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针刺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5篇骨骼肌
  • 5篇大鼠骨骼肌
  • 3篇穴位
  • 3篇VIMENT...
  • 3篇DESMIN
  • 3篇QRT-PC...
  • 2篇蛋白
  • 2篇原发性
  • 2篇牵涉痛
  • 2篇敏化
  • 2篇Α-ACTI...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肥胖
  • 1篇单纯性肥胖症
  • 1篇凋亡
  • 1篇心绞痛

机构

  • 10篇云南省中医医...
  • 3篇云南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刘梅芳
  • 7篇施静
  • 6篇冯斯峰
  • 3篇熊尤龙
  • 3篇张霞辉
  • 2篇朱兵
  • 2篇高昕妍
  • 2篇王健
  • 2篇刘坤
  • 1篇吴向农
  • 1篇付勇
  • 1篇陈璐
  • 1篇王渊
  • 1篇赵吉平
  • 1篇邵晓梅
  • 1篇吴强
  • 1篇吴媛媛
  • 1篇孙建华
  • 1篇崔翔
  • 1篇鲁刚

传媒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光明中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妇科相关疾病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观察妇科相关疾病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敏化的关系,探讨局部区域穴位敏化的规律性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妇科常见病(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引发的相应神经支配皮节区域牵涉痛进行探讨。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自身对照,以触诊法对全身体表皮肤进行探查,观察并统计7所教学医院的934例妇科相关疾病患者体表压痛敏感、皮肤局部区域形态异常改变。动物实验部分,大鼠9只以子宫内注射芥子油作为模型组,另有大鼠6只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体表蓝色渗出点部位及个数。结果妇科相关疾病患者体表牵涉痛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异常表现多分布于下腹部(59. 04%)、双下肢内侧(52. 97%)、腰背部及骶部(49. 18%),与穴位重叠或临近。子宫炎模型大鼠体表渗出点亦集中于下腹部、双下肢、腰背部及骶部。结论妇科相关疾病的靶器官(子宫、卵巢)发生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10-S1)神经支配的体表区域出现规律性的敏化反应。
吴强章薇施静赵吉平王渊王健洪霖冯斯峰刘梅芳吴江昀鲁刚杨有为陈艺元唐远伟高昕妍刘坤王舒娅朱兵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卵巢囊肿牵涉痛
针刺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IL-6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痰湿壅盛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炎性因子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0例痰湿壅盛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共治疗18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清hs-CRP、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平均SBP、DB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SBP、DB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及IL-6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血清hs-CRP、IL-6炎症因子水平的下降有关。
刘梅芳施静
关键词:高血压痰湿壅盛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α-actin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α-actin m 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偏瘫骨骼肌的作用机制。方法按时相在规定的骨骼肌部位取材并标记,采用定量法提取骨骼肌RNA、通过荧光定量qRT-PCR检测,观察大鼠患侧骨骼肌中α-actin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A、B、C三组的前肢肌、腓肠肌、腰大肌中α-actin m RNA表达与D、E组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变化,且C组在0h、24h、48h时与其他组比较,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1),B组与A、D、E比较,在0h,24h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D、E组在48h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48h时α-actin在腰大肌中的表达最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针加体针可上调脑梗死大鼠早期骨骼肌中α-actin m RNA表达,且在48h时α-actin在腰大肌中的表达最强,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脑梗死偏瘫骨骼肌肌力的作用途径之一。
施静刘梅芳冯斯峰熊尤龙张霞辉杜福生张懿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骨骼肌RT-PCR检测Α-ACTIN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vimentin、desmin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vimentin、desm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偏瘫大鼠骨骼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头部穴位组)、B组(躯体穴位组)、C组(头部+躯体穴位组)、D组(模型组)、E组(空白组),每组20只,组内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24、48 h组,每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将成功建立的大鼠模型,随机二次分组,每组20只,正常喂养。A组:针刺大鼠的头部穴位:百会、风府;B组:针刺大鼠躯体穴位后会、环跳、前三里、阳陵泉、后三里。C组:针刺大鼠的百会、风府、后会、环跳、前三里、阳陵泉、后三里。以上三组均针刺一次,捻转1min,平补平泻,留针30min;D组:造模后不施加任何刺激;E组:空白对照不造模,正常喂养,以上2组不予针刺。按时相在规定的骨骼肌部位(前肢肌、腓肠肌)取材并标记,采用qRT-PCR检测,得出不同时相针刺后的vimentin、desminm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中,所取骨骼肌部位vimentin及desmin的mRNA表达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前肢肌vmentin的mRNA表达中,C组在0、24 h时表达量呈较明显上调趋势。在前肢肌及腓肠肌vimentin、前肢肌及腓肠肌desmin的mRNA表达中,B组表达量在0、24 h时均呈现明显上调。A组在前肢肌vimentin、前肢肌desmin、腓肠肌desmin的mRNA表达量中,在0、24、48 h均呈现上调。D组较A组、B组、C组的前肢肌vimentin、腓肠肌vimentin、前肢肌desmin、腓肠肌desmin的mRNA表达量在48 h时呈现明显上调。结论实验结果提示针刺改善脑梗死偏瘫骨骼肌肌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对外周效应器的局部刺激,在改善局部功能的同时,引起中枢脑组织的修复,从而增强了外周效应器的康复,证实外周-中枢-外周的部分作用机制。
