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肠道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胃肠
  • 2篇螺杆菌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2篇静脉
  • 2篇肠道准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测定
  • 1篇蛋白原
  • 1篇低渣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测定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患者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马欢
  • 4篇赵丽伟
  • 4篇朱新影
  • 4篇杨亮
  • 4篇孟霞
  • 3篇赵文娟
  • 2篇杜娟
  • 1篇周立新
  • 1篇朱雪娟
  • 1篇吴婧
  • 1篇李玉坤
  • 1篇吴学伦
  • 1篇刘改芳
  • 1篇马剑侠
  • 1篇王燕
  • 1篇李萌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54例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2
2020年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内痔新方法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该院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54例Ⅱ至Ⅲ期内痔患者,随访1、6和1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应用疼痛评分、出血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脱出程度评分来评估内镜下套扎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47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87.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出血评分、生活质量及脱出程度评分,对比治疗前后,各个指标均有明显下降,VAS评分由(3.9±2.1)分降至(1.9±1.1)分(P=0.012),出血评分由(5.5±2.4)分降至(2.3±1.5)分(P=0.000),生活质量评分由(2.6±0.7)分降至(1.2±0.6)分(P=0.039),脱出程度评分由(2.4±0.5)分降至(1.6±0.6)分(P=0.002),2例(3.7%)患者出现复发,分别发生于10和11个月。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军民马欢赵文娟焦黎
关键词:内痔内镜下套扎术疗效并发症复发
胰岛素受体底物-1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大鼠NFkB表达
目的糖尿病影响骨代谢,诱发糖尿病性骨病。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受体后水平的重要信号蛋白。研究IRS-1在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及是否通...
马欢吴学伦周立新李萌马剑侠王燕李玉坤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低渣饮食持续时间肠道准备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比较结肠镜检查前低渣饮食1天、3天对肠道准备效果和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某医院结肠镜检查前预行肠道准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21例随机分为低渣饮食1天组111例和低渣饮食3天组11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西甲硅油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准备质量,以及盲肠插镜时间、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患者耐受度和是否愿意再次采用该种饮食方式进行肠道准备等。肠道准备质量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进行评估,患者耐受度采用饥饿-舒适度标尺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肠道准备BBPS总分低渣饮食1天组(6.54±1.45)分,与低渣饮食3天组(6.55±1.86)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盲肠插镜时间、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患者耐受度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低渣饮食1天组受试者认为该种饮食方式"很简单遵从或简单遵从"的比例非常显著高于低渣饮食3天组(P<0.01),低渣饮食1天组受试者愿意再次采用该种饮食方式进行肠道准备的比例显著高于低渣饮食3天组(P<0.05)。结论:低渣饮食1天或3天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低渣饮食1天受试者耐受度更高,更容易被接受。
焦黎王军民马欢樊晓杨亮朱雪娟
关键词:肠道准备持续时间
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评估香砂平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H.pylori相关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铋钾22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每天2次,疗程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砂平胃颗粒10 g,2次/d,疗程14 d。比较2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PGⅠ/Ⅱ的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vs.93.8%,χ^(2)=0.890,P=0.34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χ^(2)=4.325,P=0.038。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整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指标整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0例(17.5%),明显低于对照组[32例(28.6%),χ^(2)=3.878,P=0.049]。结论香砂平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胃炎合并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朱新影赵丽伟孟霞杨亮焦黎马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
改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案应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中对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究改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SF-PEG)方案应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中对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法(2 h内饮完3 L SF-PEG水溶液)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按改良法(分2次,每次1 h内饮完1.5 L SF-PEG水溶液,并加用西甲硅油乳剂)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肠腔内气泡、患者依从性、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横结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的BBPS评分、肠腔内气泡评分及肠道清洁优良率分别为(2.59±0.61)分、(2.61±0.58)分、(2.23±0.56)分、96.00%,均高于对照组[(2.23±0.54)分、(2.29±0.58)分、(1.84±0.53)分、8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总耐受率、再次肠道准备接受率分别为95.00%、92.00%、8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78.00%、7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F-PEG方案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中可明显提高肠道清洁效果,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度,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焦黎马欢樊晓王军民
