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玉涵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胃肠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浆液性囊...
  • 1篇胰腺肿瘤
  • 1篇隐血
  • 1篇早期癌
  • 1篇直肠
  • 1篇直肠息肉
  • 1篇神经鞘瘤
  • 1篇染色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肿瘤
  • 1篇息肉
  • 1篇腺瘤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任景丽
  • 5篇蒋玉涵
  • 4篇胡桂明
  • 4篇冯怡锟
  • 3篇吴会芳
  • 3篇常佳
  • 2篇张敏
  • 2篇付文静
  • 1篇卢高峰
  • 1篇崔静
  • 1篇赵治国
  • 1篇刘超
  • 1篇周英发
  • 1篇顾斌
  • 1篇王亚楠
  • 1篇曹智博
  • 1篇王亚楠
  • 1篇黄艳玲

传媒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7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粪便隐血和血CEA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研究37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及其与粪便隐血和血癌胚抗原(CEA)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1例结直肠息肉住院病例,探讨不同年龄患者在性别、息肉数量及息肉解剖学部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1.5~3.0年的随访,分析粪便隐血及CEA与息肉癌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37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患者逐渐增多,单发息肉逐渐减少;由于年龄不同,息肉发生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9,P=0.045);3个年龄段患者中息肉癌变者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4.107、13.153,P<0.05)。粪便隐血实验阳性及CEA异常升高者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χ2=15.544、11.959,P<0.01);随着息肉个数增多,粪便隐血实验阳性的患者呈升高趋势(χ2=14.043,P=0.001);粪便隐血实验阳性及CEA异常升高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其癌变率明显高于粪便隐血实验阴性及CEA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χ2=40.165、43.249,P<0.01)。结论粪便隐血实验及CEA检测的结果对预防结直肠息肉癌变的随访具有一定的意义。
冯怡锟蒋玉涵刘维伟胡桂明吴会芳王亚楠卢高峰崔静常佳任景丽
关键词:结肠息肉粪便隐血癌胚抗原
7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对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男4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为29~71岁,中位年龄55岁,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颈部、4例位于胰体尾部。3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块及胰腺占位,伴或不伴腹痛及腹胀。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6例(其中2例伴有乳头状结构)、浆液性寡囊性腺瘤1例。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质透亮,核圆形、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性及核分裂相。7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K8/18、CK7、CK19,且PAS染色阳性。7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5 a,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SCAP是一种罕见胰腺良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掌握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该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冯怡锟蒋玉涵张敏付文静任景丽
关键词:胰腺肿瘤浆液性囊腺瘤临床病理特征PAS染色
细胞角蛋白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4(CK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4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K14和P16的表达。结果 CK14在正常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7.5%、40.0%、26.7%,前2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在正常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2.5%、65.0%、86.7%,前2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宫颈疾病的进展,CK14表达升高,而P16表达降低,两者联合检测可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分级和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冯怡锟胡桂明常佳蒋玉涵张敏吴会芳顾斌付文静任景丽
关键词:宫颈病变P16
胃肠道神经鞘瘤2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27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41~83岁,平均60岁。27例均发生于胃,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或黑便。肿瘤直径2. 7~8. 5 cm,均位于肌壁内,边界较清,切面灰黄色。低倍镜下20例(74. 1%)肿瘤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肿瘤实质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束状或波浪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S-100 (100%,27/27)、SOX-10 (100%,27/27)、GFAP (63. 0%,17/27)、CD57 (70. 4%,19/27)、pgp9. 5(70. 4%,19/27)。9例GS行c-KIT及PDGFRA基因测序,均为野生型。21例患者于手术后随访5~126个月(平均56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GS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软组织肿瘤,淋巴细胞套是重要的形态学特征之一,需结合S-100、SOX-10等免疫组化标志物确诊。
冯怡锟胡桂明蒋玉涵常佳吴会芳任景丽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C-KIT基因
SiewertⅡ型和Ⅲ型胃食管连接部早期癌47例的胃肠表型标志物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SiewertⅡ型和Ⅲ型胃食管连接部(GEJ)早期癌患者癌组织中胃肠表型标志物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确诊的53例GEJ早期癌患者,检测其胃肠表型标志物黏蛋白5AC、黏蛋白6、黏蛋白2、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的阳性表达,并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将其分成胃型、胃肠型、肠型和未分类型,而后结合Siewert分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7例SiewertⅡ型和Ⅲ型GEJ早期癌患者的癌组织中,黏蛋白5AC、黏蛋白6、黏蛋白2、CDX2和CD10的阳性表达者分别有21例(44.7%)、19例(40.4%)、31例(66.0%)、27例(57.4%)和17例(36.2%);胃型、胃肠型、肠型和未分类型者分别有11例(23.4%)、14例(29.8%)、21例(44.7%)和1例(2.1%)。SiewertⅡ型的黏蛋白5AC和黏蛋白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19/34)和50.0%(17/34),均高于SiewertⅢ型的2/13;黏蛋白2阳性表达率为55.9%(19/34),低于SiewertⅢ型的1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40、4.679、4.053,P均〈0.05)。SiewertⅡ型中肠型占32.4%(11/34),低于SiewertⅢ型的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10)。SiewertⅡ型和Ⅲ型早期癌患者中,肠型的男性所占比例高,分化良好型多,黏膜下层癌少,肿瘤最大径多小于胃型和胃肠型;在癌周背景黏膜组织中,胃肠型和肠型的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11/14和81.0%(17/21),高于胃型的3/11;胃肠型和肠型的腺体萎缩发生率分别为12/14和85.7%(18/21),高于胃型的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结论SiewertⅡ型和Ⅲ型GEJ早期癌可直接起源于胃型黏膜组织;也可起源于胃肠型和肠型黏膜组织,部分癌变前存在腺体萎缩和肠化生。
蒋玉涵赵治国曹智博周英发刘超任景丽胡桂明黄艳玲王亚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