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庆

作品数:59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12篇抗体
  • 12篇基因
  • 9篇蛋白
  • 7篇荧光
  • 7篇原位
  • 7篇原位杂交
  • 6篇血管
  • 6篇荧光原位杂交
  • 6篇上皮
  • 5篇单链
  • 5篇单链抗体
  • 5篇受体
  • 5篇特异
  • 5篇嵌合
  • 5篇嵌合抗体
  • 5篇人-鼠嵌合抗...
  • 5篇肿瘤
  • 5篇CD71
  • 4篇血管新生

机构

  • 3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5篇江汉大学
  • 5篇解放军第81...
  • 4篇江苏省寄生虫...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江苏先声药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58篇叶庆
  • 20篇沈关心
  • 10篇王硕
  • 9篇朱慧芬
  • 7篇王志华
  • 7篇孟凡青
  • 6篇刘丽江
  • 6篇曹利民
  • 5篇杨军
  • 5篇赵晓蓉
  • 5篇李艳
  • 5篇吴砂
  • 4篇周红艳
  • 4篇朱荫昌
  • 4篇秦叔逵
  • 4篇殷晓进
  • 4篇李文涵
  • 4篇司进
  • 4篇镇鸿燕
  • 3篇杨敬

传媒

  • 5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医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化工时刊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链抗体靶向蜂毒肽的体外抑瘤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单链抗体C1与蜂毒肽(Melittin)重组蛋白C1M靶向抑制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将含C1M/pGC的XL1-Blue转化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重组蛋白C1M的抗原结合能力,四氮唑盐(MTT)法检测C1M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原核表达质粒C1M/pGC在XL1-Blue中获得有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纯化的C1M相对分子量为29.4×103;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1M能有效识别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与HepG2(C1M)共培养3d,细胞生长抑制率达92.0%。结论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C1M,位于C端的Melittin蜂毒肽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体内研究Melittin的靶向抗肝癌效果奠定了基础。
曹利民赵晓蓉叶庆雷萍吴砂代维朱慧芬朱荫昌司进沈关心
关键词:蜂毒肽重组免疫毒素单链抗体
24例过敏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过敏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5年2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24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8±13)岁;急性2例,亚急性17例,慢性5例。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热、体重减轻,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斑片影、小叶中心性结节影、马赛克征和网格影或伴蜂窝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示肺泡淋巴细胞增加,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泡炎、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及间质性肺炎。所有病例避免抗原暴露及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胸部影像学改变明显好转。结论过敏性肺炎诊断困难,大部分病例(急性、亚急性)根据相关抗原的暴露、影像学、BALF的细胞学改变及TBLB病理检查作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慢性),需要进行外科肺活检而做出临床-影像学-病理的综合诊断。
邱玉英陈露露王永生陈慧芬蔡后荣肖永龙叶庆孟凡青冯安宁
关键词:过敏性肺泡炎间质性肺疾病
建立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方法
2009年
以Avastin为阳性药,建立稳定、客观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体外评价体系。用CCK-8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情况;荧光定量的Boyden小室法检验HUVECs的迁移能力;荧光定量分析HUVECs对纤维蛋白的粘附能力;运用图象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定量分析HUVECs的小管形成行为的图像。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Avastin能够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物学行为。该体系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易量化的特点,是一种在体外筛选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理想模型。
李惠叶庆李运曼
关键词:血管生成因子
老年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111例老年人分为高血压病组(80例)与非高血压对照组(31例),对比两组间ALDH2基因多态性。利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ALDH212号外显子上基因的G to A突变(导致第504位氨基酸Glu被Lys取代)。结果:本研究检测出三种ALDH2基因型,包括ALDH2野生型(ALDH2*1/*1),ALDH2突变杂合型(ALDH2*1/*2),ALDH2突变纯合子型(ALDH2*2/*2)。与非高血压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组的野生型,ALDH2*1等位基因(54.8%比66.3%,74.2%比82.5%)比例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而突变型、ALDH2*2等位基因比例减少(45.2%比33.8%,25.8%比17.5%),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高血压组男性亚组的野生型、ALDH2*1等位基因比例增多(54.2%比67.2%,72.9%比8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病可能不相关。
冯王春叶庆尹震宇郭爱斌黄明敏杨海燕陈晓琳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老年人乙醛脱氢酶2
ASGPR单链抗体-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溶红细胞效应被引量:1
2007年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异源低聚物的内吞受体,定位于肝脏实质细胞朝向窦状隙一侧的细胞膜表面,在介导肝脏疾病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在获得抗ASGPR单链抗体CI的基础上,
