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君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咬肌
  • 2篇肉毒
  • 2篇肉毒毒素
  • 2篇内注射
  • 2篇注射
  • 2篇A型肉毒毒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变化
  • 1篇动蛋白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咬肌肥大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脂肪来源干细...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诱导
  • 1篇体外诱导分化
  • 1篇球蛋白
  • 1篇组织形态学
  • 1篇组织形态学观...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费县人民医院

作者

  • 3篇王君
  • 2篇马福顺
  • 2篇马昊
  • 1篇杨彪炳
  • 1篇姚永明
  • 1篇张泽敏
  • 1篇朱顺文
  • 1篇徐国栋
  • 1篇张帆

传媒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组织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咬肌纤维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集60例双侧下颌骨肥大伴咬肌肥大患者的左侧和右侧咬肌标本,共120份。将60份未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咬肌标本作为对照组,60份已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咬肌标本作为实验组。两组标本均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两组咬肌纤维的基本结构,测量其横截而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未发现两组咬肌纤维的基本结构发生改变,两组咬肌纤维横截面而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在第12周时减小程度最大,之后减小趋势放缓,第24周时,与第12周时的面积基本一致。结论 A型肉毒毒素能诱导人咬肌萎缩,在注射后第12周时萎缩程度最大,之后无明显变化。
朱顺文王君马昊徐国栋马福顺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咬肌肥大
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收缩蛋白变化的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变化。方法共收集60份良性咬肌肥大患者的咬肌标本,对照组30份未注射A型肉毒毒素,实验组30份已注射A型肉毒毒素。2组标本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镜下观察标本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情况,测量其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下降,其中以肌动蛋白下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在第12周时下降最显著,之后表达逐渐恢复,至第24周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致咬力降低的临床现象为A型肉毒毒素影响咬肌收缩蛋白的表达。
王君朱顺文马昊解植伟胡亚暖马福顺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咬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不同浓度EGF对兔A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以及所需最佳浓度的实验研究,为组织工程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方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取2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并传代ADSCs。实验分为诱导组和未诱导组,诱导组分别用5ng/ml、10ng/ml、20ng/ml的EGF进行干预,未诱导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观察不同浓度的EGF对ADSCs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于1周后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荧光定量PCR检测CK-19和整合素β(integrinβ)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显示诱导组细胞形态仍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组(10ng/ml组)表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K-19表达呈阳性,且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未诱导组细胞呈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诱导组(10ng/ml组)表皮细胞的特异性因子CK-19和integrinβ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余组(P<0.01)。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能够成功诱导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皮细胞,且其最佳诱导浓度为10ng/ml。
胡亚暖姚永明张泽敏张帆王君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