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静

作品数:53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针刺
  • 11篇针灸
  • 11篇中医
  • 9篇中风
  • 7篇穴位
  • 6篇面瘫
  • 5篇针灸治疗
  • 5篇牵涉痛
  • 5篇敏化
  • 5篇灸治
  • 4篇中风后
  • 4篇随机对照试验
  • 4篇卒中
  • 4篇临床随机对照
  • 4篇临床随机对照...
  • 4篇骨骼肌
  • 4篇辨证
  • 4篇大鼠骨骼肌
  • 3篇电针
  • 3篇原发性

机构

  • 53篇云南省中医医...
  • 10篇云南中医学院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 8篇云南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53篇施静
  • 10篇冯斯峰
  • 8篇熊尤龙
  • 7篇邓星佑
  • 7篇郭太品
  • 7篇张霞辉
  • 7篇刘梅芳
  • 4篇吴向农
  • 4篇朱兵
  • 4篇梁清
  • 4篇王健
  • 3篇马磊
  • 3篇付勇
  • 3篇高昕妍
  • 3篇孙建华
  • 3篇刘坤
  • 3篇陈致宏
  • 3篇杜福生
  • 3篇张懿
  • 2篇梁繁荣

传媒

  • 11篇云南中医中药...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针刺研究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澄江针灸学派...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国医论坛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甲中医院与社区医院共建中医服务平台的优势探讨
三甲中医院与社区共建中医诊疗平台是新形势下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笔者从其中优势的人才培养、资源优化、科室建设、便民就医、慢性病防治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并且认为此项平台建设是三甲中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居民"三赢"的工程,值得...
施静尹智祥郭太品熊尤龙
文献传递
基于线粒体自噬与凋亡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
2024年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特异性消除机制,消除功能缺损的线粒体,一定程度上控制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以防产生过量活性氧导致细胞死亡,对调控细胞内稳态、增殖、分化和死亡等进程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通过控制线粒体质量增强细胞对环境的应激性适应。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线粒体自噬可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不同的神经细胞内发生,并产生不同的作用。针刺治疗通过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影响线粒体自噬与凋亡途径,调节线粒体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间接减轻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脑组织。中药复方能靶向调控线粒体自噬和凋亡中的Drp1、BCL-2、AIF、EndoG等信号通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单体对线粒体自噬和凋亡具有多靶点的调节作用,可保护脑神经,改善神经功能。
周丽陈祎洲李松朱涛蒋燕春施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线粒体凋亡针刺中药
升阳通督针法治疗中风瘫痪肌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国家级名中医张沛霖学术经验升阳通督针法与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瘫痪肌群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升阳通督针法组及醒脑开窍组各86例。升阳通督针法组以针刺太阳经穴第一侧线及点刺督脉为主;醒脑开窍组以醒脑开窍穴位为主,2组均在治疗1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指数指标。结果 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NIHSS得分及BI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升阳通督针法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改善程度较醒脑开窍组组内比较明显;2组间比较,2组均在治疗后NIHSS得分及BI得分改善,但2组之间的改善程度基本相等。2组BI得分改善均比NIHSS得分改善程度明显。结论 2种方法均可以改善中风瘫痪肌群的肌力,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能力,升阳通督针法在患者的生活指数的改善程度上更具优越性。
施静尹剑文马磊熊尤龙陈致宏张沛霖
关键词:中风醒脑开窍针法
妇科相关疾病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观察妇科相关疾病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敏化的关系,探讨局部区域穴位敏化的规律性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妇科常见病(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引发的相应神经支配皮节区域牵涉痛进行探讨。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自身对照,以触诊法对全身体表皮肤进行探查,观察并统计7所教学医院的934例妇科相关疾病患者体表压痛敏感、皮肤局部区域形态异常改变。动物实验部分,大鼠9只以子宫内注射芥子油作为模型组,另有大鼠6只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体表蓝色渗出点部位及个数。结果妇科相关疾病患者体表牵涉痛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异常表现多分布于下腹部(59. 04%)、双下肢内侧(52. 97%)、腰背部及骶部(49. 18%),与穴位重叠或临近。子宫炎模型大鼠体表渗出点亦集中于下腹部、双下肢、腰背部及骶部。结论妇科相关疾病的靶器官(子宫、卵巢)发生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10-S1)神经支配的体表区域出现规律性的敏化反应。