曹利民朱慧芬赵晓蓉叶庆吴砂李文涵赵晓萍朱荫昌司进沈关心
关键词:单链抗体细胞效应融合蛋白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蜂毒肽RECEPTOR
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9p21和3、7、17号染色体数目变化,协助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分析和研究造成漏诊的原因。方法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并做病理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漏诊病例的癌组织行FISH检测,并复查尿脱落细胞滴片,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100例样本中,35例尿路上皮癌中28例FISH阳性,敏感度为80%;65例非肿瘤中65例FISH阴性,特异度为100%。28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漏诊,敏感度为89.29%,其癌组织均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其滴片中尿脱落细胞均少但均未见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7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4例漏诊,敏感度为42.86%,其中2例癌组织仅少量癌细胞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2例未见上述异常;其滴片中尿脱落细胞2例细胞数少但均未见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结论用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上是否存在9p21和3、7、17号染色体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辅助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该检测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更敏感。自然尿中尿脱落细胞较少是导致该检测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缺乏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遗传学异常是导致该检测漏诊的主要原因。
叶庆王志华杨军曲锋孟凡青
关键词:尿脱落细胞尿路上皮癌荧光原位杂交特异度漏诊
B-CLL患者瘤细胞膜表面Id-ScFv和人Hsp70的制备及其抗瘤效应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恶性B型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urface membrane immunoglobulin,SmIg)表达的独特型决定簇(Idiotypic determinant,Id)不仅是该类肿瘤特异性标记,也是该类肿瘤的特异性抗原,可诱导机体对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但由于Id是自体成分,分子量小,免疫原性较弱。人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是一类重要的抗原提呈分子,能有效加强抗原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制备慢性B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ell chronic lymphatic leukemia,B-CLL)患者瘤细胞膜表面独特型单链抗体(Idiotypic determinant single-chain antibody,Id-ScFv)和Hsp70两种蛋白,在体外研究两者联合抗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表达Id-ScFv和Hsp70两种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及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检测鉴定后,分别用金属螯合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并在体外将这两种蛋白结合成复合物(Hsp70-Id)。用MTT法及检测Id-ScFv组、人Hsp70组及Hsp70-Id组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增殖作用,以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TNF-α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BMC亚群的变化。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被激活的PBMC对慢性B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udi、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作用。结果:经SDS-PAGE电泳分析纯化后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大约为30ku(Id-ScFv蛋白)和70ku(Hsp70蛋白),分别与其理论预期值相符。PBMC的增殖作用、培养上清中IL-12和TNF-琢水平,Hsp70-Id组明显强于Id-ScFv组和人Hsp70组(P<0.05),而Id-ScFv组和人Hsp70组明显强于阴性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在Hsp70-Id组、Id-ScFv组和人Hsp70组PBMC中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有增加,其中Hsp70-Id组最明显。在Id-ScFv组和Hsp70-Id组激活的PBMC对Daudi细胞的杀伤作用较K562、HepG2�
叶庆王志华秦叔逵周红艳邓昊沈关心
血清TSGF与AFP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3年
叶庆曹利民王骞
关键词:血清TSGFAFP肝病原发性肝癌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探讨
2008年
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探索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学生主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李艳张磊叶庆沈延春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肝细胞肝癌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肝细胞肝癌(HCC)是一种典型的血管富集的实体肿瘤。血管新生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CC中血管的改变主要体现为动脉化和肝窦毛细血管化。HCC诱导的血管新生过程是一系列的级联反应。肿瘤间接或直接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血管生成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以及趋化因子共同参与了血管新生的调节过程。本文就HCC中血管的生成变化及HCC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李惠叶庆殷晓进李运曼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血管新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