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隐球菌
  • 4篇隐球菌脑膜炎
  • 4篇膜炎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炎
  • 3篇血清
  • 3篇外泌体
  • 3篇患者血清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头端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核细胞
  • 2篇白介素
  • 2篇肠癌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455...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刘鹏
  • 5篇刘云
  • 5篇谷明莉
  • 5篇邓安梅
  • 5篇郭杰
  • 5篇张薇薇
  • 5篇黄元兰
  • 5篇李腾达
  • 3篇张卫
  • 2篇高显华
  • 2篇龚海峰
  • 2篇黄清海
  • 2篇刘建民
  • 1篇段国礼
  • 1篇周围
  • 1篇张火俊
  • 1篇杨继金
  • 1篇张磊
  • 1篇邢鹏飞
  • 1篇邵成伟

传媒

  • 5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4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限制性再灌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限制性再灌注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C57BL/6J小鼠进行实验观察,其中假手术组7只,左颈总动脉结扎组(LCO组)10只,通常再灌注组(ecMCAO组)17只,限制性再灌注组(ccMCAO组)22只。LCO组小鼠进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24 h后行神经损伤评分和组织学评估。ecMCAO组小鼠经颈外动脉线栓造模,ccMCAO小鼠经颈总动脉线栓造模,在MCAO造模后2 h再灌注。小鼠在麻醉苏醒即刻与再灌注24 h,分别进行神经损伤评分,然后取材评估组织损伤。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并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结果LCO组小鼠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ecMCAO组小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损伤评分显著高于ccMCAO组(P<0.05)。ecMCAO组小鼠脑组织损伤体积与脑组织含水量大于ccMCAO组(均P<0.05)。脑出血率趋势ecMCAO组小鼠高于ccMCAO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57 BL6/J小鼠大脑对侧代偿功能较好。与ecMCAO相比,ccMCAO模型再灌注后引起的组织与功能损伤较轻,说明限制性再灌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李翯刘鹏骆银张磊张磊李子付张永鑫邢鹏飞张永巍杨鹏飞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再灌注脑损伤保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D69表达升高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D69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对疾病病理过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6年12月来长海医院就诊的35例AIP患者血清和同期就诊的35例健康个体血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以磁珠结合抗体的方法在流式细胞仪中检测血清中外泌体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Pearson系数表示。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实验组血清中外泌体CD6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85.76±19.45vs 17.01±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1,P<0.0001);实验组中CD69+的外泌体所占百分比与血清中IL-4,IFN-γ,TGF-β表达量呈正比(r=0.456,0.678,0.548,均P<0.05),CD69-的外泌体所占百分比与血清中IL-4,IFN-γ,IL-10,TGF-β呈反比(r=-0.589,-0.399,-0.784,-0.657,均P<0.05)。结论 CD69在外泌体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CD4+T细胞功能参与了AIP病程,是该病潜在的监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李腾达龙曙萍黄元兰刘鹏张薇薇郭杰刘云谷明莉邓安梅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外泌体CD69IL-4TGF-Β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外泌体CD93表达增高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中外泌体表达CD93的水平,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为2012年1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血清,诊断标准为脑脊液染色新生隐球菌阳性或培养阳性;对照组为同期收集的38例健康人血清。血清外泌体的分离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外泌体表面抗原的鉴定采用磁珠捕获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血清中细胞因子用ELISA法进行蛋白定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Pearson系数表示。结果流式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外泌体中CD93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为(79.11±19.31vs 23.98±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00 1)。IFN-γ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39.78±10.77vs 58.98±16.9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4,P<0.0001);IL-17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16.32±4.03vs 3.11±0.8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00 1);IL-1β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57.12±12.98vs 13.45±4.7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6,P<0.000 1)。实验组血清中CD93+exosomes所占的百分比与IFN-γ,IL-17,IL-1β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488,0.456,0.532,均P<0.01)。结论隐球菌脑膜炎疾病过程中,CD93在外泌体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CD4+T细胞参与了该病病程。
李腾达刘鹏龙曙萍刘云黄元兰张薇薇郭杰谷明莉邓安梅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外泌体白介素-1Β白介素-17
升结肠癌伴严重肝多发转移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8岁。因“腹痛2月余”于2013年8月7日来到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就诊。腹痛呈阵发性,伴黑便,无腹胀,无恶心呕吐。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体力状况ECOG评分为0分。腹平软,无胃肠形和蠕动波,
高显华刘鹏龚海峰杨继金王梅张火俊邵成伟李刚白辰光张卫
