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安梅

作品数:372 被引量:89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7篇期刊文章
  • 75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9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9篇细胞
  • 102篇原发性
  • 98篇胆汁
  • 98篇胆汁性
  • 95篇原发性胆汁性
  • 95篇肝硬化
  • 77篇胆汁性肝硬化
  • 73篇原发性胆汁性...
  • 72篇免疫
  • 59篇外周
  • 58篇抗原
  • 57篇外周血
  • 41篇核细胞
  • 38篇颗粒溶素
  • 38篇肝硬化患者
  • 35篇表位
  • 33篇蛋白
  • 32篇外周血单个核
  • 31篇单个核细胞
  • 29篇外周血单个核...

机构

  • 35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6篇济南军区总医...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解放军455...
  • 7篇无锡市第二人...
  • 6篇广州军区广州...
  • 6篇解放军第81...
  • 5篇上海长征医院
  • 4篇上海市传染病...
  • 4篇上海第二军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磐安县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72篇邓安梅
  • 233篇仲人前
  • 149篇周晔
  • 149篇陈燕
  • 118篇谷明莉
  • 102篇陈波
  • 91篇陈孙孝
  • 77篇吴传勇
  • 66篇蒋廷旺
  • 51篇蒋天舒
  • 48篇孙懿
  • 43篇孔宪涛
  • 42篇黄元兰
  • 40篇胡志德
  • 38篇秦琴
  • 32篇钱琤
  • 32篇娄加陶
  • 24篇姚定康
  • 21篇张薇薇
  • 17篇韩志君