杨光至刘梅芳施静张如意冯斯峰徐连杰赵晓庆王敏王嘉辉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骨骼肌VIMENTINDESMIN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α-actin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a-actin m 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偏瘫骨骼肌的作用机制。方法:按时相在规定的骨骼肌部位取材并标记,采用定量法提取骨骼肌RNA、通过荧光定量qRT-PCR检测,...
施静刘梅芳冯斯峰熊尤龙张霞辉杜福生张懿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骨骼肌Α-ACTIN
文献传递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vimentin、desmin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梅芳施静杨光至张如意冯斯峰徐连杰赵晓庆王敏王嘉辉
心绞痛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被引量:46
2018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部分,观察1 0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压痛敏感部位、局部皮肤形态异常改变,并测量了77位患者疼痛阈值的变化。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h为心肌缺血模型组(n=14),以假手术为对照组(n=4),分别用在自然光下拍摄观察和活体荧光成像的方法,记录大鼠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表出现蓝染的部位,并检测痛阈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压痛部位以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多分布在左侧胸前区、背部、肩部、上肢尺侧部;右侧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压痛点出现在穴位上、穴位附近和穴位以外。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心脏发生缺血性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 1~T 5)神经支配皮节区域发生规律性的牵涉性的"敏化"反应,这些敏感度改变的部位与"穴位"形成有关。
施静王健王渊刘坤付勇孙建华赵吉平邵晓梅冯斯峰杨有为李杰曹乾安何勋刘梅芳陈璐崔翔吴江昀吴媛媛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心绞痛牵涉痛机械痛阈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vimentin、desmin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vimentin、desm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偏瘫大鼠骨骼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头部穴位组)、B组(躯体穴位组)、C组(头部+躯体...
刘梅芳施静杨光至张如意冯斯峰徐连杰赵晓庆王敏王嘉辉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骨骼肌VIMENTINDESMIN
文献传递
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观察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76例和电针对照组73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80.82%,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BMI下降不显著;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BMI和对照组BMI下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间BMI比较,在分别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腹围下降差异并不显著。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腹围下降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腹围下降不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腹围改善比较,分别在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BMI及腹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BMI以及腰围方面有优势,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安全简便,所需治疗时间短,易推广等优势。
吴向农刘梅芳熊尤龙
关键词:穴位埋线俞募配穴法单纯性肥胖症
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6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HSP60、Caspase-3表达规律,初步探讨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经非穴和艾灸穴位组。电针或艾灸干预后,术后0、12h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姿势反射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HSP60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穴位组、艾灸穴位组大鼠神经功能均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HSP60 mRNA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aspase-3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中HSP60表达,介导抗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刘梅芳杨光至张霞辉冯斯峰徐连杰周以皓施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HSP60CASPASE-3神经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