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昊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皮
  • 4篇肿瘤
  • 3篇胸腺
  • 3篇胸腺上皮性肿...
  • 3篇肉毒
  • 3篇肉毒毒素
  • 3篇上皮性
  • 3篇上皮性肿瘤
  • 3篇腺上皮
  • 3篇免疫
  • 3篇A型肉毒毒素
  • 2篇蛋白
  • 2篇咬肌
  • 2篇内注射
  • 2篇注射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治疗
  • 2篇免疫组化
  • 2篇PD-L1
  • 2篇病理

机构

  • 9篇潍坊市人民医...
  • 5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马昊
  • 4篇张云香
  • 3篇张玉萍
  • 3篇徐国栋
  • 2篇马福顺
  • 2篇王君
  • 1篇郭永顺
  • 1篇臧运江
  • 1篇于国华
  • 1篇刘淑真
  • 1篇尹丹丹
  • 1篇朱顺文
  • 1篇侯倩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G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的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GC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表达阳性率为61.6%(53/86)。GGCT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部分病例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GGC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最大径(P=0.025)、病理分级(P<0.001)和病理分期(P=0.020)有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1期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蛋白的表达高于Ta期患者(P=0.034),GGCT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GGCT阴性患者(P=0.02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OR=3.320,P=0.024)和病理分期(OR=5.029,P=0.009)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GC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进展有关。GGCT阳性的早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
郭永顺吴育栋马昊齐磊张世栋臧运江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组织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咬肌纤维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集60例双侧下颌骨肥大伴咬肌肥大患者的左侧和右侧咬肌标本,共120份。将60份未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咬肌标本作为对照组,60份已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咬肌标本作为实验组。两组标本均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两组咬肌纤维的基本结构,测量其横截而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未发现两组咬肌纤维的基本结构发生改变,两组咬肌纤维横截面而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在第12周时减小程度最大,之后减小趋势放缓,第24周时,与第12周时的面积基本一致。结论 A型肉毒毒素能诱导人咬肌萎缩,在注射后第12周时萎缩程度最大,之后无明显变化。
朱顺文王君马昊徐国栋马福顺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咬肌肥大
PD-1、PD-L1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_(s))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6—2020年间手术切除TETs标本68例,其中胸腺瘤50例,胸腺癌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样本中PD-L1和肿瘤间质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PD-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TETs中PD-L1阳性率为55.88%(38/68),其中胸腺瘤PD-L1阳性率为48.00%(24/50),胸腺癌PD-L1阳性率为77.78%(14/18),胸腺癌中PD-L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胸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D-L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和是否放化疗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TETs中PD-1的阳性率30.88%(21/68),在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36.00%(18/50),胸腺癌中的阳性率16.67%(3/18),PD-1在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考虑B3型胸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胸腺癌类似,将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合并分析,发现其PD-1的阳性率15.38%(4/26),显著低于其他类型胸腺瘤的阳性率40.48%(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D-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P>0.05);PD-1表达与PD-L1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D-L1表达与TETs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PD-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低相关;阻断PD-L1/PD-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TETS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张玉萍张恒明侯倩马昊董晓彤王慧张云香
关键词:胸腺上皮性肿瘤PD-L1PD-1免疫组化免疫治疗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PD-L1与MM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PD-L1、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TET标本60例,其中胸腺瘤46例,胸腺癌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MMR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TET中PD-L1阳性率为58.33%,PD-L1在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TET中11例MMR蛋白缺失,以MLH1和PMS2联合缺失为主。MMR蛋白缺失在A型胸腺瘤中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和胸腺癌(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MMR蛋白缺失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D-L1表达与TET组织恶性程度高相关,MMR蛋白缺失主要为A型胸腺瘤;PD-L1表达与MMR蛋白缺失之间无相关性。
张玉萍候倩蔡晓珊徐国栋马昊王慧张云香
关键词:胸腺上皮性肿瘤MMRPD-L1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治疗
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收缩蛋白变化的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变化。方法共收集60份良性咬肌肥大患者的咬肌标本,对照组30份未注射A型肉毒毒素,实验组30份已注射A型肉毒毒素。2组标本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镜下观察标本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情况,测量其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下降,其中以肌动蛋白下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在第12周时下降最显著,之后表达逐渐恢复,至第24周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致咬力降低的临床现象为A型肉毒毒素影响咬肌收缩蛋白的表达。
王君朱顺文马昊解植伟胡亚暖马福顺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咬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A型肉毒毒素对兔脂肪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年
目的观察兔腹股沟区皮下脂肪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后脂肪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白兔随机分成A、B、C、D共4组,A组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C、D组(实验组)使用不同浓度的BTX-A(50、100、200 U/ml)分别于兔腹股沟区注射于脂肪内。注射后4周,分别取出脂肪行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兔脂肪细胞的基本结构,测量其细胞表面积和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TX-A注射4周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肪细胞的表面积与数量均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比较,脂肪细胞的表面积与数量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兔脂肪组织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4周后发现可以降低脂肪细胞的表面积和数量,并对脂肪组织有分解作用。
张强解植伟尹昊锋王君马昊马福顺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脂肪组织HE染色脂肪细胞
Her-2及Topo-Ⅱα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Her-2和Topo-Ⅱα表达在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经肿物穿刺后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54例患者及其石蜡包埋组织。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Her-2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的表达,观察不同治疗效果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er-2及Topo-Ⅱα表达情况。结果 54例乳腺癌患者中,48例存在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率为88.9%,Topo-Ⅱα的阳性率为87.0%。Her-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分期及基因亚型有关(r=-0.3、0.3,P<0.05)。Topo-Ⅱα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基因亚型无关(P>0.05),Topo-Ⅱα的表达与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7,P<0.05)。Her-2阴性患者客观有效率(ORR)为50.0%;阳性患者ORR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阳性患者ORR为78.7%,阴性患者ORR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和Her-2均为阳性患者的ORR为80.4%,Topo-Ⅱα和Her-2均为阴性患者ORR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Her-2和Topo-Ⅱα对于乳腺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Topo-Ⅱα阳性可以有效改善蒽环类药物辅助治疗效果。Topo-Ⅱα及Her-2阳性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可能有增敏效应。
刘燕刘淑真马昊徐秀萍孟文娟高远于国华
关键词:乳腺癌HER-2新辅助化疗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病变呈多个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为裂隙样及不规则的富含红细胞的血管样腔隙,边缘间质内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vimentin弥漫(+),血管瘤样结节CD31和CD34(+),CD8(-);多结节CD235α及CD 61(+);结节中靶环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及卵圆形细胞SMA、actin、CD 68、S-100、lysozyme、EMA及CD1α不同程度(+);CK-pan、ALK、CD21、CD23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改变的良性病变,确诊需依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脾切除术可以治愈。
尹丹丹张云香韩桂燕李秀凤孔凡华马昊高建芳
关键词:脾肿瘤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病理特征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PDGFRA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A)基因突变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7例TETs中PDGFRA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结果47例TETs中,发生PDGFRA基因突变16例,均发生在第18号外显子,突变率为34.04%(16/47);将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合并统计,其PDGFRA基因突变率为60%(9/1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的阳性突变率21.86%(7/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DGFRA基因有可能成为TETs靶向治疗、预测进展、分子分型及预后的新分子标记物,为下一步机制的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徐国栋张玉萍张云香马昊候倩葛莉蔡晓珊
关键词:胸腺上皮性肿瘤PDGFRA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