传媒

  • 47篇现代检验医学...
  • 2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1篇中国免疫学杂...
  • 20篇临床军医杂志
  • 20篇中国免疫学会...
  • 16篇中国实验诊断...
  • 10篇临床检验杂志
  • 9篇中华微生物学...
  • 9篇现代免疫学
  • 9篇国际检验医学...
  • 8篇中华检验医学...
  • 7篇检验医学
  • 6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肝脏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4篇2016
  • 12篇2015
  • 22篇2014
  • 20篇2013
  • 20篇2012
  • 19篇2011
  • 16篇2010
  • 17篇2009
  • 31篇2008
  • 48篇2007
  • 51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12篇2002
  • 9篇2001
  • 15篇2000
3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中颗粒溶素的免疫激活作用
目的探讨颗粒溶素的免疫激活作用。方法:①将编码颗粒溶素的cDNA克隆至pET28a(+)vector(Novagen)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3小时后,收集包涵体蛋...
陈燕周晔陈波蒋廷旺吴传勇邓安梅仲人前
关键词:颗粒溶素免疫激活单核细胞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21增高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21(IL-2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长征医院32例首诊PBC患者和26名健康者外周血,采用ELISA检测其外周血IL-21和IL-17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百分比,以Spearman分析其与血清IL-21水平的关系。以树突状细胞负载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基(PDC—E2)多肽,与初始辅助性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在体外培养和诱导PDC-E2反应性Th17和Treg细胞。在该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ng/L的IL-2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PBC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L-21水平分别为569(356—735)和228(134~345)ng/L;IL-17水平分别为18.8(13.1~25.5)和7.3(4.6~9.1)mg/L;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24%(2.47%~3.97%)和0.90%(0.48%~1.19%);Treg百分比分别为3.68%(2.28%~4.53%)和7.74%(6.23%~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25、5.69、6.27和5.22,P均〈0.01)。PBC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Th17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清IL-17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和0.47,P均〈0.01),与Treg百分比呈负相关(r=-0.62,P〈0.01)。在树突状细胞与初始Th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外源性IL-21时,Th17和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83.8±4.3)%和(3.8±0.7)%,未加时分别为(72.0±6.8)%和(6.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和2.62,P均〈0.01)。结论IL-21可能通过调节PDC-E2反应性Th17/Treg平衡而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中华检验医学杂杂,2013,36:222-227)
尚雁君胡志德孙懿张建荣徐玉莲谷明莉刘阳王倩倩秦琴邓安梅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白细胞介素类T淋巴细胞调节性
自动尿液细胞DNA定量分析对泌尿系统炎症与膀胱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估尿液细胞DNA定量分析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92例泌尿系统炎症和39例疑似膀胱癌患者的尿液分别进行DNA定量测定、常规细胞学检验和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3种方法对泌尿系统炎症与膀胱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尿液细胞DNA定量与肿瘤分型的关联。结果:尿液DNA倍体分析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和97.09%,诊断符合率为94.66%。传统尿液细胞学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85%和100%,准确性为90.07%。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48%和99.04%,诊断符合率为95.41%。尿液DNA倍体分析结果>5C细胞的个数与尿路上皮癌分型存在关联,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异倍体(>5C)细胞数量较低级别组显著增高。结论:尿液DNA定量分析能够较好地鉴别泌尿系统炎症与膀胱癌,较传统细胞学检验有更好的提示作用。
吴康满艳茹唐文潇俞靖龙周道银邓安梅孙懿颜宏利
关键词:膀胱癌
四聚体技术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循环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含量,探讨其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聚体技术检测15例HLA-A*0201阳性(A2)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原肽诱导生长...
刘海英张建邓安梅耿红莲周琳朱烨徐德兴仲人前孔宪涛
文献传递
颗粒溶素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PB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PCR)方法检测6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NLY mRNA的表达,并以健康人群(n=60)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n=60)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GNLY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疾病分期PBC患者的表达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BC患者血清GNLY蛋白水平与GNLY mRNA表达、疾病分期及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PBC患者外周血GNLY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7±2.5)×108vs(3.0±1.9)×107,P<0.01]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7±3.6)×105,P<0.001]。PBC患者血清中的GNLY蛋白水平(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5.48±3.24vs4.76±2.32,P<0.01)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7±1.84,P<0.01)。血清中GNLY蛋白水平在早期和晚期PBC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PBC患者血清中GNLY蛋白水平与GNLY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血清GGT、ALP的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PBC患者PBMC中GNLY mRNA表达和血清中GNLY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GNLY蛋白水平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对其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对PBC病情的监控。
钱琤姚定康蒋廷旺吴传勇王燕耿红莲陈波周晔邓安梅仲人前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颗粒溶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激发人体抗结核杆菌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表位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分子免疫学领域,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又死灰复燃,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抗生素治疗常常无效;常用的结核疫苗---卡介苗也具有局限性。本发明的目的是筛选出能激发人体抗结核杆菌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表位的分子模拟肽...
邓安梅仲人前娄加陶吴传勇陈孙孝周晔陈燕陈波钱*蒋廷旺
文献传递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抗肺炎衣原体(CP)IgG、IgM水平,探讨CP感染与PBC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CP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检测41例PBC患者(PBC组)、70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对照组,PHC组)和57名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抗CP IgG、IgM抗体水平。 结果 PBC组和PHC组的抗CP IgG平均水平(RU/ml)较正常对照组高(46.8±43.4、49.5±45.2与28.3±32.7,P=0.042与P<0.001),但PBC组与PH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9);PBC组、PHC组抗CP IgG阳性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68.3%、71.4%与42.1%,x2值分别为5.389、11.110,P值均小于0.05),PBC组与PHC组差别无显著性(x2=0.378,P>0.05);PBC组患者的血清抗CP IgM阳性率最高(22.0%),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BC组抗CP IgG、IgM阳性的比率比(OR)分别为2.7(95% CI:0.9~6.1)、5.1(95% CI:1.4~18.5);血清抗CP IgG水平与总IgG浓度无相关性(r=-0.857,P=0.344),而抗CP IgM阳性与总IgM异常升高有关。 结论 血清学研究结果尚不能支持肺炎衣原体是PBC的一个始动因素这一观点,但CP感染可能是造成PBC中IgM升高的原因之一。
刘海英范列英屠小卿周晔陈燕邓安梅仲人前
关键词:CPPBC抗CPHC
提高门诊检验服务质量的做法
2014年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检验科人流量大,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更好地为门诊患者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硬件、人员及与患者的沟通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门诊检验科服务质量的原因,就门诊工作流程的改进谈体会。
汪怀周石磊秦琴李闻捷邓安梅
关键词:质量管理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及临床初评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建立肝脏特异性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 ,辅助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方法 利用亲和层析法从人肝脏组织中直接纯化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GPR) ,经免疫学鉴定后以此纯化抗原包被微孔板 ,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检测去ASGPR的自身抗体 (抗 ASGPR)。结果 本研究从10g肝组织纯化ASGPR ,总量为 1.6mg。经SDS PAGE和Dot ELISA验证 ,纯化ASGPR纯度高、具有抗原活性。ASGPR预吸附可阻断血清抗体与ASGPR间的免疫反应 ,类风湿因子、梅毒阳性血清不干扰本ELISA法的抗原抗体反应。 3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患者中检出抗 ASGPR 2 4例 ,阳性率为72 .7%。在临床上高度怀疑AIH的 10例患者中 ,抗 ASGPR阳性者有 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1.4 % (9/42 )、16 .8% (16 /95 )、16 .1%(10 /6 2 )、10 .7% (3/2 8)、14 .3% (1/7)。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未检测到抗 ASGPR。 2 0 0名健康体检者阳性率为 4 .6 %。抗 ASGPR检测对AIH诊断的特异性为89 .6 %。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抗 ASGPRELISA检测方法可靠、特异性好。抗 ASGPR检测有助于AIH的诊断 ,尤其是对那些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肝肾微粒体
刘海英范列英沈芳邓安梅屠小卿周晔陈燕仲人前
关键词: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学诊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lncRNA标志物及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lncRNA标志物及试剂盒和应用。该lncRNA标志物为LOC100506314,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lncRNA标记物的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和S...
钱琤吴天勤任传路邓安梅严文颖沈红石李征洋
文献传递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