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科科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分平衡
  • 5篇腾格里沙漠
  • 4篇水分
  • 4篇湖泊
  • 4篇湖泊沉积
  • 4篇CO_2浓度
  • 4篇沉积物
  • 3篇气候意义
  • 3篇湖泊沉积物
  • 3篇朝那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水分运移
  • 2篇夏季
  • 2篇古气候
  • 2篇古气候意义
  • 1篇印度夏季风
  • 1篇有机质
  • 1篇灾害
  • 1篇人均耕地
  • 1篇人均耕地面积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遵义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陕西省灾害监...

作者

  • 17篇郁科科
  • 9篇赵景波
  • 6篇董治宝
  • 6篇蓝江湖
  • 5篇邵天杰
  • 5篇刘斌
  • 3篇邢闪
  • 3篇刘星星
  • 3篇盛恩国
  • 3篇刘星星
  • 3篇徐海
  • 2篇马延东
  • 1篇张冲
  • 1篇陈宝群
  • 1篇岳应利
  • 1篇罗大成
  • 1篇孟静静
  • 1篇罗万银
  • 1篇成爱芳
  • 1篇张正偲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坡头沙漠春季沙层含水量与含水条件研究
水分是沙漠地区植被建设和沙漠化治理的制约因素。本文在数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在研究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大流动沙丘、洼地和半固定沙丘进行含水量研究。通过对沙坡头区流动沙丘不同坡向、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沙丘32个钻孔剖面水...
郁科科
关键词:水分运移水分平衡
六盘山朝那湫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通常被视为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代用指标,然而不同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的古气候意义有时也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以六盘山朝那湫湖泊73cm长度(1743~2012A.D.的沉积序列)岩芯沉积物Rb/Sr比值为分析对象,结合同一岩芯其他主要元素以及古气候代用指标(TOC、C/N比值、δ^(13)C_(org)等)指示的环境变化信息,对朝那湫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在十年/数十年尺度上的古气候意义进行综合判别。研究结果显示:朝那湫湖泊沉积物中的Rb、Sr元素主要以残渣态赋存,Rb/Sr比值与其他陆源组分元素有较好的相关性,Rb/Sr比值变化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物质输入。Rb/Sr比值与同一岩芯TOC、C/N比值、δ^(13)C_(org)等降水代用指标以及邻近区域树轮等古气候记录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十年/数十年尺度上,气候偏干期,陆源碎屑物质输入较多,沉积物Rb/Sr比值减小;气候偏湿期,陆源碎屑物质输入较少,沉积物Rb/Sr比值增大。这主要是由朝那湫流域降水特点和植被覆盖共同决定的,同时也暗示朝那湫流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强度可能呈反向变化。因此,在将Rb/Sr比值作为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代用指标之前,有必要对湖泊沉积物的Rb、Sr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辨别,并结合湖泊自身沉积环境以及其他古气候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流域物理侵蚀搬运或化学风化信息。
郁科科郁科科李爱珍盛恩国刘星星刘星星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古气候意义
河西走廊明清时期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对河西走廊明清时期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空间特征、成因以及气候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明清时期542年中共发生旱灾83次,平均6.5年发生1次。该地区旱灾可分为4个等级,轻度旱灾、中度旱灾、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分别发生13次、44次、19次和7次,发生频率依次为16%,53%,23%和8%。河西走廊明清时期旱灾在时间上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晚期为旱灾高频期,早期和中期为低频期,从早期到晚期旱灾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该地区旱灾在空间上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显著差异,这主要是人类过度、不合理开发水资源的结果。该地区明清时期旱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人类不合理开发河西绿洲加剧了旱灾的发生。河西走廊公元1763-1771年连续发生的旱灾确定为一次干旱气候事件。
郁科科赵景波罗大成
关键词:明清时期干旱灾害干旱等级河西走廊
短时间尺度上湖泊沉积物粒度指示的气候意义--以朝那湫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湖泊沉积物粒度在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年际-十年尺度)古气候研究中的指示意义通常被解释为:粒度偏粗指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粒度偏细指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本文以六盘山朝那湫湖泊73 cm沉积物岩芯粒度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137Cs定年法,重建了朝那湫流域过去268年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序列,结合同一岩芯其他环境代用指标(TOC、C/N值、化学元素等)指示的环境变化信息,对朝那湫湖泊沉积物粒度指示的气候意义进行综合判别。结果表明:朝那湫湖泊沉积物粒度与其他环境代用指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粒度指标能够指示流域降水变化历史,并记录了4次典型的干旱气候事件(1770 A.D.前后、1835 A.D.前后、1875 A.D.前后和1970 A.D.前后),这与邻近地区树轮等气候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本文重建的结果可靠。同时,本文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粒度在短时间尺度研究中的特殊指示意义:粒度偏粗指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粒度偏细指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这主要是由流域降水特点和植被覆盖程度决定的。由于沉积环境复杂,湖泊沉积物粒度的环境指示意义具有多解性,因此在不同的湖泊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影响沉积物粒度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辨识。
郁科科郁科科刘斌刘斌刘星星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粒度气候意义
