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 作品数:27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汉语趋弱与民族文化复兴被引量:1
- 2012年
-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不对等互动和单向度的渗透,文化忧患意识便是基于这种不平衡的渗透而引发的忧虑、深思和警醒。亨廷顿之所以在"文明冲突"论中将中国文化看作是非西方文化中可能与西方文化产生激烈冲突的主要对象,是以对中国文化独异特质的认可为前提的。而文化殖民的结果是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下降,唯西方思想文化是从,从这个意义上看,提升汉语文化竞争力迫在眉睫。
- 王晓华
- 关键词:民族文化忧患
- 基于越文化品格的浙商精神被引量:8
- 2010年
- 本文从越文化的越俗、越艺、越学三大构成要素入手,把握越文化质朴骁勇的心理特征,开疆拓土的价值取向和求实创新的实践努力,分析浙商在文化理念上对中国传统人文品格吸收突破后的原创特质,深层次揭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传承创新的越文化品格对浙商精神的影响力。
- 王晓华
- 关键词:越文化浙商精神
- 儒学的现代危机:启蒙话语与创生范型
- 2012年
- 回溯历史,儒学的每一次重大转型与发展都与其遭遇的困境以及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五四”时期儒学批判话语的历史情境下,“儒学与现代性”关系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和需要认真回答的历史性课题。
- 王晓华沈小勇
- 关键词:启蒙话语中国现代化进程范型历史情境历史性课题
- 以“新女性主义”视角聚焦韩剧被引量:6
- 2008年
- 女性意识是文化语境的产物,是90年代得到进一步传播的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以"性别身份社会构成论"为基础专门研究电视和女性的关系,从"新女性主义"视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剧的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是如何对女性加以特殊定位的,以及这种定位与文本创作的互动作用,从而揭示"韩流汹涌"的原因。
- 王晓华宋义霞
- 关键词:新女性主义韩剧艺术美
- 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被引量:9
- 2006年
- 随着全世界“汉语热”的升温,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只有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社会属性,从职前培养出发,以入职教育为纽带,重视在职培训,经历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才能成功构筑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 王晓华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入职教育
- “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商务汉语国际生培养
- 2018年
- 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于实现丝路沿线国与国之间的畅通交流和文化理解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加大商务汉语国际人才的培养,是构建"一带一路"智力支持的重要前提。培养具有较强的汉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务汉语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具备综合学科知识的复合应用型商务汉语人才,是推进"一带一路"进程的基础。
- 王晓华
-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汉语
- 为己成人:孔子为学思想的当代启发被引量:2
- 2014年
- 儒家之学乃"为己之学"和"成己之学",其根本目的是"君子不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儒家这种基本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性和人生目的的根本理解基础上的。孔子志在报国,他把"为学"与"为人"等同起来,把这种"仁爱"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意义。
- 王晓华
- 关键词:孔子教育
- 什么是文艺学论争的“中国问题”?被引量:3
- 2011年
- 近年来,围绕着"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文艺学论争,以及试图穿越这种论争建立中国自己的当代文学理解的观念出现,其背后常常是因为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理解不同而导致的。在根本上,对"中国问题"有中国式的理解也有西方式的理解,也有文学问题今天已经全球化而不存在中西方差异的理解,
- 王晓华
- 关键词:文艺学当代文艺理论反本质主义中西方差异文学理解中国式
- 西湖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传播——基于西湖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式产业开发被引量:4
- 2009年
- 杭州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古代东方审美体系中的一个坐标,具有突出的现代传承和世界传播价值。基于西湖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式产业开发,将充分挖掘西湖景观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价值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改变中国旅游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现状。本文试图以鲜活的案例形式展现游-学-思-悟的西湖文化体验过程。
- 王晓华
- 关键词:文化价值体验式
- 女性主义:七夕诗阐释的现代维度
- 2008年
-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 王晓华
- 关键词:七夕诗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