关键词:肝多发转移升结肠癌肛肠外科恶心呕吐体格检查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LRα升高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Ⅱ型成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paired immunogobin-like type 2ceceptor alpha,PILRα)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表达情况,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11月到长海医院就诊的3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作为实验组,诊断标准为脑脊液染色新生隐球菌阳性或培养阳性,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标本PBMCs,以PCR检测PBMCs中PILRα的基因表达情况,以ELISA法检测血浆中PILRα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变量的比较,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PBMCs中PILRα相对mRNA水平为2.49±0.74vs 1.77±0.69(t=3.898,P=0.000 3),血浆中PILR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为33.81±10.21ng/ml vs 20.01±6.74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178,P<0.000 1)。实验组血浆中PILRα的蛋白表达量与IL-1,IL-6和IFN-γ呈正比(r=0.456,0.521,0.4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LRα可能参与了隐球菌脑膜炎的免疫炎症过程,是该病潜在的监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李腾达刘鹏龙曙萍刘云黄元兰张薇薇郭杰谷明莉邓安梅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白介素-1白介素-6干扰素-Γ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比较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 比较左半结肠癌(LC)和右半结肠癌(R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长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手术治疗结肠腺癌患者2 174例,排除横结肠癌、部位重叠、部位不明、复发癌、多原发癌、伴发其他恶性肿瘤、术前化疗、局部切除、临床数据不完善和失访者,最终纳入1 036例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中563例盲肠癌、升结肠癌和结肠肝曲癌患者纳入RC组,473例结肠脾曲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纳入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预后包括中位总生存期、5年总生存率以及肿瘤特异性中位总生存期(是指从手术日期开始至由于肿瘤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和肿瘤特异性5年总生存率(是指从手术日期开始到术后5年内,未死于肿瘤进展的患者占病例总数的比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继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平衡两组的临床病理因素,SAS 9.3软件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将年龄、性别、大体类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纳入倾向评分,然后按照评分的分值对两组进行匹配,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远处转移率和CE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RC组相比,LC组男性[60.9%(343/563)比51.0%(241/473),P= 0.001]、溃疡型肿瘤[71.9%(405/563)比65.3%(309/473),P= 0.006]、高和中分化肿瘤[87.5%(493/563)比73.8%(349/473),P= 0.000]、T1~2期肿瘤[17.1%(96/563)比10.1%(48/473),P= 0.001]、TNM分期Ⅰ期肿瘤[13.3%(75/563)比7.8%(37/473),P= 0.000]、肿瘤直径〈 5.0 cm[55.1%(310/563)比38.3%(181/473),P= 0.000]以
高显华于冠宇刘鹏郝立强刘连杰张卫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位置预后
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一造影导管本体,造影导管本体包括沿着长度方向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直管部、波纹管状的形变弯折部以及第三直管部;第一直管部与第二直管部构...
黄清海路智文李司司闫亚洲曾张伟刘鹏
文献传递
一种应用于大鼠颈部深层手术的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鼠颈部深层手术的撑开器,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夹持杆;两个夹持杆头端各固定有一个撑开针,撑开针具有折弯部和向外翻的弧形针头,折弯部的水平段与夹持杆的远端固定连接,弧形针头固定连接在折弯部的竖直段的...
刘鹏段国礼高依莎黄清海刘建民骆银唐海双薛盖茨张小曦
文献传递
CD36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升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CD36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9月~2017年2月于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6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为实验组,以同期体检的36例健康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PBMCs的分离,以qRT-PCR法检测PBMCs中CD36,TLR4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浆中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PBMCs中CD3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TNF-α等细胞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PBMCs中CD3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01±0.63,对照组为1.49±0.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9,P=0.000 2)。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CD36与血浆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4,P<0.05),与TGF-β呈负相关(r=-0.487,P<0.005)。结论 CD36可能通过影响IFN-γ,TGF-β等因子的表达参与隐球菌脑膜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是该病监测和治疗潜在的靶点。
李腾达黄元兰龙曙萍刘云刘鹏张薇薇郭杰谷明莉邓安梅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CD36转化生长因子-Β
18F—FDG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48例直肠癌患者(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7岁),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在PET/CT图像上测量区域淋巴结长径、短径及SUVmax,将目标淋巴结同术后病理对照,确定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2组间长径、短径、SUVmax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确定上述指标最佳诊断界值,比较不同指标及指标组合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739枚,其中204枚(转移性淋巴结8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16枚)可与PET/CT图像上淋巴结准确匹配。以SUVmax≥2.5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8.6%(34/88)、95.7%(111/116)、71.1%(145/204)。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分别为(6.13±1.94)和(8.49±3.78) mm,短径分别为(4.73±1.51)和(6.37±2.57) mm,SUVmax分别为1.13±0.74和2.54±1.76,二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8、-5.691和-7.775,均P〈0.01)。淋巴结长径、短径和SUVmax判断淋巴结转移的ROC AUC分别为0.709、0.731和0.851;最佳界值分别为7.50 mm、5.05 mm和1.45。分别以各界值为诊断标准,基于单个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54.5%(48/88)、67.0%(59/88)和68.2%(60/88),特异性分别为:86.2%(100/116)、85.3%(99/116)和87.9%(102/116),准确性分别为:72.5%(148/204)、77.5%(158/204)和79.4%(162/204)。将短径≥5.05 mm、SUVmax≥1.45二者满足其一作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基于单个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1%(74/88)、83.6%(97/116)和83.8%(171/20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SUVmax≥1.45为诊断标准的诊断价值优于长径≥7.50 mm�
蒯玉娴葛继元周围崔斌张卫龚海峰刘启志马俊刘鹏左长京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