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荣

作品数:46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色季拉山
  • 15篇冷杉
  • 15篇急尖长苞冷杉
  • 11篇土壤
  • 9篇杉林
  • 9篇冷杉林
  • 9篇急尖长苞冷杉...
  • 8篇东南
  • 8篇藏东南
  • 5篇植物
  • 4篇养分
  • 4篇土壤养分
  • 4篇气候
  • 4篇空气负离子
  • 3篇生长季
  • 3篇生态
  • 3篇种群
  • 3篇种群结构
  • 3篇物量
  • 3篇小气候

机构

  • 35篇西藏农牧学院
  • 21篇教育部
  • 12篇西藏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作者

  • 45篇李江荣
  • 18篇卢杰
  • 11篇郑维列
  • 6篇郭其强
  • 5篇任毅华
  • 4篇罗大庆
  • 4篇陈康
  • 3篇王瑞红
  • 3篇马和平
  • 2篇张波
  • 2篇李连强
  • 2篇潘刚
  • 2篇周晨霓
  • 2篇兰小中
  • 1篇任德智
  • 1篇罗建
  • 1篇周尧治
  • 1篇钱登峰
  • 1篇方江平
  • 1篇唐晓琴

传媒

  • 5篇高原农业
  • 4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湖南生态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种子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吉林农业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吉林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的数量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对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林内粗木质残体的数量特征。研究表明:倒木是粗木质残体的主要输入形式;在粗木质残体平均数量上,阴坡为258.67株/hm2,多于阳坡(237.22株/hm2),但受生境影响,阴坡的1级腐烂、2级腐烂粗木质残体数量较阳坡少,而3级腐烂较阳坡多;在与海拔的关系上,阴坡粗木质残体数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4 000m和4 200m处,其数量分别为511.11株/hm2、366.67株/hm2,阳坡粗木质残体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趋势,但规律不明显,且阳坡、阴坡粗木质残体均在海拔4 100m处存在一个相对低值,均为133.33株/hm2;在径级分布上,所有粗木质残体主要分布于小径级上,尤其是大凋落枝几乎只存在小径级粗木质残体。
任毅华李江荣罗大庆
关键词:藏东南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层次土壤CO2浓度对短时降雨的响应被引量:3
2020年
为阐明不同层次土壤CO_(2)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对短时降雨的响应,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林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分析短时降雨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各层次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60 cm层次内,土壤CO_(2)浓度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显著增加(P<0.01),二者之间呈显著对数函数关系(R=0.9764,P<0.01);短时降雨脉冲使表层5 cm土壤CO_(2)浓度显著下降,而10 cm层次土壤CO_(2)浓度显著增加;在降雨和水分再分布阶段,5 cm与10 cm层次土壤CO_(2)浓度之间极显著负相关,10、20、40 cm和60 cm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 cm层次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0—60 cm剖面CO_(2)浓度,降雨阶段,二者之间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而水分再分布阶段,二者之间符合极显著幂函数负相关(P<0.001)。即降雨引起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快速增加,显著提高土壤剖面CO_(2)浓度,而降雨停止后,有利于土壤CO_(2)向土表的释放;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CO_(2)浓度的影响效应在各层次之间表现不一致,除40 cm均为正效应外,其他各层均表现为相反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表明,短时降雨使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增加,减少土壤表面CO_(2)释放量,使下层土壤体系中CO_(2)浓度升高,在分析土壤CO_(2)通量时间变化时,应考虑短时降雨对不同层次土壤CO_(2)的影响。
刘合满曹丽花李江荣杨红
关键词:色季拉山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2000年以来中国生态监测文献分析
2014年
生态监测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搜集和整理了2001~2013年我国生态监测国内学者发表的中、英文文献3776篇、著作20本,按照不同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生态监测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和论述,为我国从事生态监测的研究者了解和把握中国生态监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依据。
李江荣任毅华
关键词:生态监测
色季拉山6种典型林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为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分布的6种典型林型(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华山松)内设置样地,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结果】1)6种林型土壤pH值均呈酸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SOC、TN含量表现为林芝云杉林>方枝柏林>急尖长苞冷杉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高山松林,分别为10.48~54.02 g/kg、0.49~2.57 g/kg,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2)6种林型0~10 cm土层C︰P、C︰K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而C︰N、P︰K没有随土层加深而变化;川滇高山栎林、高山松林和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N︰P、N︰K在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土层6种林型的土壤C︰N、C︰K、N︰K差异不显著,而N︰P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川滇高山栎林显著高于高山松林。3)不同林型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关系无一致规律,土壤SOC、TN、T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01),C︰P、C︰K、N︰K、N︰P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P <0.05、P <0.01、P <0.001),与TK呈显著负相关(P <0.05、P <0.01),而土壤C︰N与P︰K、N︰K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色季拉山林区,高山松林土壤SOC、TN含量较缺乏,其他5种林型土壤SOC、TN含量整体较高;6种林型土壤TP含量较低,均受到P限制。
肖思颖付芳伟李江荣陈文盛丁慧慧李月瑶
关键词:色季拉山土壤养分
色季拉山4种林型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2
2016年
土壤碳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是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极其重要组分。森林土壤呼吸时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藏东南地区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呼吸差异及其影响因子,采用Li-81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研究了藏东南色季拉山4种原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灌丛AS、方枝柏SS、杜鹃RF、急尖长苞冷杉AGSF)的土壤碳动态。结果表明:(1)藏东南色季拉山寒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在日变化方面,CO2的排放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排放通量在白天16:00左右最高,最低值出现在凌晨6:00左右,一天内土壤呼吸作用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季节变化方面,CO2排放的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6月份随着天气转暖和植被生长土壤呼吸作用逐渐增大,7月份气温最高时土壤呼吸作用也达到最大值随后,9月份气温逐渐下降,土壤呼吸作用也逐渐降低。(2)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在植物生长季内与土壤表层(10 cm)土壤温度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弱。土壤温度是决定藏东南色季拉山土壤呼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该研究为明确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控制提供参考,同时对估算地区碳平衡、评估区域碳源汇具有重要意义。
马和平郭其强李江荣周晨霓
