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羽
-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腱索重建加二尖瓣成形环植入术矫治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总结与分析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技术腱索重建加二尖瓣成形环植入术治疗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心脏中心自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1例二尖瓣瓣叶脱垂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0.90±9.66)岁,体重(64.81±11.56)kg。在全胸腔镜下右房-房间隔切口入路,行loopin-loop人工腱索重建加二尖瓣成形环植入术,术中行打水试验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成形效果。收集术后1周、出院前及出院后进行随访的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结果。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无再次成形或瓣膜置换、无中转开胸、无恶性心律失常、围术期死亡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0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完成三尖瓣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55.57±37.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2.24±19.61)min,loop数2~5(3.29±0.78)个,成形环大小28~34(31.11±1.88)mm,呼吸机辅助时间(19.43±14.68)h,住ICU时间(58.45±24.60)h,术后住院时间(12.28±3.61)d。术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3例患者二尖瓣有微少量反流,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定期进行随访,随访2~51个月。出院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5.06±2.96)m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108.11±17.09)mL、左房直径(LAD)(35.56±6.93)mm、心胸比率0.53±0.13,均较入院时明显缩小(P<0.05),肺动脉压为(19.22±6.38)mm Hg,较入院时降低(P<0.05),射血分数值62.33%±4.00%,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期间LAD和LVEDD比术前均明显缩小,心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新发二尖瓣脱垂、反流量增加,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人工腱索技术加二尖瓣成形环植入术矫治二尖瓣脱垂安全有效、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早中期效果良好,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但手术操作时�
- 王石雄高秉仁李宁荫王炜王玮璠马麒贺逢孝薛羽柳德斌
- 关键词:全胸腔镜二尖瓣脱垂人工腱索
- 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 王石雄王炜柳德斌高秉仁王玮璠马麒薛羽韩磊
-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通并左室附壁血栓一例探讨
- 2017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的诊治要点,避免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双下肢酸痛、乏力,发现心脏肿物5 d收入院。1年前因胸骨后疼痛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未见血管狭窄。本次入院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左室前间壁室壁变薄,回声增强,正常结构及运动幅度消失,心尖部探及略高回声团块附着,考虑左室前间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尖部附壁血栓形成。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栓形成。冠脉造影未见血管明显狭窄。完善术前准备后在体外循环下取出心尖部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血栓形成,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心肌梗死后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临床少见,易误漏诊,且对其他组织器官威胁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 薛羽高秉仁王石雄柳德斌王炜王玮璠马麒
-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形成黏液瘤
-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治疗左心房粘液瘤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比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治疗左心房粘液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1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5.1±15.4)岁;正中开胸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49.4±11.9)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3~106个月,两组患者粘液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与传统开胸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比较,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左心房粘液瘤治疗的常规术式。
- 贺逢孝王玮璠王石雄王炜马麒薛羽柳德斌高秉仁孙婧
- 关键词:粘液瘤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栓塞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与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1
- 2019年
- 评价主动脉弓去分支手术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传统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异。2012年2月至2018年4月67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组(孙氏手术组)36例和主动脉弓去分支手术联合TEVAR组(复合手术组)31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术中监测失血量及体外循环相关指标;术后近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复合手术组与孙氏手术组相比,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少[(281.9±75.7)min对(323.0±87.1)min,P<0.05],出血量少[(1206.5±466.1)ml对(1758.3±498.3)ml,P<0.05];术后ICU带管时间短[(35.7±12.4)h对(48.1±16.4)h,P<0.05];术后苏醒延迟、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少。术后近期孙氏手术组死亡2例,复合手术组死亡1例;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5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中期支架内漏、腹主动脉假腔扩张及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复合手术术后近期效果较开放手术效果好,中远期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 王玮璠徐旭王炜王石雄马麒贺逢孝薛羽赵应录高秉仁柳德斌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替换复合手术体外循环时间
- 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总结在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瓣叶脱垂的经验,分析及评估临床效果。
- 王石雄王炜柳德斌高秉仁王玮璠马麒薛羽韩磊
- 全胸腔镜下loop-in-loop技术腱索重建加二尖瓣成形环置入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效果
- 王石雄韩磊柳德斌高秉仁王炜王玮璠马麒贺逢孝薛羽
-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97例经验总结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胸壁三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8-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41例;年龄20~73岁,平均(58±17)岁。所有患者患有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其中鲁登巴赫综合征3例,合并心房颤动1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0例。手术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行心肌保护,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结果:本组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全组无术后残余漏、瓣周漏,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肾功能不全4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扩大切口1例,均顺利恢复。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5±45) min;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41) min;平均手术时间(238±57) min。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9±11) h,平均ICU停留时间(28±13) h,术后平均引流量(278±86) ml,平均住院时间(9.5±3.8) d。术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降低(P=0.112),术后左心房明显缩小(P=0.046);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P=0.039)。置换后的人工瓣膜和成形后的自体瓣膜均正常关闭,无瓣周漏,无狭窄或关闭不全。随访3~72个月,全部病例中,5例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余无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在二尖瓣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 王炜王玮璠王石雄马麒赵应录韩磊贺逢孝薛羽柳德斌高秉仁
-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心脏瓣膜假体植入二尖瓣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FustarTM可调弯鞘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手术经验总结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总结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建立路径,非X线照射下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于2017年1月至12月,入选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并发瓣周漏、反复心力衰竭患者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认无误。其中,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各1例。取胸骨右缘第2肋间4cm切口入路,经升主动脉部,穿刺置入FustarTM可调弯鞘入主动脉内,在TEE引导下,调整弯鞘头端经瓣周漏入左心室,经弯鞘置入封堵器完成瓣周漏封堵。结果:2例均封堵成功,无残余反流,无卡瓣或瓣膜损伤,无严重心律失常、无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5~70min,心内操作15~25min,术中出血量小于100ml,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左心室内径较前明显缩小。结论:在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协助建立路径,封堵器封堵瓣周漏安全、有效。FustarTM可调弯鞘在TEE下显影清晰,经胸骨旁途经操作更加可控,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避免X线照射。
- 王石雄王小峰高秉仁王炜王玮璠马麒贺逢孝薛羽柳德斌
- 关键词:瓣周漏封堵微创心脏外科
- 两种术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孙氏手术与去分支复合手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7例,年龄20~74(48.67±11.80)岁。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孙氏手术组(26例)和去分支复合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去分支复合手术组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ortic cross clamp,ACC)时间、术中尿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h引流液量、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较孙氏手术组有明显优势(P<0.05)。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随访率为90.5%。孙氏手术组1例术后30d死于肺部严重感染,去分支复合手术组1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复查时发现内漏,6个月后复查时内漏消失。孙氏手术组未出现内漏。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凝血功能障碍、截瘫、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去分支复合手术虽然有术后发生内漏风险,但整体疗效较之孙氏手术有一定优越性,故而对于此型夹层的治疗可优先选择去分支复合手术。
- 赵应录王玮璠王炜贺逢孝王石雄薛羽马麒高秉仁柳德斌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