吴强章薇施静赵吉平王渊王健洪霖冯斯峰刘梅芳吴江昀鲁刚杨有为陈艺元唐远伟高昕妍刘坤王舒娅朱兵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卵巢囊肿牵涉痛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骨骼肌ATP酶及血清CK、LDH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从骨骼肌损伤标志酶的活性改变入手,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后骨骼肌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192±9)g,随机分为头针组、体针组、头针+体针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并应用Zea-Longa的5级评分标准对造模大鼠进行筛选。每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后即刻、24 h、48 h股动脉取血离心,检测ATP酶、CK、LDH活性。结果 (1)模型组ATP酶活性在0h明显低于空白组(P<0.001),并与24h至48h之间回升;与模型组相比,头针加体针治疗组在0h(P<0.001),24h(P<0.01),48(P<0.05)小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针组在24h有显著性差异(P<0.001),增加ATP酶活性的作用达到峰值;头针组在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CK活性在48h明显高于空白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个针刺组中CK含量有明显变化,头针加体针治疗组在0h(P<0.05),24h(P<0.05),48h(P<0.01)差异均具有可比性;体针组在0h,48h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针组在24h有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CK活性在0h、12h、48h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针刺组中LDH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头针加体针治疗组在0h(P<0.01)、24h(P<0.05)均具有可比性,体针组在48h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针组在0h有显著性差异(P<0.01)。(4)头针+体针组与体针组在改变ATP、CK、LDH含量的变化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增加ATP酶活性,降低血清CK及LDH活性,提高骨骼肌有氧酵解,增加肌细胞膜通透性,减轻骨骼肌损伤。
张懿施静冯斯峰刘梅芳陈致宏杜福生
关键词:针刺骨骼肌ATP酶CKLDH活性
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的护理体会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我科每年收治400余例次的面瘫患者,均配合有护理人员操作的梅花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梅花针的操作中,我们体会到轻中重叩刺手法要依据患者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密切注意施针过程和前后的患者感...
唐辉施静
关键词:面瘫护理
三级甲等中医院与社区医院共建中医服务平台优势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三甲中医院与社区共建中医诊疗平台是新形势下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笔者从其中优势的人才培养、资源优化、科室建设、便民就医、慢性病防治等方面加以阐述,并且认为此项平台建设是三甲中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居民"三赢"的工程,值得深入建设和完善。
施静尹智祥熊尤龙
电针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连杰施静张如意王嘉辉王敏赵晓庆杨光至赵玉霞冯斯峰张霞辉刘梅芳
关键词:电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META分析
文献传递
浅谈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整体护理被引量:6
2012年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大部分中风患者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目前,中风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卒中单元,这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
张尔琚王雨施静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医整体护理
升阳通督针法对中风病中医症候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国家级名中医张沛霖学术经验比较升阳通督针法与普通针刺法对中风病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升阳通督针法组及普通针刺组,各86例。升阳通督针法组以针刺太阳经穴第一侧线及点刺督脉为主,普通针刺组以常规阳明经穴位为主,两组均在治疗1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群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在治疗18天后,患者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吞咽困难、舌强语蹇主要中医症候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升阳通督针法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改善程度较普通针刺组组内比较明显。两组间比较,升阳通督针法组改善中风的主要症候情况更明显。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改善中风病主要症候,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能力,升阳通督针法在中风病的中医症候群的改善程度上更具优越性。
施静张沛霖徐红梁清吴向农邓星佑张霞辉晋延玲谭文杰张懿杜福生
关键词:中风中医症候针刺疗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