关键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患者依从性
两种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或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0例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为3组。四联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 2次/d,口服10 d;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氏酵母菌组分别在四联组基础上,于服药第1天开始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000 mg 3次/d或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 2次/d,口服14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定为根除成功,比较3组间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联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氏酵母菌组意向性(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1.7%(98/120)、84.2%(101/120)、85.0%(10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组方案(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2.5%(98/106)、90.1%(101/111)、93.6%(102/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复方嗜酸乳杆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0.008)以及腹泻(P〈0.001)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布拉氏酵母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0.003)以及腹泻(P〈0.001)、腹胀(P=0.004)、便秘(P=0.002)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均可降低铋剂四联方案中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前者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后者可降低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
朱新影杜娟赵文娟吴婧赵丽伟孟霞杨亮焦黎马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嗜酸乳杆菌
急性结肠憩室炎132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且经腹部CT、结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急性结肠憩室炎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9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2.1:1.0,发病年龄(51.8±13.1)岁;急性单纯性结肠憩室炎119例(90.2%),急性复杂性结肠憩室炎13例(9.8%);发病部位:盲肠升结肠82例(62.1%),乙状结肠23例(17.4%),降结肠16例(12.1%),横结肠8例(6.1%),同时累及两个部位者3例(2.3%);主要症状:腹痛132例(100.0%),发热117例(88.6%),腹部压痛132例(100.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者103例(78.0%),WBC计数(15.8±5.1)×109/L,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124例(93.9%),CRP数值(34.1±15.3)mg/L;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有结肠壁增厚表现者124例(93.9%),结肠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者78例(59.1%);119例急性单纯性憩室炎患者均经静脉输注抗生素后好转,13例急性复杂性憩室炎患者中,3例经单纯静脉输注抗生素后好转,5例单纯腹腔脓肿和2例腹腔脓肿伴腹腔积液者静脉输注抗生素,同时行腹腔引流管引流后好转,2例腹腔游离气体及1例腹腔脓肿并瘘管形成、腹腔积液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后好转,在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结肠憩室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压痛,腹部增强CT在其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大部分患者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朱新影赵文娟杜娟孟霞赵丽伟杨亮焦黎马欢樊晓
关键词:憩室炎结肠憩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利伐沙班恢复时机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口服利伐沙班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恢复利伐沙班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口服利伐沙班出现上消化出血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后恢复利伐沙班时间分为早期组(≤7 d)(84例)和晚期组(>7 d)(92例)。随访观察2个月,记录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数值,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展情况,分析两组再出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展情况、病死率等。结果:两组入院时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晚期组D-二聚体最高水平[(4.1±2.3)mg/L]显著高于早期组[(3.1±1.9)mg/L](t=3.17,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均P<0.05),晚期组血红蛋白最低值[(78.7±8.3)g/L]显著高于早期组[(75.6±8.2)g/L](t=2.32,P<0.05)。早期组再出血[5.95%(5/84)]与晚期组[1.08%(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为3.07,P>0.05),早期组下肢血栓出现进展[2.38%(2/84)]显著低于晚期组[10.86%(10/92)](log-rank为4.61,P<0.05)。结论: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口服利伐沙班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应尽早恢复利伐沙班治疗。
马欢王军民焦黎樊晓孟霞赵丽伟
关键词:胃肠出血利伐沙班血红蛋白测定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管理:2015年欧洲胃肠道内镜协会指南介绍被引量:24
2017年
2015年欧洲胃肠道内镜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在Endoscopy上发表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H)的诊断和管理指南。现将其主要推荐意见介绍如下。
朱新影马欢刘改芳
关键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管理指南胃肠道ENDOSCOPY内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