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肥达试验及Tubex法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估肥达试验、Tubex法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中的确诊病例血清,运用肥达试验及Tubex-TF、Tubex-PA进行伤寒及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这3种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以血培养为金标准,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方法的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61.64%,阳性预测值为0.404,阴性预测值为0.918;Tubex-PA对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阳性检出率为91.30%。71例血培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检测结果显示,Tubex-PA方法的灵敏度为74.65%,特异度为16.00%,阳性预测值为0.716,阴性预测值为0.182;Tubex-TF对甲型副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检测阳性率为39.44%。Tubex-TF/PA联合对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的总检出率为80.21%。在不同病程中,血培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均低于6.00%,明显低于Tubex法的检出率(χ^2=75.165,P=0.000)。结论疾病暴发流行时,除了肥达试验,Tubex-TF方法可用以辅助诊断伤寒,有利于该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而对于甲型副伤寒的辅助诊断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曹阳闫梅英
-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血清学实验
- 基于单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性检测猪霍乱沙门菌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单基因的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猪霍乱沙门菌基因组及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比对及普通PCR检测分析,获得猪霍乱沙门菌特有而其他细菌及人类基因组中不存在的特异基因SC1242,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RT-PCR方法,利用123株多种血清型沙门菌及非沙门菌菌株R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猪霍乱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20株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阳性,其余菌株均扩增阴性。对纯菌RNA检测中,rRT-PCR的最低检测限度为50 fg/反应,约为96个拷贝/反应。在以全血模拟样品提取核酸为模板的检测中,敏感性达90 cfu/ml。结论 rRT-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高瑞红曹阳闫梅英
- 关键词:猪霍乱沙门菌
- 沙门菌常见O抗原和H抗原荧光PCR检测方法评估
- 2017年
- 目的:评估沙门菌常见A^F血清群O抗原和H抗原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选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制备模板,运用沙门菌O抗原A^F群及不同H抗原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这些菌株进行扩增检测,分别计算不同血清型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检测下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Kappa值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7种不同沙门菌O抗原的检测灵敏度为85.71%~100.00%,特异度为66.67%~100.00%;对7种不同沙门菌H抗原的检测,H1,5及Hi-l的灵敏度不高,分别为35.71%及57.14%,但特异度均较高(87.50%~100.00%);经Fisher精确检验,除H1,5阳性检测的P>0.05(P=0.162),其余为P<0.05;C1、C2、D1、E、F血清群及H抗原1,6、1,7、g,s,t、g,m的检测结果与血清凝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均大于0.75),而H1,5及Hi-l的检测结果与血清凝集结果的一致性很差(Kappa值分别为0.302及0.492);试剂盒对不同O/H抗原核酸检测扩增效率较好,最低检出限为7~137608拷贝/反应。结论:除H1,5抗原外,该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沙门菌O/H抗原不同血清型的检测效果较好,优于传统血清凝集方法,可显著提高血清型鉴定时效,有利于疾病或暴发的早期发现。
- 曹阳韩营营李杰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H抗原荧光PCR
- 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肠道门诊分离的沙门菌及沙门菌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并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 06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共分离出33株沙门菌,分为10种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达33.33%,其次为甲氧胺嘧啶/磺胺甲噁唑18.18%,对环丙沙星(12.12%)和头孢曲松(3.03%)、头孢吡肟(3.03%)的耐药率较低。33株菌中发现两重耐药及以上的菌共7株。结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同为本研究分离菌株中的优势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对环丙沙星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需引起重视。加强北京地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及耐药监测,能够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 南征周妍妍邓娟闫东辉曹阳闫梅英苏建荣
- 关键词:腹泻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抗药性
- 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特征,为伤寒/副伤寒的防控、监测策略制定及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的流行特征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针对13个国家级监测点的伤寒/副伤寒病例,采用病原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等方法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为1.03/10万,报告发病数及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4岁组为发病率最高。农民、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自2009年逐年上升。7-8月及夏秋季为发病高峰。2009-2013年共报告25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13个监测点的伤寒/副伤寒病例标本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为3.00%(940/31322),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68.19%(641/940),伤寒沙门菌占31.60%(297/940)。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0.22%和85.33%。伤寒沙门菌PFGE带型多而分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带型相对少而集中。结论虽然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处于低发水平,但时有暴发,应进一步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伤寒及副伤寒病原确诊、暴发发现及应对能力,建立耐药监测系统,在新的高发省份加强监测并开展危险因素调查。
- 曹阳韩营营刘凤凤廖巧红李杰刁保卫樊粉霞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脉冲场凝胶电泳药物敏感性
- 我国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现况及mcr-1基因携带概况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究我国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来源404株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率,推测野生沙门菌株的耐药阈值。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菌株携带mcr-1基因的情况。结果 404株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E的MIC范围为≤0.125μg/ml至>16μg/ml,对多粘菌素B的MIC50、MIC90分别为1μg/ml和8μg/ml;对多粘菌素E的MIC50、MIC90分别为2μg/ml和8μg/ml。优势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及德尔卑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E的MIC值分布不同。以8μg/ml为耐药阈值判定折点,实验菌株对多粘菌素B及E的耐药率分别为10.89%和15.84%;其中食源性沙门菌、人源性沙门菌及动物源性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12.50%、17.16%和0.00%(P<0.01);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8.30%、27.94%和0.78%(P<0.01)。发现7株同时耐多粘菌素及三代头孢的菌株。发现1株人源鼠伤寒沙门菌携带可转移的mcr-1基因,且该菌株产ESBLs。结论发现我国人源产ESBLs的沙门菌携带mcr-1基因。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E的耐药折点设为8μg/ml较宜。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率尚处于低水平,应加强不同来源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监测。
- 曹阳遇晓杰韩营营李杰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多粘菌素沙门菌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