六盘山朝那湫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在古环境研究中,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指示意义通常被解释为:磁化率升高指示流域内侵蚀和径流搬运能力增强,间接反映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磁化率降低指示流域内侵蚀和径流搬运能力减弱,间接反映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本文结合多代用指标(粒度、TOC、C/N等)指示的环境变化信息,对六盘山朝那湫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综合判别。结果显示:朝那湫湖泊沉积物磁化率能够指示流域降水变化历史,且与邻近地区树轮等高分辨率气候记录有良好的对比关系,表明本文重建的结果可靠。同时,本文也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磁化率不同以往研究的特殊环境指示意义:磁化率升高指示流域内侵蚀和径流搬运能力减弱,反映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磁化率降低指示流域内侵蚀和径流搬运能力增强,反映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这主要是由流域基岩成分、植被覆盖和雨型决定的。由于湖泊沉积环境和过程的复杂性,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指示意义具有多解性。因此,在不同的湖泊沉积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影响磁化率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其他多种代用指标进行综合辨识,方可得出可靠结论。
郁科科郁科科盛恩国刘斌刘斌刘星星
关键词:磁化率环境意义
湖泊沉积中碳酸盐、有机质及其同位素的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8
2013年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在全新世尺度上碳酸盐及其同位素、有机质及其同位素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δ13Ccarb和δ18Ocarb的环境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变化,生物成因碳酸盐及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环境意义,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及其同位素和C/N等的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气候信息,同时文中还讨论了碳酸盐含量、有机质及其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蓝江湖徐海刘斌盛恩国赵江涛郁科科
关键词:湖泊沉积有机质稳定同位素古气候
沙层水分小尺度地域分异特征——以沙坡头沙区为例
2019年
水分是沙漠地区生态环境的限制因子,研究沙漠沙层水分分布规律对在沙区种植人工植物进行固沙有显著指导意义。通过对沙坡头沙区两个典型流动沙丘不同坡向、不同部位以及两个洼地进行采样,研究该区水分平衡与小尺度水分分异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流动大沙丘顶部沙层水分含量一般在1.00%以下,中部水分含量一般在1.00%—2.00%,底部水分含量一般在2.00%—3.00%,均以薄膜水形式存在。洼地沙层2.0—3.0m左右深度有饱和重力水甚至地下水出现。(2)流动大沙丘的迎风坡沙层水分高于背风坡,沙丘水分含量均是底部最高,中部次之,顶部最低。(3)沙坡头区沙层水分属于快速入渗型水分正平衡,洼地或平坦地段是大气降水向下入渗的主要渠道。
郁科科郁科科邵天杰赵景波
关键词:水分平衡
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沙层CO_2浓度与昼夜变化规律研究
2011年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全球最高大的巴丹吉林诺尔图湖东大沙山、沙坡头流动沙丘和民勤流动沙丘进行了19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表明,阿拉善流动沙漠区空气中CO2浓度较1 m、2 m、3 m、4 m、5 m沙层中CO2浓度均低,表明在植物极稀少的流动沙漠区温暖季节会向空气中释放CO2,是大气CO2的来源区。沙层不仅白天向空气释放CO2,夜间也在释放CO2。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沙层2 m深处CO2浓度一般较1 m、3 m、4 m、5 m的大,但也有个别例外。流动沙漠区沙层CO2浓度的昼夜变化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各个深度沙层CO2浓度从早8时至次日7时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沙层CO2浓度与昼夜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水分含量较高的沙层CO2浓度明显高,表明沙层含水量高低是决定沙层CO2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
赵景波邵天杰周旗马延东邢闪郁科科董治宝
关键词:CO2浓度
腾格里沙漠民勤实验点夏季沙丘CO_2浓度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为查明腾格里沙漠沙丘CO2浓度和昼夜变化规律,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09年夏季对腾格里沙漠西南部的民勤沙丘CO2浓度变化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沙丘CO2浓度变化。研究得出:所有实验点CO2浓度在深度上的变化与通常观测的不同,2m和4m处的CO2浓度都比1m处的大;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大于半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而半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又大于流动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沙丘白天CO2浓度累积值高于夜间;在极端干旱的腾格里沙漠西南部,不论是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还是流动沙丘,CO2浓度在一昼夜内也具有清楚的变化规律,即从当日09:00左右到次日09:00点左右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但CO2浓度升降相对于大气温度的升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1~3h;沙丘CO2浓度和大气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CO2昼夜浓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在极端干旱的民勤沙漠区,各类沙丘沙层中的CO2浓度都明显高于空气CO2浓度。
赵景波邵天杰郁科科李恩菊成爱芳孟静静董治宝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影响因素
陕西宝鸡地区近17年粮食安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SPASS13.0统计分析软件,在分析宝鸡地区十七年来耕地、人口和粮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研究该区域粮食安全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91~2007年,宝鸡地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降低趋势,但耕地压力指数略有上升趋势且都接近与1,粮食安全基本有保障。预测显示:在未来10年,该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降低趋势,粮食安全问题比较乐观。这说明宝鸡地区在现有耕地和粮食产量条件下,在未来10年内,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加投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水平,对减轻耕地压力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还是可行的。
郁科科赵景波
关键词:粮食安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