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黎黎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病理
  • 3篇儿童
  • 2篇肾脏
  • 2篇细胞瘤
  • 2篇免疫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1篇蛋白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刺
  • 1篇电针刺激
  • 1篇凋亡
  • 1篇多糖
  • 1篇新生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GA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尿失禁
  • 1篇婴儿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作者

  • 10篇刘黎黎
  • 3篇张文
  • 3篇黄娟
  • 2篇王筱雯
  • 1篇吴革菲
  • 1篇王育继
  • 1篇邢福中
  • 1篇马慧静
  • 1篇熊晓峰
  • 1篇余雷
  • 1篇刘智胜
  • 1篇栾江威
  • 1篇丁丽丽
  • 1篇冯杰雄
  • 1篇邵剑波
  • 1篇许敏
  • 1篇范丽
  • 1篇祝高红
  • 1篇朱红敏
  • 1篇石念

传媒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IgA、IgA/C3比值对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诊断价值和肾脏病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IgA肾病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肾活检是诊断金标准,寻找可用于辅助诊断原发性IgA肾病的血清标志物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清IgA及IgA/C3比值对儿童原发IgA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设计诊断准确性研究。方法以肾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分为原发性IgA肾病(真阳性)和非IgA肾病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真阴性),以血清IgA和IgA/C3比值为待测标准,建立预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诊断模型。截取人口学特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肾活检病理检查报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按年龄分为1~4岁、~7岁、~11岁和~18岁亚组;根据入院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mg·kg^(-1)·d^(-1))分为<50和≥50亚组。主要结局指标血清IgA和IgA/C3比值对原发性IgA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原发性IgA肾病150例、非IgA肾病474例进入分析。①原发性IgA肾病患儿血清IgA和IgA/C3比值高于非IgA肾病患儿,且在各年龄亚组血清IgA升高的比例均高于非IgA肾病患儿。②血清IgA和IgA/C3比值的AUC分别为0.824和0.851,敏感度分别为80.0%和74.3%,特异度分别为73.1%和82.7%;IgA和IgA/C3均以1~4岁的AUC最大;IgA和IgA/C3的诊断截断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③血清IgA和IgA/C3比值在24 h尿蛋白水平<50 mg·kg^(-1)·d^(-1)亚组的敏感度分别为90.3%和93.5%,在不同年龄亚组24 h尿蛋白水平<50 mg·kg^(-1)·d^(-1)的患儿中的敏感度为86.8%~100%。在不同尿蛋白水平亚组,IgA和IgA/C3比值的诊断截断值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④病理分级:无论是2016版牛津分级积分<4分和≥4分患儿比较,还是LEE氏分级Ⅰ~Ⅱ级和Ⅲ~Ⅴ级患儿比较,性别、年龄、血清IgA、补体C3和IgA/C3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gA/C3比值和IgA升高对于筛查原发性IgA肾病有重要价值,尤其是24 h尿蛋白<50 mg·kg^(-1)·d^(-1)患儿。
王嘉丁娟娟栾江威戚畅祝高红江倩倩刘黎黎王筱雯
关键词:儿童IGA肾病病理分级
GLS2-siRNA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21年
目的:应用GLS2-siRNA干扰GLS2 mRNA表达,研究其对ALK阳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GLS2-siRNA对SH-SY5Y细胞GLS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观察GLS2-siRNA对SH-SY5Y细胞GLS2蛋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LS2-siRNA对SH-SY5Y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CCK-8法观察GLS2-siRNA对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GLS2-siRNA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抑制SH-SY5Y细胞GLS2mRNA表达,导致SH-SY5Y细胞GLS2蛋白表达减少,阻止SH-SY5Y细胞S期DNA合成,抑制SH-SY5Y细胞增殖,促进SH-SY5Y细胞凋亡(P<0.05)。结论:GLS2-siRNA能抑制ALK阳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干扰GLS2表达有望成为治疗ALK阳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一种新策略。
许敏丁丽丽杨李刘黎黎李晖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神经母细胞瘤增殖凋亡
儿童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1例被引量:1
2019年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1岁8个月,首次入院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类似卒中,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不符合卒中特点,病因诊断不明确,给予对症治疗后临床及头颅MRI均好转,随访过程中患儿头颅MRI出现新病灶并逐渐进展,MRI表现为圆形“靶征”,靶心呈短T1WI短T2WI信号,靶环为长T1WI稍长T2WI信号,增强后靶心均匀强化,脑膜弥散性强化.经多学科会诊后行脑组织活检,术中及病理均证实为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提示儿童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头颅MRI示短T1WI短T2WI信号者应首先考虑该病,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临床医师在工作中要重视各种影像特点的鉴别诊断思路,结合临床,明确病理检查的重要性,加强多科合作,及早明确诊断及治疗.
朱红敏吴革菲邵剑波马慧静杜浩何远志刘黎黎刘智胜
关键词:儿童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病理
钙视网膜蛋白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不同肠段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 研究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不同肠段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至2016年TCA行回肠结肠根治手术病例9例,另选取9例因其他疾病切除肠管的正常手术切断缘作为对照.对其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CR在结肠、回肠及TCA不同肠段中的表达模式,并对黏膜固有层及黏膜肌层内CR阳性纤维进行计数,同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判定CR阳性染色在黏膜固有膜内的平均吸光度,分析其在不同肠段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CR在回肠和结肠中的染色模式相似,含神经节细胞的回肠和结肠黏膜固有膜和黏膜肌层均可见CR染色阳性纤维,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节细胞的回肠和结肠CR阳性纤维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和切断缘(P〈0.01);回肠移行段黏膜CR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少于回肠切断缘(P〈0.01),其黏膜下及肌间可见小的神经丛,CR神经纤维呈不连续的束状染色.结论CR在TCA含节细胞肠段和无节细胞肠段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具备辅助诊断TCA的潜在价值,有望成为诊断TCA的重要方法.
