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珊珊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教育
  • 4篇课程
  • 2篇学术
  • 2篇学术性
  • 2篇语文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
  • 2篇课程改革
  • 1篇新课程改革
  • 1篇性格
  • 1篇学语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语文...
  • 1篇隐性课程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课
  • 1篇语文课程
  • 1篇语文课程标准

机构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教育学院

作者

  • 8篇黄珊珊
  • 2篇李斌
  • 1篇葛春
  • 1篇吴志武
  • 1篇田静

传媒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辽宁教育研究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格与教育的交叉影响之本质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日本民族性格的"杂种性"以及日本文化深受中西方影响的"双重性格"而在日本教育中产生划一化与个性化、等级性和平等性以及功利主义与永恒主义的教育观,以及"教育荒废"现象。本文从文化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阐述分析,指明矛盾的本质是以对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为媒介和渠道,以教育与文化之间互相影响、制约作为"交叉点",并最终以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塑造为"落脚点",来进行看似断裂,但实际上逻辑性很强的过程。
黄珊珊
关键词:日本文化双重性格教育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被引量:31
2009年
师生互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话语隔阂的状况及原因,运用课堂教学实例,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场景模拟等方面,诠释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融合。
李斌黄珊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沟通
从“分离”走向“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理路的转型被引量:1
2006年
吴志武黄珊珊葛春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改革
浅论隐性课程的错位及背后隐藏的平衡性原则
2008年
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他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潜隐性和持久性、双重影响性、学术性和非学术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利条件的制约,形成了隐性课程与教育预期的学校教育相脱节,由此产生了错位,这种错位具体表现在教科书中、教学活动中和学校文化中。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隐性课程背后所隐藏的"平衡性原则",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校园文化的维度来对教科书中、教学活动中、校园文化中隐性课程的错位重新诠释和定位,以期便隐性课程的教学与学校教学的衔接更加顺畅。
黄珊珊
关键词: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论师范生的教育观被引量:3
2009年
关于师范生教育的研究较多侧重于知识、技能、教学实践等微观层面,文章从师范生教育观念的革新及其培养等宏观的角度,梳理并诠释了从实然到应然、从学术性到师范性、从优质性到普遍性、从单一型到复合型等师范生教育观念的革新,并提出了师范生教育观念的培养途径。
李斌黄珊珊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教育观念师范性学术性
民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性与应用性之争及启示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承接于受注重宏大叙事的欧洲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始,延续至侧重实际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制约的过程,“学术性”与“应用性”之争无不弥散于其中。这既与作为“子学科”的教育社会...
黄珊珊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民国教育学术性本土化
课程改革的合法性及合法性危机再探
2008年
缘于对课程改革合法性与合法化内涵的混淆,从而出现了课程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合法性危机的产生是由于当前课程改革只符合合法化的"外衣",却未呈现合法性的本质。解决课程改革合法性危机的对策是:充分发挥课程改革作为"社会安全阀"的功能;课程改革的标准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课程改革应更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利益。
黄珊珊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法化合法性合法性危机
课程改革本质的社会学思考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进一步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后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承担着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过滤器"的作用;表征着主流文化阶层对课程资源的文化濡化活动,并起到了类似"社会安全阀"的防护网的作用。借助于对这几个角度的层层梳理,我们可以更丰富、更全面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社会功能,从而使课程改革的规划与实施和整个社会系统联系得更紧密,衔接得更协调。
黄珊珊田静
关键词:文化濡化社会安全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