^low Tre细胞百分比下降为0,可能与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有关。
- 周文超黄生耀李薇熊小敏蔡祥胜郭煜冯红梅徐晓松陈思聪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 2015年生化室危急值情况分析
- 2017年
- 危急值也称为警告值,是指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患者将处于危险状态[1-2]。现在各个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已经普遍建立了危急值制度。本文希望通过对本院检验科生化室2015年全年的危急值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检验科生化室2015年全年的危急值数据。
- 马晓桂陈少莲廖燕霞冯红梅
- 关键词:危急值数据分析
- 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探讨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待产孕妇190例和有输血史的患者744例作为研究对象,无妊娠史、无输血史的健康人22例为阴性对照。均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从病型、性别、年龄、输血次数、妊娠史分析影响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因素。结果934例被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有141例,阳性率为15.10%(141/934)。孕产妇阳性率19.47%(37/190)。有输血史的744名患者中血液病患者阳性率17.13%(31/181)、肿瘤患者阳性率16.59%(37/223)、肾病5期患者阳性率16.07%(9/56)、急性出血患者阳性率10.81%(8/74)、其他病型阳性率9.05%(19/210)、对照组阳性率4.55%(1/22),不同病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阳性率13.49%(53/393)、女性患者阳性率14.53%(51/351);1~20岁患者阳性率14.55%(16/110)、21~50岁患者阳性率18.02%(38/211)、51~80岁患者阳性率12.22%(38/311)、81~100岁患者阳性率10.71%(12/11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5次的患者阳性率20.97%(56/267)、2≤输血≤4次的患者阳性率13.29%(23/173);输血1次患者阳性率8.22%(25/304);输血次数越多,抗体阳性率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输血和妊娠可能是影响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
- 冯红梅蔡祥胜杨兆收钟惠英汤颖思王若帆林翠琼郭煜
- 关键词:反复输血妊娠血小板输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