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英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3篇营养
  • 3篇肿瘤
  • 3篇胃肿瘤
  • 3篇病理
  • 3篇超微
  • 3篇超微结构
  • 3篇超微结构观
  • 3篇超微结构观察
  • 2篇蛋白
  • 2篇原代培养
  • 2篇受体
  • 2篇胎肌条件培养...
  • 2篇条件培养液
  • 2篇凝集素
  • 2篇培养液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细胞
  • 2篇胃癌组织

机构

  • 12篇福建医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2篇陈丽英
  • 7篇陈碧芬
  • 7篇龚华实
  • 5篇谢建武
  • 4篇梁平
  • 3篇慕容慎行
  • 2篇戴庚孙
  • 2篇林红
  • 2篇陈莲云
  • 2篇赛涛
  • 1篇黄勤
  • 1篇王柠
  • 1篇黄秀兰
  • 1篇杨善民
  • 1篇黄培生
  • 1篇吴翊钦
  • 1篇陈冀闽
  • 1篇庄福连
  • 1篇张文璇
  • 1篇陈文列

传媒

  • 8篇福建医学院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五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1995
  • 6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胚胎胃粘膜发育过程探讨胃癌的组织发生(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1991年
电镜观察8例胎儿及3例新生儿胃粘膜未分化细胞、幼稚粘液细胞及其他各种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演变过程,发现最早期的壁细胞、主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除具有各自特征外,胞浆内均可能含有粘液颗粒,表明起源为同一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一度出现的含微丝束的微绒毛,有别于小肠吸收细胞的微绒毛。作者认为胃粘膜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能向各种不同方向分化,由此形成不同类型的胃癌。
陈丽英龚华实梁平杨善民陈渊源
关键词:胃粘膜胃肿瘤胚胎发育
胃癌的粘液分泌及其病理学意义(超微结构观察)
<正> 对3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电镜下观察其粘液分泌活动,另6例胃镜活检标本行电镜水平的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ase)反应。粘液颗粒在高尔基复合体处形成。具有正常极性的瘤细胞,粘液颗粒以外倾方式把内容物排到细胞游离面,...
梁平陈丽英陈文列龚华实
文献传递
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DMD原代肌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1993年
应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对 DMD 和正常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经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 Desmin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显示该培养体系能使肌组织成肌细胞生长并大量繁殖,分化良好,全部形成肌管。提示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能激活正常人及患者的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定向培养肌细胞的能力。
谢建武陈碧芬陈丽英龚华实
关键词:肌营养障碍肌组织原代培养
差速贴壁及克隆化培养人胚成肌细胞及其移植恒河猴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6个水囊引产4~5个月龄人胚肢体肌组织,采用0.1%Ⅱ型胶原酶和0.125%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分离肌卫星细胞,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HFME)的培养基中,差速贴壁及克隆纯化,电镜及Desm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纯度后,Rubberpolice刮除收集,按1.6×106个细胞/kg体重,间隔0.5cm点均匀移植于恒河猴肱二头肌组织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培养的成肌细胞纯度达96%以上,移植后血清肌浆酶LDH及CPK与移植前相近(P>0.05),肌组织活检未见明显坏死,表明成肌细胞移植无宿主肌纤维损伤作用;移植后1周CD4/CD8比值大于2,补体C4短暂下降,但Tac各值未超过移植前,2周后CD4/CD8比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恒河猴对移植人的成肌细胞有排异反应,但可以耐受。移植后1周肌组织中可以检出Desmin(+)成肌细胞生长及移植后2周的AO(+)的嗜碱性再生肌纤维,此后早期呈HLA-DR(+)的CD3(+)、CD8(+)细胞几尽消退。
谢建武陈碧芬陈丽英黄秀兰龚华实慕容慎行林红陈冀闽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成肌细胞移植DMD恒河猴
斑豆凝集素Ⅱ受体在胃癌中的分布及其病理意义
1993年
应用斑豆凝集素Ⅱ(GSAⅡ)亲和组化染色,对108例胃癌进行研究。GSAⅡ在胃癌组织中阳性反应的表现不一,其分布阳性率以及阳性细胞出现频率和癌的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无法证明弥漫型胃癌和肠型胃癌在组织发生上的不同来源。
陈丽英梁平王镛
关键词:腺癌胃肿瘤组织化学
胃癌组织原代培养技术的改进被引量:1
1994年
胃癌组织原代培养技术的改进赛涛,陈丽英,戴庚孙关键词:胃癌,原代培养胃癌组织原代培养可为研究胃癌细胞的分化、形态及功能异常、浸润性、转移性、遗传特征及临床用药提供一种简单而优良的实验模型。胃癌组织原代培养的工作,国外在60年代末已有尝试[1],但培养...
赛涛陈丽英戴庚孙
关键词:胃癌组织原代培养胃癌细胞临床用药
肌线粒体NADH-TR酶组化染色及其在神经肌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1994年
应用改良的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氧化酶组化染色方法,对400例经常规HE,MGT以及ATP酶和透射电镜确诊的神经肌肉疾病肌组织的恒冷冰冻连续切片进行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染色对发现肌纤维内部结构变化;区别Ⅰ,Ⅱa;Ⅱb型肌纤维、成群肌萎缩以及同型肌群化,鉴别神经原性肌肉疾病和肌原性肌肉疾病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龚华实陈丽英陈碧芬谢建武
关键词:线粒体神经肌肉疾病染色
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的动态观察和形态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以肌组织原代培养方法对正常人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肌细胞的成肌过程,并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中间丝结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肌细胞可分为缓慢生长、分裂增殖和肌管形成期3个不同的生长、成熟阶段。成肌细胞是幼稚的早期单核肌细胞,体外分裂增殖能力强,可呈克隆生长或(和)簇状分布的不断的成熟分化过程。分裂增殖期成肌细胞胞浆有束状平行排列的肌丝以及线粒体和糖原分布,并呈逐步的分化成熟过程,可相互融合形成肌管,并可与初生肌管进一步融合发育成熟。各期成肌细胞胞浆中间丝结蛋白呈阳性反应,早期生成结蛋白量少且分布不均。上述方法对同期培养的成肌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可资鉴别。
谢建武陈碧芬陈丽英慕容慎行龚华实王柠吴翊钦张文璇陈莲云
关键词:成肌细胞结蛋白体外培养胞浆形态学显微镜观察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与正常肌组织体外成肌过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应用Desmin免疫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肌管,发现其胞浆Desmin染色阳性,肌丝分化形成肌节,表明肌管是体外培养肌细胞的成熟阶段。对9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和5例正常人肌组织体外培养肌细胞成肌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发现DMD体外培养肌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成熟能力,9例均能形成肌管,但分裂增殖期明显长于正常人组(P<0.05),分裂增殖晚期细胞明显退变,初生肌管不能进一步成熟。以培养5周为界,DMD组所形成的肌管较正常组瘦短且核数少(P<0.05)。DMD体外培养肌细胞存在肌管形成的延缓和分化成熟的障碍。
谢建武陈碧芬陈丽英慕容慎行龚华实林红陈莲云
关键词:肌营养障碍肌管发病机制
福建高、低发区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应用4种抗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福建高发区34例胃癌及低发区4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例高发区胃癌及12例低发区胃癌呈阳性反应。高、低发区胃良性病变各15例呈阴性反应。P^(53)在高、低发区胃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53)阳性表达构成与患者年龄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受累情况无关。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高发区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低发区胃癌中则仅可能与某一胃癌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黄勤苏锦坤陈碧芬黄培生陈丽英龚华实林振石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