柯丽琴黄娟刘黎黎黄敏捷张青王竞春张文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免疫组织化学钙视网膜蛋白
足月新生儿及小婴儿自发性肠穿孔的特点和手术方式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及小婴儿自发性肠穿孔(spontaneous intestinal perforation,SIP)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为该阶段患儿SIP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的32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3个月)肠穿孔病例,筛选出符合SIP定义的8例手术患儿,回顾分析其肠穿孔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 6例患儿术前有腹泻病史.穿孔处位于回肠对系膜缘,距离回盲部3~25 cm,穿孔直径3~10 mm.8例中有2例表现出多处穿孔,分别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和肠造瘘术.6例单处穿孔者,1例行肠造瘘术,5例行肠修补或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瘘患儿有1例术后3周出现瘘口狭窄及肠粘连性梗阻,行粘连松解及关瘘手术,另1例术后伤口感染.一期手术病例均顺利康复.结论 足月儿SIP发病前多有腹泻表现.除穿孔及临近穿孔处肠管外,肠管病变局限.术中宜根据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实施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熊晓峰邢福中石念余雷刘黎黎王育继冯杰雄
关键词:新生儿肠穿孔外科手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样表现的分流性肾炎1例
2023年
对2019年11月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为表现的分流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分流性肾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患儿,女,11岁,因活动后乏力、肉眼血尿起病,贫血、血尿蛋白尿、低补体血症、抗核抗体阳性、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阳性、肾脏病理提示增生性病变,初步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结合既往先天性脑积水及脑室心房分流病史,查阅文献后确诊为分流性肾炎。经过积极抗感染并改脑室-心房分流为脑室-腹腔分流,患儿症状缓解。分流性肾炎是一种脑室分流道感染所引起的罕见并发症,早期识别及治疗可避免误诊,改善预后。
朱思杰廖盼丽刘黎黎王筱雯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积水
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脊髓NMDA受体及α_(2)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控尿能力及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阴道内置入未注水球囊尿管,模型组大鼠行阴道内球囊扩张制作SUI模型,电针组大鼠待阴道内球囊扩张建模成功后,对其三阴交穴给予电针刺激。经1周干预后,3组大鼠均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腹压漏尿点压(LPP)测定,并同步进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描记。另外本研究还分别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脊髓L_(6)-S_(1)节段NMDA受体及α2受体表达变化。结果3组大鼠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压LP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腹压LPP显著提高(P<0.05),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_(6)-S_(1)脊髓节段NMDA、α_(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阴道球囊扩张是制作SUI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在改善SUI模型大鼠控尿能力同时,还不会影响大鼠正常排尿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NMDA及α2受体水平、增强尿道外括约肌活性有关。
刘黎黎董熙远陈彪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NMDA受体
儿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八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1999至2018年收治的8例JGCT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7例女性,1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大8岁,最小2个月。JGCT表现为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弥漫性或滤泡样增生,瘤细胞常出现黄素化,一般不见Call-Exner小体。细胞核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常见,罕见核沟。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CD99、α-抑制素、Calretinin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均健康存活。结论:JGCT为一种少见的肿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睾丸JGCT预后良好;卵巢JGCT的预后可能取决于临床分期和年龄。
范丽黄娟刘黎黎柯丽琴冯亭王竞春黄敏捷张青夏嘉辉张文
关键词:预后良好粒层细胞黄素化
单中心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组织学:多囊性肾瘤(polycystic nephroma,CN)(4/24,16.7%),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内衬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6/24,25%),肿瘤主由束状或片状排列的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类似婴儿型纤维肉瘤图像,并可见软骨结构。肾横纹肌样瘤(rhabdoid tumor of the kindey,RTK)(5/24,20.8%),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细胞类似肌纤维母细胞,可见包涵体。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6/24,25%),肿瘤呈巢状或片状分布,细胞透亮,其间有网状血管间隔。Xp11.2易位/TFE3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translocation/TFE3 fusion-associated renal carcinoma)(3/24,12.5%),肿瘤呈囊状,囊内可见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胞浆透亮。免疫组化:以上肿瘤细胞均不表达WT-1、Desmin及Myogenin,除RTK以外均表达InI-1。CN免疫组化无特殊。CMN肿瘤细胞表达SMA及Vimentin。CCSK肿瘤细胞高表达CyclinD1及Bcor。Xp11.2易位/TFE3融合相关性肾癌表达TFE3。结论: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临床不常见,术前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其治疗不尽相同,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最可靠方法。
刘黎黎吴英黄桢朱礼欧柯丽琴黄娟夏嘉辉张文
关键词:病理免疫组化儿童
黄芪改善他克莫司慢性肾毒性的活性成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筛选黄芪改善他克莫司慢性肾毒性的活性组分,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提取物组、黄芪总黄酮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总皂苷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他克莫司诱导慢性肾毒性模型,各治疗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qd,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尿量、体质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应用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总提取物组、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可显著降低小鼠SCr、BU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lagenⅠ和α-SMA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增加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或P<0.01),而黄芪总黄酮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可能是黄芪发挥肾毒性保护作用的活性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相关。
高萍刘黎黎徐华刘茂昌彭静汪洋关鑫磊
关键词:他克莫司慢性肾毒性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