关键词:土壤呼吸环境因子土壤温度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西藏色季拉山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地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森林管理及采伐迹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急尖长苞冷杉林地及其采伐迹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C/N、C/P、N/P)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对其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层的pH和8种养分(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土壤肥力限制性因素及土壤综合肥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pH为4.35~5.70,均为酸性土壤。(2)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水解氮含量总体上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其他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不统一;不同养分含量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性略有不同;除全磷、全钾外,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分别为57.19,2.17 g/kg和723.47,22.86,247.83,744.30 mg/kg,采伐迹地中分别为46.50,1.67 g/kg和557.80,10.55,87.87,188.03 mg/kg,均表现为急尖长苞冷杉林大于采伐迹地。(3)除土壤C/N外,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土壤C/P(101.64)和N/P(6.15)均高于采伐迹地(55.29和3.05),且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化学计量比均高于中国陆地土壤平均水平,其中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0.45和0.50 g/kg,均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中的较缺水平(0.4~0.6 g/kg)。(4)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9.334%,分别为39.534%,26.347%和13.453%,依次受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缓效钾及全磷、速效磷的影响;急尖长苞冷杉林内0~10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均值(0.552)大于采伐迹地(0.278),各土层土壤肥力指数亦均高于采伐迹地。【结论】采伐森林会对土壤肥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采伐过后要及�
高郯李江荣卢杰卢杰
关键词: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化学计量
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源与汇,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贮藏。了解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子可为全面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特征及其关键控制因素提供帮助。为此,本文综述了气候变化(温度、降水、CO_(2)浓度)、自然调控因素(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人为调控因素(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林火)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展望。
郭亮娜李江荣张波朱思洁张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气象要素
林芝市主城区典型生态用地空气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对林芝市主城区典型生态用地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其市政规划及旅游发展提供依据.在市区选择典型生态用地,监测其空气正负离子、温湿度及大气颗粒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空气质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综合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含量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不同季节温湿度指数的日变化同空气负离子的日变化一致,夏季全天候均表现为舒适,冬季全天候均表现为寒冷;夏季及秋冬季节颗粒物(PM 2.5,PM 10,TSP)日变化分别表现为“线性递减”和“幂函数”型曲线.不同季节颗粒物含量达标率均在50%以上.②空气负离子、温湿度指数季变化从大到小均为:夏季、秋季、冬季,而颗粒物含量季变化从小到大均为:夏季、秋季、冬季;不同季节各生态用地在空气负离子、温湿度指数、颗粒物含量中大小顺序不一.③空气负离子、PM 2.5、PM 10、TSP、温湿度指数及温度在第一主成分中的载荷系数较大(0.8以上),其对第一主成分的影响较大;绿地、水体空气质量优于湿地和对照点.绿地、水体附近空气质量较好,在市政规划时,应尽可能多地融入绿化和动态水的设计,夏季空气质量优于其他时间,建议市民夏季多多出行.
高郯卢杰李江荣李江荣白玛央宗
关键词:生态用地空气质量主成分主城区
林芝市主城区空气负离子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对林芝市主城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其市政规划及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依据。在市区尼洋河公园、福建公园、厦门广场和湿地公园架设仪器,监测空气正负离子、温湿度及大气颗粒物(PM2.5、PM10、TSP),采用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回归(一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空气负离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夏秋冬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随着由夏入冬的季节变换,空气负离子浓度逐渐降低。(2)在夏秋冬各季节均表现为尼洋河公园、福建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厦门广场和湿地公园,综合单极系数、离子评价系数表明,尼洋河公园和福建公园的空气质量较好。(3)不同天气下条件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离子评价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雨过天晴>雨天>晴天>阴天。(4)空气负离子与温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0.05),与颗粒物(PM2.5、PM10、TSP)极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各影响因素与空气负离子的函数关系不一。)空气负离子浓度在午后较高,尤其是水边、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质量好,建议居民在晴天、雨过天晴的时候多在尼洋河公园、福建公园进行活动,温度、PM10是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综合影响较大的因素。
高郯卢杰李江荣
关键词:主城区空气负离子气象因素颗粒物
基于GIS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格局与生态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针对近期高寒山区生态景观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现象,选取大峡谷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确定景观类型,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等作为指标,对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最终得到10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1761个,其中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的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8.84%和22.68%,冰雪/冰川景观的占比为17.39%。从景观指数来看,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4,优势度指数为0.982,均匀度指数为0.597,聚合度指数为97.374。可以看出,大峡谷研究区拥有较高的多样性,单一景观优势度相对较低,不同景观空间分配情况更好,总体上该区域景观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冰川为主,人类活动干扰较小,并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农田和草地的转换中。综合6类影响因子对大峡谷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加权分析,生态敏感性主要集中在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域,占比合计95.71%。中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河谷周边低海拔、低坡度区域,以水域、草地、灌木林为主;高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山地高海拔区域,以林地景观、冰雪/冰川景观为主。
李江荣卢杰卢杰陈甲瑞郑维列牛腾
关键词: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格局指数面向对象分类生态敏感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